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庆功宴下的暗流皇冠酒店的宴会厅灯火辉煌,
巨大的水晶吊灯将无数光斑洒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仿佛碎了一地的星辰。衣香鬓影,
觥筹交错,这里是“雅韵”服装品牌融资成功的庆功现场。台上,
林薇身着自家设计的一款藏蓝色丝绒长裙,简洁的剪裁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依然窈窕的身形。
聚光灯下,她容光焕发,眼角虽已有了细密的纹路,却更添了几分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魅力。
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每一个角落,清晰、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雅韵走到今天,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付出,也离不开各位投资人的信任。
这不仅仅是一次融资的成功,
更是对国风与现代审美结合这一理念的肯定……”她的发言既有对过去的感恩,
也有对未来的雄心,引得台下阵阵掌声。人群中,周骏端着一杯香槟,
面带得体微笑地看着台上的妻子。作为市规划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
他习惯了与图纸、模型和数据打交道,身上自带一种沉稳内敛的气质,
与这个流光溢彩的时尚场合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旁人有过来敬酒的,不乏恭维:“周工,
嫂子真是女中豪杰啊!你们家这是事业家庭双丰收!”他笑着点头,与人碰杯,
目光却不经意地掠过那些围绕在林薇身边的年轻面孔——她的设计总监、市场经理,
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林薇的崇拜和对未来的狂热,那种光芒,既熟悉又遥远。曾几何时,
他和林薇眼中也有过类似的光芒,那是十多年前,他们挤在租来的小公寓里,一边吃着泡面,
一边畅想未来。他描绘他心中的理想城市蓝图,她勾勒她梦想的服装设计王国。那时,
虽然清贫,但精神世界是充盈的,彼此是对方最坚定的盟友。宴会终于在热烈的气氛中落幕。
送走最后一位重要客户,林薇长舒一口气,高强度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
疲惫感如潮水般涌上。她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在空旷的会场里显得格外清晰。“走吧,回家。
”周骏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沉重的包和那份象征荣誉的投资意向书,动作熟练,
仿佛演练过无数次。他的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坐进车里,
封闭的空间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只剩下淡淡的酒气和车载香薰的味道。林薇靠在副驾驶座上,
闭目养神,兴奋的余温还未完全散去,嘴角噙着一丝满足的笑意。“周骏,
你看到张总刚才的表情了吗?他对我们下一季的‘水墨江南’系列非常感兴趣,
认为完全可以打开东南亚市场……”她忍不住开始絮叨起来,
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品牌国际化的宏伟蓝图,海市设立分公司,与国际买手店合作,
甚至登上国际时装周……周骏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况,城市的霓虹在他脸上明明灭灭。
他偶尔“嗯”一声,算是回应,直到林薇提到可能需要她长期驻守海市时,
他握着方向盘的手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一定要去海市吗?那边的时尚圈竞争多激烈,
水也深。而且,你这一走,家里怎么办?小睿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可是关键时期。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赞同和担忧。林薇睁开眼,
看向丈夫在昏暗光线中显得有些模糊的侧脸轮廓,心底那点兴奋像是被戳破的气球,
慢慢泄了气。“机会难得,海市是国内的时尚前沿,我们必须去抢占一席之地。
家里……不是还有你吗?小睿也大了,生活能自理,学习上我们多电话沟通,
或者请个更好的家教……”“我最近院里也接了几个重要的市政项目,评审压力很大,
经常要加班。”周骏打断她,语气里带上了些许烦躁,“小睿这个年纪,
不是请家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他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有些心理上的东西,
外人替代不了。”车内气氛骤然变得凝滞。林薇脸上的笑意彻底消失了。她扭过头,
看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流光溢彩却又冰冷陌生的城市夜景。又是这样。
似乎每一次她的事业将要迈上一个新台阶,他总会适时地泼下一盆冷水,
用“家庭”、“孩子”作为绳索,试图将她拉回他认定的“正轨”。她不明白,
为什么他不能像她曾经毫无保留地支持他的事业一样,支持她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难道女人的价值,最终只能锚定在家庭之内吗?第二章:裂痕的起点与蔓延回到家,
已是深夜。客厅里只留了一盏昏黄的壁灯。儿子周睿的房间门缝下还透出光亮,
隐约能听到激烈的游戏音效和队友的呼喊声。林薇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想过去提醒儿子早点休息,却被周骏轻轻拦住。“累了一天了,让他放松一会儿吧,
明天再说。”他的声音带着疲惫。两人默默洗漱完毕,躺在宽大的双人床上,
中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楚河汉界。林薇背对着周骏,心里的委屈和不平像是沸腾的水,
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她终究没能忍住,在黑暗中开了口,声音有些发闷:“周骏,
你是不是一直觉得,我不该把‘雅韵’做这么大?我就应该像以前一样,守着那个小工作室,
接点散单,主要精力放在相夫教子上,这样才符合你对妻子的期待?
