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弟弟有求我必应,可他却是个白眼狼。才发觉我的生活好像一直都在围绕着他转。

终于是让我看清了他是怎么样一个恶心的人。这次我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我要调查线索把他推入深渊。爱的最高境界便是“爱自己”。01凌晨两点的冷柜区,

寒气顺着衣领、袖口往骨头缝里钻。我裹着黑色羽绒服,蹲在地上整理牛奶箱,

手冻得又红又僵,连扫码枪的按键都按不利索 —— 屏幕上的条形码扫了三次才成功。

手机在响了,我掏出来时,屏幕的光让我下意识眯了眯眼 —— 是李明的微信。

他发来一张照片:穿着白大褂站在精密仪器前,胸前别着 “XX 研究所” 的工牌,

背景里的玻璃罐里泡着各色样本。紧接着是文字:“姐,转三千。

”后面跟了个委屈的表情包,“导师催项目经费了,今天必须交材料,不然论文要卡壳,

毕业都悬。”我盯着 “三千” 两个字,喉结不由自主地滚了滚。昨天下午刚发的工资,

扣完社保、房租和水电,银行卡里只剩两千八百二十七块钱。前几天整理冷柜时,

羽绒服的袖口被金属架勾破了个小洞,我本来想发了工资就去隔壁服装店买件厚毛衣,

哪怕是打折的款式也行。可还是点开了转账界面,翻遍微信零钱通和支付宝余额,

凑够三千块时,界面上弹出 “余额不足” 的提示,我又从绑定的信用卡里刷了一百多,

才把钱转过去。“转了,省着点花,别乱买没用的。”发完这条消息,我把手机塞回口袋,

继续搬牛奶箱。我忽然想起李明上大学的第一年,寒假回来时,从包里掏出一包番茄味薯片,

塞到我手里说:“姐,这是我***攒钱买的,你尝尝,比小卖部的好吃。

”那时候薯片的脆响和酸甜味,现在想起来还清晰感觉像发生在昨天。凌晨四点换班,

我推着那辆骑了五年的电动车走出超市后门。街上空荡荡的,只有零星几盏路灯亮着。

寒风卷着路边垃圾桶的异味扑过来,我赶紧裹紧围巾,往老小区的方向骑。

出租屋在顶楼六楼,没有电梯,楼梯间的声控灯坏了半年,物业来修过两次都没修好,

我只能摸着墙往上爬。每走一步,

木质楼梯板就发出 “吱呀 —— 吱呀 ——” 的响声。客厅的小方桌上,

摆着一个旧相框,里面是李明小学时的照片: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背着红色书包,

举着满分试卷,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我走过去,用袖口擦了擦相框上的灰,

照片边缘已经卷了边,是被我翻看得太多次磨的。那时候他总跟在我***后面,

仰着脑袋喊 “姐,等我以后考上博士,就买个带阳台的大房子,让你不用再挤出租屋”,

说这话时,他的眼睛亮得像星星。我把相框放回原位,自嘲地笑了笑。大房子?

我现在连顿热乎的家常菜都吃不起。厨房的锅里还剩点昨天的米饭,我倒了点开水,

加了勺酱油,搅和匀了就是晚饭。吃的时候,我又想起上个月李明打电话说要换笔记本电脑,

说旧电脑跑不动实验数据,让我给他转五千。那时候我刚交完房租,手里只剩三千,

还是跟同事小林借了两千,才凑够钱给他转过去。他当时只说了句 “谢谢姐”,

连问都没问我钱够不够花,有没有难处。吃完后,我走到床边,把被子裹得紧紧的,

心里一遍遍地默念:再等等,等他毕业就好了,等他稳定了,日子就会好起来的。

可这句话说得多了,连自己都觉得没底气 —— 从他上高中到现在,我等了快十年,

日子好像不仅没好起来,反而越来越难了。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李明的朋友圈更新:还是那张实验室的照片,配文 “冲刺阶段,加油!

