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我叫陈小树,今年 26 岁,在城西 “惠民社区便利店” 当夜班收银员。

每天晚上 10 点准时打卡上班,第二天早上 6 点下班,月薪扣除社保和公积金,

到手刚好 3000 块。这工资在一线城市里,连城中村单间的房租都快 把握 不住,

更别说买房了。可就在上个月今年 10 月,

我拿着手机银行里 20 万的存款截图,

在房产中介门店签了购房合同 —— 一套 60 平米、位于郊区地铁口的二手房,

首付刚好够。签合同那天,中介小李反复确认:“陈先生,

您确定这 20 万都是自己攒的?没找家里要?” 我笑着点头,

他眼睛都直了:“您这便利店收银员的工作,怕是有什么‘副业天花板’吧?

” 其实哪有什么天花板,我不过是从去年 9 月开始,

把别人用来刷短视频、睡懒觉的时间,都掰成了好几瓣用,靠 “不上班” 的时间,

慢慢赚出了三倍于工资的收入。一、暴雨夜的 50 块,

打开赚钱的 “任督二脉”我这份夜班收银员的工作,是去年夏天找到的。

当时刚辞掉工厂流水线的活儿,没学历没技术,只能先找个门槛低的工作过渡。

便利店老板王哥是个四十多岁的实在人,面试时就跟我说:“夜班辛苦,晚上没什么人,

但得盯着货架和收银台,不能打瞌睡。” 我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年轻,熬得住。

”刚开始上夜班,确实挺难熬的。凌晨两三点,整个社区都静悄悄的,

只有冷藏柜的压缩机发出嗡嗡的声响,偶尔会有晚归的年轻人来买瓶可乐、几包薯片,

或是出租车司机进来泡桶面。同事老刘比我大十岁,也是夜班,总跟我吐槽:“小树啊,

你说咱这 3000 块工资,能干啥?我儿子明年上幼儿园,

光学费就要 5000 块一个月,我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每次他抱怨,

我都只能跟着叹气,心里却也琢磨着: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改变发生在去年 9 月的一个暴雨夜。那天台风过境,窗外狂风呼啸,

雨点像鞭子一样抽在玻璃上,便利店门口的积水都漫到了台阶。凌晨 3 点多,

一个穿深灰色西装的男人冲进店里,浑身湿透,头发贴在额头上,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公文包,

急得在店里转圈。“小伙子,你们这儿还有雨伞卖吗?” 他声音带着焦急,

“我要赶去机场接客户,打车软件排队 100 多号,再等下去就来不及了!

” 我指了指货架上的空盒子:“大哥,雨伞下午就卖完了,这台风天,大家都抢着买。

” 他听了,脸色更难看了,掏出手机翻了翻,又烦躁地把手机塞回口袋,

嘴里念叨着:“这可怎么办啊,客户这次来是要签 10 万的合同,要是误了点,

这单子就黄了!”我看着他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突然想起家里衣柜顶上那把超大号的高尔夫伞。那是前房东搬家时留下的,