”周骏在黑暗中叹了口气,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和沉重:“我没有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收入稳定,社会地位也不低,不需要那么拼命去证明什么。
钱是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而且,薇薇,
你不觉得你最近越来越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或者说,一台工作机器了吗?
除了公司、市场、融资、发布会,你还关心什么?这个家,在你心里还有多少分量?
”“我像个工作机器?”林薇猛地转过身,即使在黑暗中,
周骏也能感受到她目光里的灼热和受伤,“周骏,当初我辞去工作创办‘雅韵’,
是因为我热爱设计,也想实现自我价值!这不是你当初支持我的理由吗?
现在品牌好不容易走到今天,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不拼命,
难道等着被淘汰吗?难道要我像你们院里那些同事的家属一样,
每天围着锅台、菜市场、麻将桌转,讨论东家长西家短,那样才是正常的生活,
才叫关心家庭吗?”“我不是要你围着锅台转!我只是希望这个家能有点烟火气,有点温度!
”周骏的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带着压抑已久的情绪,“你看看这个家,还像个家吗?
冰箱里除了饮料就是速冻食品,厨房干净得像样板间。你算算,
你这个月有几天在家吃过晚饭?小睿这次月考成绩下滑了十几名,老师都找过我几次了,
你知不知道?我们……我们之间又有多久没坐在一起,好好说过话了?不是交代事情,
而是真正地聊天?”“温度?你想要什么温度?我每天在外面跟各色人等周旋,
应付难缠的客户和挑剔的媒体,回来还要面对你的冷言冷语和审判吗?小睿的成绩,
我不是已经请了市里最好的名师一对一辅导吗?费用再高我也没犹豫过!
至于说话……”林薇的声音带着怒气,更带着一种深切的疲惫和不被理解的委屈,
“我们之间除了孩子、家务、水电煤气费,还能说什么?
跟你说面料特性、设计灵感、市场活动策划,你感兴趣吗?你能理解吗?
”争吵没有继续升级,却以一种更伤人的方式戛然而止——冷暴力。两人各自翻身,
背对着背,不再言语。沉重的寂静笼罩着卧室,只有彼此压抑的呼吸声,
以及窗外远处传来的模糊车流声。他们都清晰地记得,十年前,
林薇毅然辞去那份枯燥但稳定的文职工作,在东湖路租下一个小门面创办“雅韵”工作室时,
周骏是支持的。他甚至拿出了他们准备买车的积蓄,帮她付了第一年的租金和进货成本。
那时,他们挤在小小的店里吃盒饭,一起讨论设计稿到深夜,虽然辛苦,但目标一致,
互相打气,心是贴在一起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彼此的道路越走越远,
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变得如此困难,充满了误解和指责?是林薇的事业越来越成功,
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是周骏在体制内按部就班,
渐渐无法理解商场拼杀的残酷和妻子日益扩张的野心?还是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
磨蚀了最初的***与理解,让两人在各自的轨道上惯性滑行,
却忘了回头看对方是否还在身边?第三章:各自的泥沼与挣扎家庭冷战的低气压持续蔓延。
林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似乎只有在那片没有硝烟却同样残酷的商战场上,
在不断的挑战、征服和创造中,她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海市分公司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她往返于两地之间的频率越来越高,
行李箱常备在玄关,仿佛一个随时准备出发的旅人。然而,危机总是悄然而至。
海市分公司刚成立不久,就遭遇了当地同行的强力狙击。
一家本土服装品牌视“雅韵”为入侵者,利用其深耕多年的地头蛇优势,
散布关于“雅韵”抄袭、用料不环保等不实谣言;更是在她筹备首次大型时装秀的关键时刻,
以更优厚的条件,几乎是一夜之间撬走了她已经签约的模特团队和几个重要的渠道合作方。
林薇焦头烂额,四处救火。原本就紧张的预算因为突发状况而更加捉襟见肘,
资金链发出了危险的警报。她不肯在周骏面前示弱,更不愿让团队看到自己的慌乱,
只能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深夜,在海市分公司附近的酒店房间里,
她对着电脑屏幕上刺眼的红色赤字,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烟雾缭绕中,