不辜负每一份努力”。我点开,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很久,最后还是只点了个赞,没敢留评论。

退出微信时,我瞥见自己的朋友圈 —— 上次更新还是去年冬天,发的是超市门口的雪景,

下面只有小林一个人点了赞。02周六早上我正在整理零食货。

小林突然从后面戳了戳我的胳膊,声音压得很低:“红霞姐,你…… 你快看这个。

”她把手机递过来,上面的照片显示 —— 红底的婚纱照,李明穿着黑色博士服,

身边的新娘穿着白色抹胸婚纱,头纱上缀着碎钻,两人挽着手,笑得格外甜。

配文是:“持证上岗,感谢各位亲友的祝福,婚礼定在下周六,地点 XX 国际酒店。

”我手里的薯片袋 “哗啦” 一声掉在地上,番茄味的薯片撒了一地。

周围货架的顾客闻声看过来,我赶紧蹲下去捡,手指慌乱地扒拉着薯片,却怎么也抓不住。

他要结婚了?这么大的事,他居然一句都没跟我说过?连个电话、一条消息都没有?

我找了个借口,躲到仓库后面的楼梯间,掏出手机给李明发消息。打字时,

手指好几次按错键:“弟,你要结婚了?怎么没跟我说啊?下周六的婚礼,我能来参加吗?

”发送键按了三次才按下去,我盯着屏幕,心脏 “砰砰” 地跳,手心都出了汗。

等了两个多小时,消息才来。我赶紧点开,只有短短一句话:“姐,人太多了,你别来了,

免得尴尬。”“尴尬” 两个字像两根细针,狠狠扎进我的心里。我盯着屏幕看了很久,

眼泪差点掉下来。从他上小学交不起学费,我辍学到工厂打工挣钱。到他上高中,

我每天打两份工给他凑生活费。再到他读博,我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把钱省下来给他交项目经费 —— 我供了他十几年,他结婚,我连参加婚礼的资格都没有?

连见他一面都成了 “尴尬”?可我还是想去。我想看看他穿上西装的样子,

想看看他娶的姑娘长什么样,想亲口跟他说句 “新婚快乐”。婚礼当天,我翻遍了衣柜,

找出那件唯一没起球的深灰色呢子外套 —— 是三年前小林结婚时,我当伴娘穿的,

后来一直舍不得穿。我又去楼下的花店,

花了五十块钱买了束向日葵 —— 李明小时候最喜欢向日葵,说像小太阳,能带来好运。

XX 国际酒店在市中心,我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才到。酒店门口铺着红色的地毯,

从马路边一直延伸到大厅门口,两边摆着花篮,

电子屏上滚动着 “祝李明先生、张雅女士新婚快乐” 的字样。来来往往的人都穿着光鲜,

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穿礼服、踩高跟鞋。只有我站在路边,穿着旧外套,手里捧着向日葵,

显得格格不入。我站在台阶下,等了快半小时,终于看见李明挽着新娘走过来。

他穿了套深蓝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比照片上更精神。新娘穿了件白色的婚纱,

裙摆很长,由两个小花童提着。我赶紧迎上去,把向日葵递过去,声音有点发颤:“弟,

新婚快乐,这是…… 这是我给你买的花。”李明看见我,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眉头紧紧皱起来,往后退了半步,像是怕我碰脏他的西装。他把声音压得很低,

却足够让周围的亲戚都听见:“姐,你怎么来了?你穿成这样,别进我家门,我媳妇嫌你脏。

”“脏” 字如一击重锤,狠狠砸在我的心上。周围的亲戚都停下脚步,齐刷刷地看向我,

眼神里有好奇,有同情,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嫌弃。新娘往李明身后躲了躲,嘴角撇了撇,

用手帕擦了擦手,好像我身上有什么细菌会传染给她。

红色的地毯从我的脚边一直延伸到酒店大厅里,地毯上的花纹很精致,可我怎么也迈不进去。

李明没再看我,也没接那束向日葵,挽着新娘转身就走,背影挺得笔直。我站在原地,

手里的向日葵被风吹得晃来晃去。我不知道站了多久,直到酒店里传来婚礼进行曲的声音,

我才回过神来。摸了摸口袋里准备好的红包 —— 里面是我攒了三个月的工资,

一共九千块,本来想给他当新婚贺礼。现在看来,倒是我自作多情了。我把红包塞回口袋,

转身往公交站走。风更大了,吹得眼睛难受,我抬手擦了擦,才发现是眼泪。走到公交站时,

我把那束向日葵放在了垃圾桶旁边 —— 也许,它在这里,比在我手里更合适。

03回到出租屋,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躺了两天。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房间里一片漆黑,只有手机屏幕偶尔亮一下,却没有一条是李明发来的。直到周三要上班,

