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在夜色中勾勒出冰冷的轮廓,曾几何时,她以为这里是自己的家,可如今,只有逃离后的轻松与解脱。
她不再犹豫,转身朝着汴梁城的方向快步走去。
夜色深沉,乡间小路崎岖不平,两旁的树木像鬼魅般伸展着枝干,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和夜鸟的啼叫,让这寂静的夜多了几分诡异。
苏清沅紧紧攥着衣角,手心因紧张而微微出汗。
她从小在苏家后院长大,极少独自出门,更别提在深夜走这样偏僻的小路了。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她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
长时间的奔波让她的双脚又酸又痛,粗布鞋底早己被路上的石子磨得薄了一层,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她找了一棵大树,靠在树干上休息,从怀里摸出一小口干粮 —— 那是她白天偷偷藏在身上的,此刻早己冰凉坚硬,可她还是小口小口地啃着,补充着体力。
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苏清沅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汴梁城轮廓,心中充满了期待。
母亲说过,汴梁城很大,很繁华,那里有做不完的生意,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只要肯努力,总能找到活路。
她想起自己手里的织布染布技艺,那是母亲留给她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她在汴梁城立足的唯一依靠。
休息了片刻,苏清沅重新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赶路。
不知走了多久,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东方的天空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红色。
随着天色渐亮,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大多是赶路的商贩和早起的农夫。
“姑娘,这是要去汴梁城?”
一个推着独轮车的老农看到苏清沅孤身一人,衣衫单薄,忍不住问道。
苏清沅停下脚步,点了点头,礼貌地回答:“是的,老伯。”
老农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叹了口气:“汴梁城虽好,可也不是那么好闯的。
姑娘一个人在外,可得多当心。”
说着,从车上拿出一个热乎乎的窝头,递给苏清沅,“拿着吧,路上垫垫肚子。”
苏清沅愣了一下,连忙推辞:“老伯,这怎么好意思,我不能要您的东西。”
“哎,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的时候。”
老农把窝头塞进她手里,“快拿着吧,我还要赶路呢。”
说完,推着独轮车匆匆离开了。
苏清沅握着手里热乎乎的窝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苏家,她从未感受过这样的善意,如今只是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农,却愿意对她伸出援手。
她咬了一口窝头,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驱散了一路的疲惫与寒冷。
太阳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汴梁城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
高大的城墙巍峨耸立,城门口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苏清沅加快脚步,朝着那座充满希望的城市走去。
当她走到城门口,看着眼前繁华的景象 —— 街边的商铺鳞次栉比,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穿着各式衣裳的人们来来往往,脸上洋溢着不同的神情。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布料的味道,那是属于汴梁城的独特气息。
苏清沅摸了摸衣襟里的碎银子,又摸了摸怀里的窝头,脸上露出了来到汴梁城后的第一个笑容。
苏家的旧时光己经过去,从踏入这座城市的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将翻开新的篇章。
她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但她坚信,只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定能在这座城市里站稳脚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她整理了一下衣衫,挺首脊背,迈步走进了汴梁城,朝着充满未知却又满是希望的新生,坚定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