她眼角眉梢写满了焦虑与憔悴,曾经在庆功宴上光彩照人的形象,此刻被疲惫和担忧取代。
她开始失眠,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上几个小时。与此同时,周骏也陷入了自己的职业泥沼。
他所在的市规划设计院迎来了大刀阔斧的改制,
引入了更激烈的竞争机制和年轻化的管理团队。
像他这样习惯了按部就班、凭资历和技术吃饭的老派工程师,突然感到无所适从。
年轻同事思维活跃,善于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更懂得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
而他负责的几个传统市政项目,
要的内部评审中被新来的副院长批评为“缺乏创新意识”、“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脱节”。
一种即将被时代洪流淘汰的恐慌感,像冰冷的藤蔓,悄悄缠绕上他的心头。
更让他心力交瘁的是儿子周睿。班主任几次打电话来,语气一次比一次严肃,
反映周睿不仅成绩大幅下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发现他几次偷偷带手机到学校,
甚至在课堂上玩游戏。周骏找儿子谈心,周睿却是一脸的不耐烦和叛逆:“爸,
你除了会质问我成绩,唠叨我玩游戏,还会干什么?妈整天不见人影,你也没时间真的管我,
就知道让我学习学习!你们除了学习,还关心过我什么?”孩子的话像一把钝刀子,
缓慢而深刻地扎在周骏的心上。他试图在电话里跟林薇深入沟通儿子的问题,
希望她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可电话那头的她总是被各种事务打断,
匆匆几句“我在开会”、“等我这阵忙完回去再说”、“你多费心”就敷衍了过去。
那种被孤立、不被理解的感觉,让周骏倍感孤独和无力。
第四章:陌生的慰藉与危险的靠近在一个项目沟通的商务酒会上,
周骏有些格格不入地站在角落,看着那些年轻的同行们娴熟地交换名片,高谈阔论。这时,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周工,您好,久仰大名。我是创景公司的苏晴。
”周骏转过头,看到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子,身着得体的职业套装,妆容精致,笑容温婉,
眼神里带着善解人意的光芒。苏晴是合作方公司的市场总监,
她似乎很欣赏周骏身上那种沉稳、踏实、不浮夸的气质,主动与他交谈起来。
她不仅能就项目本身提出一些颇具见地的看法,
还能将话题引向更广阔的城市发展与人文关怀层面,这让周骏感到意外和欣赏。
而当周骏谈到自己对于当前一些过度追求形式、忽视实用性的设计风向的担忧时,
苏晴没有像年轻同事那样不以为然,而是认真地倾听,
并表示理解他基于经验和实用性考虑的保守立场。
这与在家里和林薇沟通时的挫败感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骏感到一种久违的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仿佛在沙漠中行走多时,终于遇到了一泓清泉。
他们互加了微信。之后,偶尔会就一些行业动态聊上几句,
或者分享一些看到的、觉得对方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或资讯。苏晴的关心总是恰到好处,
不过分热情,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却总能在周骏感到迷茫和疲惫时,
送来一句温暖的问候或是一个有趣的段子。周骏明知这样与异**往过密不妥,
内心深处也有一丝警觉,但他贪恋那一点精神上的慰藉与共鸣,像在寒冷漫长的冬夜里,
情不自禁地靠近一簇散发着微弱暖意的火苗。他开始偶尔期待手机响起,
看到那个熟悉的头像。而远在海市的林薇,在孤立无援、焦头烂额之际,
也遇到了一位看似从天而降的“贵人”。陈默,
一位在时尚圈内颇有名气的独立评论人和策展人,
在一次行业沙龙上对“雅韵”的品牌理念和林薇的个人魅力表示了极大的欣赏。
在林薇最困难的时候,陈默主动伸出援手,利用自己在海市时尚圈积累的人脉,
帮她牵线搭桥,联系了新的模特公司和秀场场地,解了时装秀的燃眉之急。陈默才华横溢,
谈吐幽默风趣,对时尚产业和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毫不吝啬对林薇的赞美,
称她是“被商业暂时束缚了翅膀的艺术家”,鼓励她更大胆地表达自我。
在他欣赏甚至略带崇拜的目光中,在他营造的充满艺术和智性讨论的氛围里,
林薇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周太太”或“林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