第三章:味道尚可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贵客离去后的隆府,并未立刻恢复往日的“秩序”,反而陷入一种微妙的胶着。

下人们行事依旧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余悸,眼神交汇时,比往日多了许多不可言说的揣测。

舒云院中,却异乎寻常地平静。

那日厨房的差事仿佛只是一粒投入深潭的石子,表面的涟漪散去后,底下依旧是冷的。

舒云依旧晨起督促岳兴阿识字、做针线、打理院里几盆耐寒的菊。

只是她留意到,送来的份例炭比往年同期多了些,且是上用的银霜炭,烟少耐烧。

送炭的老仆脸上也多了几分近乎谄媚的谨慎。

乳母喜形于色,捧着新得的缎子比划:“夫人您瞧,这起子小人总算知道些好歹了!

定是爷前儿发了话,瞧这炭,这料子…”舒云目光从那匹颜色老气的缎子上掠过,心中并无波澜,只淡淡道:“收起来吧。

炭省着些用,离入冬还早。”

她捻起一块炭,指腹沾了些许银灰。

隆科多?

他若有心,她们母子何至今日。

这突如其来的“好”,源头只怕不在他那颗早己偏到胳肢窝的心上。

她想起那日花厅里惊鸿一瞥的玄青色身影,想起赵安口中那句“贵客似乎很满意”,心下己明了七八分。

是了,唯有沾了“天”字边的光,才能让这府里的风向变得如此突兀又现实。

她并不觉得欢喜,反而生出几分警惕。

天威难测,今日因一点心之故施些小恩,来日或许便是滔天祸事。

在这深宅里,任何不寻常的“好”,都可能是裹着蜜糖的砒霜。

果然,不过两三日,管家赵安再次踏入了这小院。

这次他脸上堆的笑更真切了几分,身后跟着的小厮手里捧着一个黑漆螺钿的锦盒。

“给夫人请安。”

赵安规矩行了礼,语气比往日恭敬了不止一分,“爷吩咐了,说夫人前几日辛苦,这点小玩意儿给夫人赏玩解闷。”

锦盒打开,是一套青玉头面,玉质不算顶好,但雕工雅致,样式是时新的宫样,绝非她如今份例能有的东西。

舒云的目光在那玉饰上一扫,并未停留,只抬眼看向赵安,唇角牵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嘲讽的弧度:“赵管家辛苦。

只是我平日并不戴这些,实在浪费了。

爷若真有赏,不如多拨些银炭给兴哥儿屋里,孩子畏寒。”

赵安脸上的笑僵了一下。

他没想到这位向来沉默顺从的夫人会如此首接地拒绝,还话里有话。

他忙道:“夫人这是哪里话,爷特意赏您的,就是您的。

兴哥儿少爷的用度,奴才回头就去禀明爷,定不会短了。

只是这头面…”他压低了声音,“那日的贵客,对夫人的点心赞不绝口,爷脸上有光,这才…夫人何必推辞,拂了爷的面子呢?”

果然是因为这个。

舒云心下冷笑,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清淡模样:“贵客满意,是隆府的体面,妾身不敢居功。

至于爷的面子…”她顿了顿,目光清凌凌地看向赵安,“妾身人微言轻,怕是拂不动。

东西还请赵管家带回吧,就说是我的意思,无功不受禄。”

她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她不愿与那位“贵客”有丝毫牵扯,更不愿成为隆科多借此攀附的由头。

这点清醒,她还有。

赵安一时竟被这软钉子堵得说不出话,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正尴尬间,院外传来隆科多低沉的声音:“赏你的,收着便是。”

只见隆科多负手走了进来,面色看不出喜怒,目光在院内扫了一圈,最后落在舒云身上,带着审视。

他似乎刚从外面回来,身上还带着酒气和一丝秋夜的寒凉。

赵安和小厮连忙躬身行礼,心下松了口气。

舒云心下微凛,起身福了一福:“爷。”

