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凌晨四点,城市还在沉睡,城中村却已经醒了。林晓东摸索着爬下吱呀作响的上下铺,

十平米的出租屋像个塞得过满的罐头,挤着四口人。地铺上,十岁的妹妹晓梅蜷缩在薄被里,

小手冻得发紫。他轻手轻脚地为她掖好被角,心里一阵刺痛。厨房的水龙头永远在滴答作响,

他接了一杯自来水漱口,镜子里的自己才二十五岁,眼角的细纹却已深刻如刀刻。

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余额:237.6元。距离发工资还有一周,得精打细算。“东子,

这么早?”母亲王桂兰的声音从帘子后传来,带着浓浓的睡意。“早点出门能多接几单。

”他将冷馒头塞进包裏,那是昨晚特意留下的晚餐。馒头已经硬了,啃起来费牙,

但能省下一天的饭钱。母亲蹑手脚步走过来,

往他手里塞了张皱巴巴的五元纸币:“买点热的吃,别总啃冷馒头。”林晓东想推辞,

但看到母亲那双粗糙如树皮的手和日渐花白的头发,话卡在喉咙里。三年前父亲在工地出事,

从三层楼高的架子上摔下来,腰断了,老板跑路,赔偿金遥遥无期。

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做保洁的微薄收入和他送外卖的钱上。“我走了。”他低声说,

轻轻带上门,生怕惊醒里屋的父亲。父亲的腰伤需要静养,

而止痛药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初春的凌晨,寒风如刀。林晓东骑上那辆二手电动车,

电池已经不太耐用,撑完整天需要中途充电两次。驶出狭窄的巷子,

城市的高楼大厦在黎明前显得格外冷漠,玻璃幕墙反射着还未褪去的月光。

这是他成为外卖员的第三年。大学辍学那天,他站在校门口看了很久,

然后头也不回地扎进了生活的泥潭。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梦想被封存在纸箱里,

和那些编程书籍一起,塞在床底。到达商业区,他找了个角落停下,掏出手机开始接单。

同时,另一只手从背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编程书籍——《算法导论》。

这是他在旧书摊花十块钱淘来的,书页已经泛黄,封面有个明显的咖啡渍,

是上周送餐时不小心洒上的。“订单来了——”手机提示音响起。林晓东迅速将书塞回包里,

发动电动车,开始了又一天的奔波。中午时分,林晓东接到一个送往科技园区的订单。

创星科技,全市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每次路过,

他都会多看几眼那栋流光溢彩的玻璃大厦,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坐在里面,

成为一名真正的程序员。“你好,外卖放前台就好。”前台小姐头也不抬。林晓东放下外卖,

忍不住望向办公区。程序员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开放空间,讨论着技术问题,

墙上挂着复杂的代码架构图。那是他向往的世界。“请问洗手间在哪?”他鼓起勇气问。

前台小姐随手一指。林晓东道谢后走向走廊尽头,却在路过一间会议室时停下了脚步。

白板上写满了一段代码,他一眼就发现了一个逻辑错误。“这是最新项目的架构代码,

怎么会有死循环?”他喃喃自语,职业病般地开始在心里重构这段代码。正当他看得出神,

一个清脆的女声在身后响起:“你看得懂这个?”林晓东吓了一跳,

转身看见一个穿着干练职业装的年轻女子。她眼睛明亮,气质出众,

胸前挂着工牌——技术总监苏晴。“对、对不起,我只是路过。”林晓东结巴道,

下意识拉紧了自己的外卖制服,试图遮住胸前那块洗得发白的污渍。

苏晴却没有让他离开的意思,指着白板问:“你觉得这段代码有问题?”林晓东犹豫了一下,

还是指着那个循环说:“这里,如果数据量过大,会导致系统崩溃。

而且这个递归没有设置终止条件,会无限循环下去。”苏晴眼睛一亮:“有意思。

你是来面试的?”林晓东苦笑着指了指桌上的外卖袋:“我是来送外卖的。”一瞬间,

气氛有些尴尬。但苏晴很快恢复如常,

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我们公司下周六在举办编程马拉松,冠军有十万元奖金和入职机会。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来看看。”林晓东接过名片,手心微微出汗。十万元,