伞面有普通雨伞的两倍大,金属伞骨看着就结实,就是太占地方,我搬进来后就没动过,

一直塞在衣柜最上面。“大哥,我家离这儿不远,走路五分钟就到,我家里有把大伞,

就是得等我下班了给您送过去,您看行吗?” 我试探着问。他眼睛一下子亮了,

抓住我的胳膊:“真的?太好了!多少钱?我给你钱!” 我想了想,

平时一把普通雨伞也就 20 块,这把虽然大,但也是闲置的,

就说:“您给 20 块就行,我下班就给您送过去。” 他立马掏出手机,点开转账界面,

直接转了 50 块:“不用找了!小伙子,麻烦你快点,我在对面酒店等你,

这是我的电话,你到了给我打电话。” 说着,他把一张名片塞到我手里,

又匆匆冲进了雨里。那天剩下的夜班时间,我心里一直惦记着送伞的事儿,

时不时看一眼墙上的挂钟。好不容易熬到 6 点下班,我换了衣服,一路小跑回家,

搬来凳子,踮着脚把那把高尔夫伞从衣柜顶上拿下来。伞面上落了层灰,我用抹布擦了擦,

撑开试了试,伞骨很稳固,伞面也没破。我撑着伞往对面酒店走,雨还没停,只是小了些。

走到酒店门口,我给那位大哥打了电话,没过两分钟,他就跑了出来,接过伞,

一个劲儿地道谢:“太谢谢你了小伙子,你可帮了我大忙了!” 说着,

他从口袋里掏出两包中华烟,塞到我手里:“这烟你拿着,一点心意,

要是以后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给我打电话。” 我推辞了半天,他还是硬塞给我,

然后撑着伞匆匆走了。回到家,我把那 50 块转账截图翻出来看了又看,

手里捏着那两包烟,心里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把伞在我眼里就是个占地方的闲置品,

可在需要的人手里,却能帮他保住 10 万的合同。原来,

那些别人眼里 “没用” 的东西,在特定的时候,

也能变成 “宝贝”;而我那些本该用来睡觉的白天时间,是不是也能像这把伞一样,

“盘活” 起来,赚点钱呢?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琢磨 “怎么利用白天时间赚钱”。

我上夜班,白天有 14 个小时的空闲时间,要是都用来睡觉,太浪费了。

我在纸上列了个清单,

用电脑打字、平时喜欢帮邻居做点小事、高中时跟着表哥学过一点电脑维修…… 看着清单,

我心里渐渐有了头绪。二、帮老人买菜:200 块背后的 “细心生意经”第一个想到的,

是帮小区里的老人买菜。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是老小区,没有电梯,住的大多是退休老人,

儿女要么在外地,要么工作忙,平时买个菜要拎着大包小包爬楼梯,很不方便。

我平时下班回家,经常能看到有老人拎着菜篮子,一步一步慢慢爬楼梯,累得气喘吁吁。

小区 3 栋的张阿姨,就是其中一个。张阿姨今年 68 岁,儿子在深圳工作,

一年就回来一两次,平时就她一个人住。有一次我下班回家,

刚好碰到张阿姨拎着一袋子土豆和白菜,在楼梯口歇着,脸涨得通红,额头上全是汗。

我赶紧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菜篮子:“阿姨,我帮您拎上去吧。”张阿姨笑着说了声谢谢,

跟在我后面慢慢走。到了她家门口,她非要拉我进去喝杯水:“小伙子,谢谢你啊,

我这老胳膊老腿的,拎点东西就累得不行。” 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她家客厅里摆着的照片,