我才勉强爬起来,拉开窗帘时,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 —— 原来外面的天这么亮,

可我的心里,却一片漆黑。收拾东西准备去上班时,我翻床底找袜子,

手指忽然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我把它拖出来,是个铁皮箱子,绿色的油漆掉了大半,

锁早就锈坏了。这是我搬来这里时带的,里面装的全是李明的东西,

一直没打开过 —— 我总觉得,这些东西是我们姐弟俩的念想,不能丢。我找了把螺丝刀,

把生锈的锁撬开。箱子一打开,一股陈旧的味道扑面而来。

里面的东西被我叠得整整齐齐:最上面是李明初中时的三好学生奖状,边角都黄了,

上面的字迹还很清晰。下面是他高中时写给我的纸条,用蓝色的圆珠笔写的,

歪歪扭扭:“姐,你别太累了,等我考上大学,就挣钱养你”“姐,

这次月考我考了年级前十,老师夸我了”。还有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我当时特意多印了一份,逢人就想拿出来看,跟别人说 “我弟考上重点大学了”。

我把这些东西一件件拿出来,铺了满床。翻到箱子最底下,我摸到一个硬壳笔记本,

是我高中时用的,后来李明上大学,说要记笔记,我就给了他。我翻开一看,

里面的字迹不是李明的,是我的 —— 原来我当时怕他忘了,

把帮他做过的事都记在了上面。第一页写着:“2015 年 9 月,李明大一,

帮他写实验报告,熬了两个通宵,他说谢谢姐,以后会报答我。

”第二页:“2018 年 3 月,李明研一,帮他改简历,改了七版,

他说姐你写得真好,肯定能找到好实习。”第三页:“2021 年 5 月,李明博一,

帮他联系实习单位,打了十几个电话,跑了三家公司,他说姐你真厉害,

等我实习完就请你吃饭。”…… 最后一页,是上个月写的:“2024 年 2 月,

给李明转三千,他说导师催项目经费,没说谢谢。”我手指发抖,一页一页地翻,

眼泪滴在笔记本上,晕开了上面的字迹。原来这十几年,我不是他的姐姐,

只是他的 “工具人”—— 他需要钱的时候,会喊我 “姐”。需要帮忙的时候,

会说 “姐你最厉害”。可等他不需要我了,就把我抛在一边,连结婚都不告诉我。

我想起他小时候发烧到 39 度,我背着他跑了三公里去医院,一路上都在哭,怕他有事。

想起他上高中时,我在工厂里工作手指磨破了皮,也舍不得买个创可贴,

把钱省下来给他买资料。想起他读博时,我连一顿二十块钱的外卖都舍不得点,每天吃泡面,

却给他转钱让他买最新的电脑。原来这些付出,在他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我把笔记本摔在地上,哭声终于忍不住了。我蹲在地上,

