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胶带的妙用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冯天华蹲在张婶家的土炕边,盯着那只裂成两半的木桶底发呆。

木头是普通的杨木,裂缝从边缘斜斜地劈到中心,像条张着嘴的蛇。

他摸出那卷强力胶带,银色的膜在昏暗的屋里泛着冷光,跟这土坯房的烟火气格格不入。

“这玩意儿能行吗?”

他对着空气嘀咕,指尖捏着胶带边缘,半天没敢下手。

在实验室里粘个烧杯裂缝是家常便饭,可在1949年粘木桶,总觉得像拿手术刀削苹果,透着股不合时宜的滑稽。

门外传来陈明雯和张婶的说话声,夹杂着王同志擦枪的 “沙沙” 声。

冯天华咬咬牙,扯开胶带——“刺啦” 一声,在这安静的午后显得格外响。

他把裂缝对齐,屏住呼吸往上面贴胶带,一层压一层,像给木桶打了层银色绷带。

贴到第三层时,门 “吱呀” 响了一声,吓得他手一抖,胶带粘到了手指上。

“好了没啊?”

张婶的声音在门外转悠,“不行就别硬撑,我明儿个还是去城里找木匠。”

“快了快了!”

冯天华赶紧应着,使劲把手指上的胶带扯下来,带出层皮,疼得他龇牙咧嘴。

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现在穿的是粗布工装,没戴实验室的乳胶手套。

他加快速度把桶底缠得严严实实,又找了根细麻绳在外面绕了几圈,打了个死结。

拎起来晃了晃,居然真的不漏水了。

支线任务 “修复木桶” 完成,奖励空间扩容至200立方米,解锁 “多功能扳手” 一件。

脑子里的电子音刚落,冯天华手里就多了把银灰色的扳手,巴掌长,能拆能拧,比他爷爷那套传家宝工具箱还精巧。

他赶紧塞回兜里,清了清嗓子:“好了,进来吧。”

门被推开,张婶和陈明雯挤在门口,王同志也跟在后头,手里还拎着那支擦得发亮的步枪。

三人盯着那只缠着银色胶带的木桶,眼睛瞪得像铜铃。

“这…… 这是啥洋法?”

张婶伸手戳了戳胶带,冰凉的触感让她猛地缩回手,“这亮闪闪的是啥?

锡纸?”

“是…… 一种新式粘胶。”

冯天华含糊着,不敢说这是 2025年的工业级胶带,“能防水,撑个一年半载没问题。”

陈明雯绕着木桶转了两圈,辫子梢扫到了炕沿:“这玩意儿城里有卖的?

多少钱一尺?”

“…… 挺贵的。”

冯天华扯了扯嘴角,总不能说这是从七十年后 “顺” 来的。

王同志突然开口,声音闷闷的:“这东西能粘枪不?”

冯天华:“……”他看着王同志手里那支老旧步枪,枪管上锈迹斑斑,心里默默叹气。

这要是在实验室,他能拆了重新镀铬,可在这儿,别说零件,连像样的砂纸都没有。

“粘枪不行,” 他如实回答,“木头能用,金属不行。”

王同志 “哦” 了一声,没再追问,又低头擦起枪来,只是擦得更用力了,枪栓 “咔哒” 响。

张婶却不管这些,她拎着修好的木桶往院里跑,舀了桶井水试了试,真的滴水不漏。

她乐得皱纹都堆到了一起,转身就往灶房钻:“冯同志,别走了,晌午在俺家吃!

刚蒸了红薯,甜得流油!”

冯天华正要推辞,陈明雯拽了拽他的袖子,小声说:“别推,张婶最实在,你不吃她该多心了。

再说…… 吃完正好去看抽水机。”

他只好应下来。

坐在张婶家的炕桌旁,看着碗里那几块黑黢黢的红薯,表皮皱巴巴的,上面还沾着点泥土。

他咬了一口,意外地甜,就是噎得慌,得就着白开水往下顺。

“你们城里人脸嫩,吃不惯这个吧?”

张婶坐在对面,手里纳着鞋底,麻线 “嗤啦” 一声穿过布底,“俺家男人前儿个去城里拉货,说那边干部都吃白面馒头,还有肉包子。”

“都一样,能吃饱就行。”

冯天华含糊着,把最后一块红薯塞进嘴里。

他突然想起系统发布的 “冬粮短缺” 任务,这红薯大概就是村民过冬的主食,顿顿吃这个,别说过冬,过俩礼拜就得烧心。

吃完饭,陈明雯带着他往村西头走。

路过那口冻住的井时,看见几个小孩正拿着石头砸冰,“哐哐” 的响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别砸了!”

陈明雯喊了一声,“砸坏了井沿,开春更难打水!”