有她儿子小时候的,还有她和老伴的合影。张阿姨叹了口气:“我老伴走得早,

儿子又在外地,平时想买点新鲜菜,都得攒到周末,一次买够一周的,放久了又不新鲜。

”我心里一动,说:“阿姨,我白天没事,要是您想吃什么菜,我早上帮您买了送过来,

您看行吗?” 张阿姨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我每个月给你 200 块,

你看够不够?” 我赶紧说:“阿姨,不用这么多,您就给我点跑路费就行,

100 块差不多了。” 张阿姨却坚持:“200 块不多,你帮我跑前跑后的,

还得帮我挑新鲜的,就这么定了。”从那以后,我每天早上 7 点准时到菜市场,

帮张阿姨买菜。张阿姨特别细心,提前一天晚上就会把要买的菜列个清单,

写得清清楚楚:“土豆要黄心的,别买发芽的;白菜要青帮的,嫩一点;香蕉要熟的,

但不能太熟,放两天还能吃……” 我专门找了个小本子,把这些要求都记下来,

每次买菜的时候,都对照着清单仔细挑。有一次,我帮张阿姨买香蕉,

菜市场里的香蕉有两种,一种是黄澄澄的,看着特别熟,另一种是带点青的。

我想起张阿姨说的 “要熟的,但不能太熟”,就问摊主:“老板,

这两种香蕉哪种能放两天?” 摊主说:“带点青的能放两天,全黄的明天就得吃,

不然就坏了。” 我就买了带点青的香蕉,送过去的时候,张阿姨尝了一个,

笑着说:“小伙子,你挑的香蕉正好,比我自己挑的还好。”没过多久,

张阿姨又介绍了小区里的另外五位老人给我。有住在 2 栋的李爷爷,喜欢吃新鲜的鱼,

每次都让我买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有住在 5 栋的王奶奶,不吃香菜和葱,

每次买菜都要特意叮嘱;还有住在 1 栋的赵爷爷,喜欢吃北方的馒头,

让我去菜市场门口的北方馒头店买…… 我把每位老人的喜好都记在小本子上,分了页,

写得清清楚楚。每天早上 7 点到 9 点,我都在菜市场和老人们的家之间奔波。

先去菜市场,按照清单挑菜,然后骑着我那辆二手电动车,挨家挨户送过去。

有时候菜买多了,电动车筐里放不下,我就用个大袋子挂在车把上,慢慢骑。

老人们都特别客气,每次送菜过去,都会给我塞点水果或者点心,

李爷爷还总给我拿他自己泡的茶:“小树,你喝这个,降暑。”有一次,

李爷爷让我帮他买条鲈鱼,说要给远来看他的孙子做清蒸鲈鱼。

我在菜市场转了好几家水产摊,终于找到一家新鲜的鲈鱼,摊主说刚到的货,特别新鲜。

我挑了一条最大的,让摊主杀好、处理干净,然后赶紧给李爷爷送过去。

李爷爷的孙子看到鲈鱼,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我的手说:“叔叔,你买的鱼好大啊!

” 李爷爷笑着说:“以后想吃鱼,还让叔叔帮咱们买。”帮老人买菜,

每个月能赚 1200 块,从去年 9 月到今年 10 月,干了整整 13 个月,

光这一项就攒下了 15600 块,刚好够我一年的房租每月 1000 块。

更重要的是,我跟这些老人处成了朋友,平时下班回家,碰到他们在小区里散步,

都会聊上几句。他们会跟我说小区里的新鲜事,也会叮嘱我注意身体,别太辛苦。

这种温暖的感觉,是我以前在工厂上班时从未有过的。

三、突发过敏事件:意外迎来 “午餐订单”今年春天3 月,天气忽冷忽热,

小区里很多人都感冒了,张阿姨的孙子小宇也跟着来了。小宇今年 5 岁,

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张阿姨打电话让我帮忙多买些水果,说小宇爱吃草莓和橙子。

那天早上,我买了新鲜的草莓和橙子,送到张阿姨家。刚进门,就听到小宇在哭,

张阿姨急得直跺脚,眼圈都红了。我赶紧问:“阿姨,怎么了?小宇怎么哭了?

” 张阿姨指着小宇的脸和脖子,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早上吃了点芒果,就变成这样了,

浑身起红疹,还说痒。”我凑过去一看,小宇的脸上、脖子上全是红色的小疹子,

他不停地用手抓,越抓越红。我心里咯噔一下,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总过敏,

每次吃芒果或者海鲜,都会起红疹,我妈就会用凉毛巾给我敷,再涂上皮炎平药膏,

过一会儿就会好点。而且我在便利店上班时,王哥特意给我们培训过基本的急救知识,

其中就有过敏的应急处理方法。“阿姨,您别着急,小宇这是过敏了,我家有脱敏药膏,

我现在回去拿,您先找块凉毛巾给小宇敷敷,别让他抓,越抓越严重。” 我说完,

转身就往家跑。幸好我家离张阿姨家近,几分钟就跑回去了。我从抽屉里翻出皮炎平药膏,

又拿了块干净的毛巾,用凉水浸湿,赶紧跑回张阿姨家。我帮小宇敷着凉毛巾,

张阿姨在一旁给小宇涂药膏。小宇还是哭,我就蹲下来,跟他说:“小宇,不哭了啊,

涂了药膏就不痒了,叔叔给你买了草莓,等你好了就可以吃了。” 小宇听了,

慢慢停止了哭泣,睁着大眼睛看着我:“叔叔,真的吗?涂了药膏就不痒了?

