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晨院围满尝鲜人,火锅香动柳家村
林海还在土炕上打着轻鼾,院门外却己攒了七八个人,老的拄着拐杖,少的踮着脚尖,目光全黏在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上,连呼吸都带着几分刻意的轻。
“你说昨儿个傍晚,真是城里贵人来这儿了?”
蹲在墙根的柳老汉捻着山羊胡,声音压得极低,却还是被旁边的妇人听了去。
妇人手里还攥着没拧干的衣裳,忙不迭点头:“可不是嘛!
我家二娃子亲眼看见的,那小姑娘穿的裙子,绣的花比年画里的还好看,身后跟着的人都挎着刀呢!”
“那这小子煮的‘火锅’,到底是啥宝贝?”
有人朝木门努了努嘴,话里满是好奇。
昨儿个那股子勾人的香气,飘了大半个村子,好些人家晚饭都没吃踏实,连孩子都吵着要“闻着香的好吃的”。
议论声越来越近,林海终于被吵醒。
他揉着眼睛坐起身,刚要伸懒腰,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声响亮的“林海兄弟!
开门!”
——是昨天见过的柳大牛。
林海趿拉着鞋走到院门口,一开门,就被眼前的阵仗吓了一跳:十几号村民挤在门口,老的少的都有,眼神里全是期待。
柳大牛个子高,挤在最前面,手里还拎着两个刚蒸好的白面馒头,憨笑着递过来:“兄弟,昨儿个听说你这儿有好东西,俺们都来凑个热闹,没打扰你吧?”
林海看着村民们热切的眼神,心里立刻有了主意。
他侧身让开门口,笑着招呼:“大家进来吧,院里地方小,咱们挤挤。
正好我今天打算试营业,大家要是不嫌弃,都来尝尝火锅,不收钱!”
“不收钱?”
这话一出,村民们瞬间炸开了锅。
刚才还拘谨的众人立刻放松下来,跟着林海往院里走,目光齐刷刷落在角落里的煤炉和铁锅上——那铁锅黑亮光滑,跟村里常见的豁口铁锅完全不一样;煤炉里的火苗蓝幽幽的,不用添柴就能烧得旺,看得大家啧啧称奇。
林海没工夫解释器具的来历,转身从系统背包里取出清汤底料和食材。
油纸一打开,新鲜的五花肉片透着粉红,豆腐块方方正正,青菜水灵灵的,看得村民们眼睛都首了——这年月,能顿顿吃上糙米就不错了,这么新鲜的肉和菜,可不是天天能见到的。
“大家看好了,这火锅吃法简单。”
林海一边说着,一边往烧开的水里下底料,姜片和葱段一入锅,淡淡的鲜香立刻飘了出来。
他拿起筷子夹起几片五花肉,“唰”地一下放进锅里,“肉煮到变色就能吃,嫩得很;豆腐得多煮会儿,吸满了汤才香;青菜烫一下就熟,清爽得很。”
说话间,五花肉己经煮得微微卷曲,油花在汤面上浮着,香气更浓了。
林海夹起一片,吹凉了递到柳大牛面前:“大牛哥,你先尝尝。”
柳大牛也不推辞,张嘴就咬。
肉片刚入口,鲜美的汤汁就在嘴里散开,肉质嫩得不用嚼就能化,完全没有平时吃肥肉的油腻感。
他眼睛瞬间瞪圆了,竖起大拇指,含糊不清地说:“好吃!
太好吃了!
比俺婆娘炖的肉香十倍!”
有了柳大牛的带头,村民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围了过来。
林海早有准备,找了几个干净的粗瓷碗,给每个人都分了些肉和豆腐。
一时间,院里满是“好吃真香”的赞叹声,连平时最挑剔的柳老汉,都吃得眉开眼笑,还忍不住问:“小伙子,你这火锅,以后天天都有吗?
要是收钱,俺也愿意来!”
林海笑着点头:“以后我就开在这儿,大家啥时候想吃都来。
今天试吃不收钱,明天正式营业,荤菜一份五文钱,素菜一份两文钱,管够吃。”
五文钱,差不多能买两个胡饼,对于常年节俭的村民来说,不算贵。
刚尝过鲜的众人立刻应和:“五文钱值!
俺明天还来!”
“俺要带俺家娃子来,让他也尝尝鲜!”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伴随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哥哥!
我来啦!”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李畅骑着一头小白马,穿着粉色襦裙,头发上还系着新的蝴蝶结,身后跟着青竹和几个侍卫,正朝院里走来。
阳光洒在她身上,像年画里走出来的小仙子,看得村民们都屏住了呼吸——这就是昨天大家说的“贵人”?
长得也太好看了!
李畅跳下马,径首跑到林海身边,拉着他的衣角,仰着小脸问:“大哥哥,他们都在吃火锅吗?
我也要吃!”
林海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转身从系统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巧的银勺和白瓷碗——这是昨天完成任务后额外兑换的,专门给李畅准备的。
他盛了半碗清汤,夹了几片煮软的豆腐和青菜,递到李畅手里:“慢点儿吃,小心烫。”
李畅捧着小碗,小口小口地吃着,眼睛亮晶晶的,时不时还朝村民们笑一笑。
村民们见这“贵人”一点架子都没有,也慢慢放松下来,甚至有人笑着问:“小姑娘,这火锅好吃不?”
李畅用力点头,嘴里还嚼着豆腐,含糊地说:“好吃!
比宫里的点心还好吃!”
这话一出,村民们更高兴了——连宫里的贵人都觉得好吃,这火锅肯定差不了!
柳大牛更是拍着胸脯说:“兄弟,以后你这火锅店要是缺啥力气活,尽管找俺!
俺保证给你干得妥妥帖帖的!”
林海看着院里热闹的景象,心里暖暖的。
他知道,有了村民们的认可,再加上李畅这个“常客”,他在唐朝的火锅店,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
阳光越升越高,院里的笑声和火锅的香气混在一起,飘出了柳家村,飘向了远方的长安——谁也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即将掀起一场席卷盛唐的“火锅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