把那些奖状、纸条、录取通知书一件件捡起来,放回铁皮箱子里。盖盖子的时候,

我用了很大的力气。从今天起,李明的事,跟我没关系了。我再也不会为了他省吃俭用,

再也不会为了他委屈自己。04上班的时候,我总是走神。理货时把可乐放错了货架,

把百事可乐摆在了可口可乐的位置。午休的时候,小林拉着我去仓库后面的休息区,

给我递了一瓶热牛奶:“红霞姐,你这几天怎么总走神啊?是不是不舒服?脸色这么差。

”我接过牛奶,握在手里。我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最近没睡好,有点累。

”小林没说话,只是盯着我看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她像是下定了决心,

开口说:“红霞姐,我…… 我刷到你弟的朋友圈了,他结婚了…… 我听别人说,

他没请你?”“别提了。”我打断她,声音有点发紧。小林看我不想说,也没再追问,

只是从包里拿出一个三明治,塞到我手里:“我早上做的,多做了一个,你吃点吧。你看你,

这几天都没怎么吃东西,人都瘦了。”我拿着三明治,咬了一口,面包是温的,

里面夹着鸡蛋和生菜,味道很家常。想起以前,李明也给我做过三明治,

那是他第一次学做饭,把鸡蛋煎糊了,面包也烤焦了,可我还是吃得很开心,说 “弟,

你做的真好吃”。那时候的三明治,怎么就那么香呢?下班的时候,小林跟我一起走。

路过菜市场,她拉着我进去:“我妈说今天的白菜便宜,五毛钱一斤,我给你带一颗,

你回去炒着吃,比吃泡面强。”她一边挑白菜,一边说:“红霞姐,我知道你心疼你弟,

可你也不能总委屈自己啊。”“你看你,这件外套都穿了三年了,袖口都磨破了,

也该买件新的了。”“你为他付出这么多,他要是真把你当姐,怎么会结婚都不告诉你?

”我没说话,只是看着小林挑白菜的背影。她的头发扎成一个马尾,晃来晃去,很有活力。

心里酸酸的 —— 是啊,我为李明活了十几年,什么时候为自己活过?走出菜市场,

小林把白菜递给我:“记得吃啊,别放坏了。要是不想做饭,就来我家吃,

我妈做饭可好吃了。”我接过白菜,点了点头,说了句 “谢谢”。回到出租屋,

我把牛奶喝了,把三明治吃完,又把白菜洗了洗,炒了一盘清炒白菜,配着米饭吃。

第一次觉得,没有李明的消息,不用为他担心,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过。晚上躺在床上,

我看着天花板,心里想:也许,小林说得对,我该为自己活了。

第五章 论文的漏洞周末不用上班,我坐在电脑前发呆。屏幕上是空白的文档,

我本来想写点东西,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鼠标漫无目的地点击着,鬼使神差地,

我在浏览器里搜了李明的名字,后面跟着 “博士论文”。没想到真搜出来了。

标题是《XX 材料的实验研究与应用分析》,署名 “李明,指导老师张建军教授”,

发表在《XX 科研学报》上。我点进去,下载下来,打开文档时,手还有点抖。

文档打开的瞬间,我一眼就看到了引言部分。

那些句子太熟悉了 ——“XX 材料作为新型功能性材料,

在电子、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实验分析,

探究 XX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这些话,

是我去年冬天帮他写的。那时候李明给我打电话,说论文的引言写不出来,愁得睡不着觉。

他说 “姐,你文笔好,你帮我写写吧,就当帮我个忙”。我那时候刚上完夜班,

累得眼睛都睁不开,可还是答应了他。我每天下班就坐在电脑前,查资料、理思路,

熬了三个通宵,才把引言写出来,发给了他。他当时说 “姐,你写得真好,

比我写的强多了”,还说等论文发表了,就把杂志寄给我。可现在,

这篇论文的署名只有他一个人,引言部分的内容跟我写的几乎一模一样,

连标点符号都没怎么改。我又往后翻,翻到实验分析部分,有几段话的逻辑特别顺,

跟我当时帮他整理的实验笔记里的内容高度重合。

我拿出以前帮他改论文的草稿 —— 是打印出来的,上面还有我的修改痕迹,

红笔标得密密麻麻 —— 对比着看,重合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八十。我的心跳得飞快,

手指在键盘上敲打着,把那些重合的段落截图,保存在电脑里。我又想起李明写论文时,

总是跟我说 “姐,实验数据整理起来太麻烦了,你帮我弄弄吧”“姐,

参考文献格式我不会弄,你帮我调调吧”。那时候我没多想,觉得他忙,

帮他做点事是应该的。可现在看来,他根本不是忙,而是把本该自己做的工作,

全都推给了我。我犹豫了半天,还是找出了张建军教授的联系方式。

那是以前李明让我帮他联系导师时存的,我一直没删。我深吸一口气,拨通了电话。“喂,

您好,请问是张建军教授吗?”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

然后传来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我是,请问你是哪位?”“张教授您好,我是李明的姐姐,

李红霞。”“哦,是红霞啊,有事吗?” 张教授的声音听起来很平和。

“我…… 我就是偶然看到了李明的博士论文,有点好奇,想问问您,

他的研究方法是怎么确定的啊?我看他论文里的实验数据,好像特别完美。

” 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张教授叹了口气,沉默了几秒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