小孩们嘻嘻哈哈地跑了,留下几个坑坑洼洼的冰洞,像井的伤疤。

抽水机在村西头的场院里,是台锈得发黄的铁家伙,像只趴在地上的老乌龟。

水管子裂了好几处,露出里面的铁锈,摇把掉了一个,只剩下个光秃秃的轴。

“前儿个还好好的,突然就抽不上水了。”

陈明雯蹲下去,手指戳了戳水管裂缝,“村里老木匠来看过,说零件坏了,得去城里买,可城里缺货,得等。”

冯天华绕着抽水机转了两圈,心里大概有了数 —— 水管裂了是小问题,关键是里面的活塞估计也磨损了。

他摸出兜里的多功能扳手,试着拧了拧机器上的螺丝,锈得死死的,纹丝不动。

检测到设备故障:水管破裂,活塞磨损,缺少摇把。

“得找些工具,” 冯天华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还得要块铁皮,能敲成水管的那种。”

陈明雯眼睛一亮:“铁皮俺家有!

俺爹以前是中学教员,攒了些铁皮罐头盒,说能做教具,一首没舍得扔。

工具的话,村公所里有套老木匠留下的家伙,就是锈得厉害。”

两人往回走,路过农会时,王同志还在门口擦枪。

听见他们要修抽水机,他把步枪往肩上一扛:“我跟你们去,那套工具沉,我来拎。”

冯天华看着他那支比自己岁数还大的步枪,突然觉得这场景有点魔幻 ——一个***战士扛着枪,跟着他去修抽水机,就像游戏里的 NPC 自带保镖功能。

到了陈明雯家,她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箱,里面果然堆着十几个铁皮罐头盒,有大有小,上面的商标都磨没了,只隐约能看见 “炼乳牛肉” 的字样。

“这些都是美国救济粮的罐头,” 陈明雯拿起一个,铁皮边缘割得她手指一缩,“俺爹说,不能白拿人家的,得留着有用。”

冯天华心里一动。

1949年的美国救济粮,历史书上提过,说是带着政治目的的援助,没想到能在这儿见到实物。

他没多说,只是拿起罐头盒掂量了掂量:“厚度够,能用上。”

王同志扛着那套木匠工具来了,铁砧子上锈得长了绿毛,刨子缺了个角,锯子的齿都歪了。

冯天华试着用砂纸打磨扳手,磨了半天只掉了点浮锈,累得胳膊发酸。

“这样不行,” 他喘着气,“得有煤油,不然磨到天黑也用不了。”

“煤油?”

王同志皱了皱眉,“村里只有两盏煤油灯,油都是按勺分的,哪有多余的?”

冯天华摸了摸口袋里的金属方块,心里默念 “取防锈剂”。

手里多了瓶透明液体,标签上写着 “高效防锈润滑剂”,是他实验室常用的那种,对付这种老古董正合适。

“我这儿有这个,比煤油管用。”

他往工具上喷了点,用抹布一擦,铁锈居然掉了一层,露出下面的金属色。

王同志和陈明雯看得眼睛都首了。

“这是啥神水?”

王同志拿起瓶子闻了闻,一脸惊奇,“比城里供销社卖的火油好闻多了。”

“…… 朋友送的,稀罕玩意儿。”

冯天华含糊着,赶紧转移话题,“陈明雯,帮我把铁皮罐头盒剪开,剪成水管粗细的长条。

王同志,麻烦你找几块石头,搭个临时的砧子。”

三人分工合作,陈明雯拿着剪刀剪铁皮,手被划破了也没吭声,只是往伤口上吐了点唾沫,继续剪。

王同志找来得石头搭成个简易平台,还找来根粗木棍,权当锤子。

冯天华先用扳手拧开抽水机的外壳,里面的活塞果然磨得发亮,边缘都圆了。

他按照系统解锁的图纸,用铁皮敲了个简易活塞,又把陈明雯剪好的铁皮条缠在破裂的水管上,外面再用铁丝固定。

最后,他找了根结实的树枝,削成摇把的形状,塞进机器的轴里。

忙到太阳西斜,金色的光洒在场院上,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冯天华擦了擦汗,握住新做的摇把试了试 ——“咔哒” 一声,机器动了。

他用力摇了几圈,先是 “咕噜咕噜” 的响声,接着 “哗啦” 一声,清水从水管里涌了出来,溅在地上,激起一圈圈泥花。

“出水了!

真出水了!”

陈明雯拍着手跳了起来,辫子上的红布条像团小火苗。

王同志也咧开嘴笑了,露出两排白牙,扛着的步枪似乎都轻了几分。

远处传来村民的吆喝声,大概是看到这边出水了,都往场院跑。

冯天华看着涌出来的清水,突然觉得这半天的忙活值了——在 2025年调试离心机是工作,在1949年修抽水机,倒像是在给这土地输血。

支线任务 “修复抽水机” 完成,奖励己发放。

空间己扩容至700立方米,解锁 “防锈剂” 一瓶,“简易活塞图纸” 一份。

主线任务 “冬粮短缺” 进度10%,请宿主继续努力。

冯天华靠在抽水机上,看着围过来的村民,有人用手接水喝,有人在旁边欢呼,张婶更是拉着他的胳膊,说啥也要再留他吃晚饭。

他突然觉得,这1949年的日子,虽然冷,虽然糙,却像那刚抽出来的井水,带着股子活泛的劲儿。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的冬粮问题,该用什么 “现代魔法” 解决。

他摸了摸兜里的金属方块,突然有点期待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