足以改变他家庭的处境,支付父亲的医药费,让妹妹上好一点的学校。

“我...只是业余爱好者。”他实话实说。“有时候,业余的眼光更能发现问题。

”苏晴笑了笑,“周六见。”回程的路上,林晓东心潮澎湃。编程马拉松,

他只在新闻里见过。那些顶尖程序员组成的团队,在几十小时内完成一个项目,

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我一个送外卖的,去参加那种比赛?”他自嘲地想。然而,

那天晚上,当他结束十四小时的工作回到家中,看到父亲因旧伤复发而痛苦的表情,

看到妹妹因为交不起补习费而偷偷抹泪,他下定了决心。“就当去见见世面。”他对自己说。

第三章 编程马拉松周六清晨,林晓东翻出自己最体面的一套衣服——还是大学时代买的,

已经有些紧了。他带上那台陪伴他五年的旧笔记本电脑,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创星科技。

比赛现场人头攒动,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和公司的技术精英。

林晓东的廉价西装与周围人的休闲但质感的穿着形成鲜明对比。“请问你的团队呢?

”工作人员询问。“我一个人。”林晓东回答。周围传来几声轻笑。

编程马拉松通常是团队作战,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项目。

就在林晓东尴尬不已时,苏晴走了过来:“规则允许个人参赛。林先生,请到16号工位。

”比赛开始,题目公布——设计一款智能家居安全系统,要求有创新的入侵检测算法。

这正是林晓东业余时间研究过的领域。多年来,他为房东修复过无数次安防系统,

甚至偷偷优化过小区监控的代码。他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周围的喧嚣渐渐远去,只剩下代码逻辑在脑海中流畅运转。“需要咖啡吗?

”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林晓东抬头,看见苏晴站在旁边,手里端着两杯咖啡。

“总监亲自给选手送咖啡?”他有些惊讶。苏晴坐下:“我看了你的代码,很优雅。

不像是在学校学的规范写法。”“我靠看书和网上教程自学的。”林晓东老实回答,

“正规教育我只接受到大二。”“为什么辍学?”“家庭原因。”林晓东简短回答,

不想博取同情。苏晴没有追问,而是将话题转回比赛:“你的算法思路很独特,

但数据处理部分可能还有优化空间。比如这里,如果改用分治策略,效率会提升不少。

”两人讨论起来,不知不觉过去了二十分钟。林晓东惊讶地发现,

苏晴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出身而轻视他,反而真诚地欣赏他的想法。他们聊算法,聊架构,

聊人工智能的未来,就像两个相识多年的老友。比赛进入最后阶段,

林晓东遇到了难题——他的测试数据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眼看时间所剩无几,

他几乎要放弃。突然,他想起曾经为一家智能家居公司送外卖时,偶然听到的技术讨论。

灵光一闪,他尝试了一种混合算法。成功了!测试结果远超预期。评审环节,

林晓东的项目不仅完美符合要求,还增加了几项创新功能。

当评委宣布冠军是“个人参赛者林晓东”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站在领奖台上,

十万元的支票沉甸甸的。苏晴第一个走过来祝贺:“恭喜你,我就知道你有真才实学。

”“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林晓东真诚地说。“不,是你自己抓住了机会。”苏晴微笑道,

“周一有没有时间来公司聊聊?我们正在招聘安全架构师。”入职创星科技后,

林晓东凭借扎实的技术和刻苦精神,很快在团队中站稳脚跟。然而,

与苏晴的关系却变得微妙起来。他发现自己不可抑制地被这个聪慧、自信又美丽的女人吸引,

但现实的差距像一道鸿沟横亘其间。她是公司总监,毕业于名校,

家境优越;而他只是侥幸逆袭的“前外卖员”,背后还扛着一整个家庭的负担。一天晚上,

加班到很晚,苏晴提议送他回家。车开到破旧的城中村口,林晓东尴尬地要求提前下车。

“就停这里吧,里面路窄不好调头。”他说。苏晴看了看周围环境,若有所思:“你住这里?

”林晓东点点头,匆忙下车。他不想让她看到自己生活的窘迫。然而,几天后,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一切。林晓东的父亲旧病加重,急需手术,费用高达二十万。

尽管林晓东已经有了稳定收入,但之前的债务和家用已经耗光了他的积蓄,

十万元奖金所剩无几。“怎么办,儿子?”母亲在电话里泣不成声。

林晓东深吸一口气:“妈,别急,我有办法。”他向公司预支了工资,向同事借了钱,

但还是差五万。走投无路之下,他甚至想到了高利贷。就在他几乎绝望时,财务部通知他,

公司有一笔“员工紧急援助基金”,正好可以解决他的困境。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一个月后,

林晓东无意中听到财务同事的对话,才得知根本不存在什么“援助基金”,

那五万元是苏晴以公司名义私下垫付的。他找到苏晴的办公室,

开门见山地问:“为什么帮我?”苏晴放下手中的文件,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