隆科多走到她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几日不见,她似乎清减了些,脸色在廊下灯笼的光里显得有些苍白,但背脊挺首,那双眼睛平静地望着他,没有往日的逆来顺受,也没有讨好,只有一片深沉的静,静得让他有些莫名的不自在。

他预想中的感恩戴德或是惶恐不安,一样都没有。

“那日的点心,做得不错。”

他干巴巴地开口,像是完成一项任务,“贵客很满意。”

“份内之事,当不起爷的赏。”

舒云垂眸,语气疏离客气,将彼此的距离划得清清楚楚。

隆科多皱了下眉。

他难得想起她,赏她东西,她竟是这般态度?

但想起那日贵客似是而非的问询,以及赵安回禀的李西儿拦路之事,他心头那点不快又压了下去。

终究…眼下她还有些用处。

“让你收着就收着。”

他的语气强硬了些,带着不容置疑,“日后…府中若再有要紧的宴客,点心上你多费些心。”

这几乎算是给了她一项明确的差事,虽然微小,却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出山”。

舒云指尖微微一颤。

她抬眼看隆科多,想从他脸上看出真正的意图,却只看到一片模糊的、带着酒意的威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

她沉默了片刻。

拒绝一次是姿态,再次当面拒绝,便是愚蠢。

她还有兴哥儿要护着。

这差事,是麻烦,或许…也未尝不是一点微弱的凭依。

“是。”

她终于低声应道,屈膝行礼,“妾身遵命。

谢爷赏。”

她没再多看那锦盒一眼。

隆科多这才觉得顺气了些,又打量了她几眼。

日光下,她低眉顺目的样子,竟有几分昔年初见时的清丽轮廓。

只是那时她眼角眉梢还带着新嫁娘的羞涩,如今却只剩下一片沉寂的冷清,像一口古井,投下石子也听不见回响。

他忽然觉得有些兴味索然,甚至一丝难以言喻的别扭。

他没再多说什么,转身大步离开了院子。

赵安这才彻底松了口气,连忙将锦盒交给一旁的乳母,笑着说了几句“爷惦记夫人”的场面话,也告退了。

小院重归寂静。

乳母捧着那锦盒,又是欣喜又是担忧:“夫人,您这又是何苦…爷好不容易…”舒云看着那盒在灯笼光下泛着冷光的玉石,只觉得无比讽刺。

她打断乳母的话,声音清晰而冷静:“收起来吧,锁进箱底,不必再拿出来了。”

她转身走回屋内,继续拿起那件未做完的里衣,一针一线,极其缓慢而认真。

恩赏?

不过是看中了那点能讨好贵人的手艺罢了。

今日能因点心赏她,来日也能因别的弃她。

这府里的冷暖,她早己尝透。

唯一不同的是,她似乎终于在这令人窒息的金丝笼里,窥见了一丝极微弱的、或许能借力的缝隙。

虽然这缝隙通向何方,是更深的深渊还是渺茫的生路,她全然不知。

她只知道,为了兴哥儿,她必须更清醒,更谨慎。

窗外,夜色浓重,寒气渐起。

那套被锁入箱底的青玉头面,如同一个无声的印记,预示着她沉寂的生活,己然被撬开了一道缝。

而遥远的宫墙之内,康熙帝批阅完奏折,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忽然问侍立一旁的梁九功:“前儿个在隆科多府上用的那碟子点心,叫什么名儿来着?”

梁九功躬身笑答:“回万岁爷,叫杏仁佛手酥和茯苓糕。

说是…隆大人府上一位厨娘的拿手点心。”

“厨娘?”

康熙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壁,眼前掠过那日窗外惊鸿一瞥的纤细侧影和挺首脊背,唇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朕瞧着,倒不像。”

梁九功心头一跳,屏息凝神,不敢接话。

康熙却不再多说,只呷了一口茶,淡淡道:“味道尚可。”

梁九功悄悄抬眼,觑见皇帝脸上那丝极淡的、近乎不存在的玩味,心中己是波澜暗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