” 我点点头:“真的,叔叔小时候过敏,涂了药膏就好了。”过了大概十分钟,

小宇的红疹稍微退了点,也不怎么哭了。张阿姨赶紧给儿子打电话,

她儿子在电话里急得不行,说现在就从外地赶回来,让张阿姨先带小宇去医院看看。

我看了看时间,才 8 点多,就说:“阿姨,您一个人带小宇去医院不方便,我陪您去吧,

我白天没事。”张阿姨感激地说:“小树,真是太谢谢你了,每次都麻烦你。

” 我笑着说:“阿姨,别这么说,都是邻居,应该的。” 我帮张阿姨收拾好东西,

抱着小宇,一起打车去了附近的医院。到了医院,我帮着挂号、排队,陪小宇做检查,

直到医生说没什么大事,开了点药,我们才放心。中午的时候,张阿姨的儿子赶了回来,

看到小宇没事,松了口气,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小伙子,真是太谢谢你了,

要不是你,我妈和小宇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红包,

塞到我手里:“这点钱你拿着,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我把红包推回去,

指了指胸前的便利店工牌:“大哥,我这工作就是帮人,您要是实在过意不去,

以后买菜多跟我说说您儿子的近况,我也替您开心。”推来推去,我还是没收那个红包。

张阿姨的儿子不好意思地说:“那我总得谢谢你,对了,我公司在郊区,员工总抱怨吃饭难,

外卖选择少,还贵,你要是有时间,能不能帮我们公司订午餐啊?我跟员工们说一声,

每份给你 3 块差价,我们公司有 50 多个员工,一个月下来也能赚不少。

”我心里一喜,这可是个稳定的活儿啊!我赶紧说:“大哥,没问题,我肯定能做好。

” 张阿姨的儿子笑着说:“那就太好了,我明天把公司地址和员工的订餐需求发给你,

你跟周边的餐馆谈谈,看看能不能拿到优惠价。”第二天,我就开始忙活订午餐的事儿。

我先在小区周边转了转,找了三家口碑不错的小餐馆:一家做家常菜,一家做快餐,

还有一家做面食。我跟餐馆老板谈,说我每天要订 50 多份午餐,能不能便宜点。

家常菜馆的王老板是个爽快人,说:“小伙子,你要是每天都订这么多,

我每份给你便宜 2 块,你再每份赚 3 块,也不少了。

”我把三家餐馆的菜单和价格整理好,发给张阿姨的儿子,让他发给员工们选择。

员工们都很满意,有想吃家常菜的,有想吃快餐的,还有想吃面条的。每天早上 9 点,

我会统计好订餐人数和菜品,发给各个餐馆,让他们中午 11 点半做好,

然后我骑着电动车,分三次把午餐送到公司。第一次送午餐的时候,

公司的员工们都围过来看,有个大姐笑着说:“小伙子,你这午餐订得不错啊,比外卖便宜,

还好吃。” 我笑着说:“大姐,要是觉得好吃,以后就常订。” 慢慢的,

到了今年 6 月,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订午餐,从一开始的 50 多人,

增加到了 70 多人。每月下来,

光订午餐就能赚 2100 块70 份 ×3 块 ×10 天工作日,

比我便利店的工资还多。

四、收旧电脑:从 “500 块” 到 “专业维护” 的进阶今年 3 月,

帮老人买菜和订午餐的活儿稳定下来后,我又开始琢磨着找其他的活儿。有一天,

我下班回家,看到楼下修手机的老王在修一台旧电脑。老王跟我挺熟,平时我手机有问题,

都会找他修。我凑过去看了看,问:“王哥,这电脑怎么了?

”老王叹了口气:“这电脑太旧了,内存小,系统也卡,主人想卖掉,问我能值多少钱。

我看也就值 500 块,可主人说买的时候花了 8000 多,不愿意卖。

” 我想起高中时跟着表哥学过一点电脑维修,表哥是做电脑生意的,

教过我怎么清理内存、重装系统,就跟老王说:“王哥,要不我试试?说不定能修好,

到时候主人愿意卖,咱们也能多赚点。”老王愣了一下,笑着说:“行啊,你要是能修好,

算你厉害。” 我把电脑抱回家,先拆开主机箱,

用吹风机把里面的灰尘吹得干干净净 —— 不少老电脑卡,就是因为灰尘堵了散热口,

硬件温度太高。开机一看,系统还是 Windows XP 的,内存只有 2G,

硬盘是 500G 的机械硬盘,难怪慢得像蜗牛。

我从网上下载了 Windows 10 精简版系统,用 U 盘做成启动盘,

花了半小时重装好系统,又在二手平台花 80 块买了根 4G 的内存条插上。

想着硬盘太慢,又咬牙添了 300 块买了个 240G 的固态硬盘,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