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乡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看到陈建华远去的背影, 张福贵也去骑了自己那辆破旧的二手自行车回家去了。

回到了南铜锣鼓巷95号。

一进院门,就碰上了正在浇花的阎埠贵。

“福贵回来了啊,今天学习学的怎么样?”

“还行。”

张福贵就是简单的回应了一句,就一路回家了。

他们家住在后院,经过中院的时候,贾张氏抱着一个女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 。

“福贵啊,放学了啊,你看,我们东旭今天中午又喜得了一个闺女 ,眉眼可俊了,瞧瞧!”

“哦,恭喜,叫什么名儿啊?”

张福贵有些敷衍的问了一句。

“就叫贾当。”

贾张氏说 。

“名字不错。”

张福贵又说了一句,就首接回后院去了。

“嘿,没礼貌,也不知道给个红包孩子。”

背后的贾张氏骂骂咧咧地说了几句。

“哥,回来啦!”

张兰兰眼尖,第一个看到他。

“哎,回来了。”

张福贵应着,把书本放回自己那间不大的小屋。

张家就在聋老太太家隔壁,就两间房,勉强够一家西口住。

张兰兰现在也上高中了,就在二中读。

“回来了,就准备吃饭吧。”

在院子棚里做饭的吴桂云说。

“好咧,妈。”

张福贵先去中院的洗龙头洗一下手,然后就进了屋。

“福贵,今天课上听得咋样?”

父亲张跃民端着搪瓷缸子从里屋走出来,他在轧钢厂忙活一天,身上还带着汗味。

“爸,挺好的。”

张福贵走坐到饭桌旁,忍不住把今天丁教授课上的内容,以及国家水稻产量的严峻形势说了出来,末了还提到丁教授布置的任务,“教授让我们秋收时去乡下找变异株,就是找那些长得不一样、可能更高产更抗倒伏的稻子。”

“这是正事!”

张跃民点点头,他虽然是个工人,但对粮食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咱们国家要是粮食能多打点,比啥都强。

你打算去哪儿找?”

“我想回秦家村老家,爷爷奶奶那儿地头熟,我也好长时间没回去了。”

张福贵说道。

“回老家好,正好给你爷奶带点粮食回去。”

吴桂云擦着手走过来,脸上带着些愁容,“虽说咱们城里定量也紧,但好歹比乡下强点,你爷奶年纪大了,得多顾着点。”

“妈,我知道。

我同学陈建华说他明天开车跟我一起去。”

张福贵把陈建华要同行的消息告诉了父母。

“开车去?”

张跃民有些惊讶,想到了陈建华的家境,随即了然:“有车方便,也安全。

行,那你明天早点起,别让人家等。”

“爸,放心吧。”

张福贵说。

晚饭是窝窝头就着咸菜和稀粥,张福贵吃着饭,心里却惦记着空间实验室里的那株“龙稻201”变异株。

吃完饭,张福贵就借口累了,早早回到自己的那间小屋,插上门闩。

接着心念一动,意识便沉入了空间。

空间不大,但布局清晰。

中央是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银色实验室,里面有一些他叫不上名字的仪器。

实验室外面,是几块划分整齐的田地,黑黝黝的土壤看起来异常肥沃。

此刻,一株绿油油的水稻幼苗正生长在其中一块田里,散发着勃勃生机,旁边还有一个虚拟屏幕显示着信息:龙稻201(优化变异株)状态:幼苗期(距成熟收获 47小时 58分钟)特性预估:矮秆抗倒伏、穗大粒多、抗病性强、预估亩产≥400公斤≥400公斤!

张福贵的心猛地一跳,呼吸都急促起来。

这远远超出了丁教授所说的200公斤目标,甚至超过了现在漂亮国的水平!

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仔细观察着这株幼苗,它看起来比普通水稻更壮实,叶片也更挺阔。

“48小时成熟……也就是说,后天这个时候,我就能得到第一批种子了!”

张福贵心中充满了期待。

不过,这仅仅是开始,从种子到大规模推广,还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验证。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院门外就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

张福贵早己收拾妥当,背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母亲准备的一点粮食和几件换洗衣服。

出门一看,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停在那里,陈建华从副驾驶探出头来,兴奋地招手:“福贵,快上车!”

开车的是一位穿着军装的战士,不苟言笑,但对陈建华和张福贵很客气。

吉普车在晨曦中驶出城区,朝着昌平方向开去。

道路颠簸,但比坐客车舒服也快多了。

一进村,张福贵和陈建华就听到了“砰”地一声枪响,城头上还瞬间漫起了火光。

听到这声音还有场景,陈建华脸色瞬间大变,还抓着张福贵的手说:“不好了兄弟,是敌袭,啊不…应该是敌特,待会跟着我还有齐叔叔,别乱跑!”

张福贵听到他这话先是一愣,然后又解释道:“不是敌特,这是庄稼秸秆的声音,烧秸秆主要是为了肥地。”

“原来如此。”

陈建华从小在城里长大,还真不知道有烧秸秆这回事。

接着一声枪响,西处的天地开始火光冲天,还传来了村民的欢呼声。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养家,人勤地不赖,肥多保增产。”

陈福生听到这些声音有些感慨,上辈子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好久没看到这种场面了。

烧秸秆明明是肥地的好举措,上辈子被几个间谍专家叫停了。

说来也奇葩,叫停的理由是污染空气,烧秸秆几千年了,从古至今都没有过,到了后世,到那个间谍专家眼里就成污染空气了 。

张福贵让齐叔叔在村西停下,看到他回来,生产队的社员都纷纷打招呼。

“哟,福贵回来了,这位是?”

“陈建华,我兄弟。”

“这孩子长得高啊。”

“叔叔婶子们好。”

陈建华乐呵呵的打招呼。

“小福贵,我的宝贝孙子回来啦。”

张老头手上拿着一个旱烟袋子,从家里走了出来。

“怎么不早点说,爷爷到村口接你,还有客人啊。”

“爷爷,这是我在大学的同学,陈建华。”

张福贵连忙介绍,“建华,这是我爷爷。”

“张爷爷好!”

陈建华上前一步,恭敬地问好。

“哎,好好好!

城里来的大学生,快屋里坐!”

张老头看着孙子带着穿着体面的同学回来,脸上乐开了花,赶紧招呼他们进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