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长清僧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在山东长清县,有一座静谧的古寺,寺里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

老和尚年逾八十,却依旧精神矍铄,每日在古寺中诵经打坐,修行不辍,十里八乡的人都对他敬重有加。

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老和尚如往常一样在寺中踱步,突然,他脚下一软,重重地摔倒在地。

寺里的僧人们急忙围拢过来,可一切都己经来不及了,老和尚就此圆寂。

然而,老和尚自己却浑然不知,他的灵魂飘飘悠悠,一路向着河南的方向而去。

此时的河南,一位乡绅家的公子正带着十多个随从,骑着高头大马,架着矫健的猎鹰,在山野间兴致勃勃地打猎。

突然,一只受惊的野兔从马前窜过,公子的马猛地受惊,前蹄高高扬起,将公子狠狠甩了出去。

公子重重地摔在地上,当场就没了气息。

也就在这一瞬间,老和尚的灵魂恰好飘到此处,与公子的尸体相遇,竟奇妙地合为一体。

渐渐地,“公子”缓缓苏醒过来。

随从们见状,连忙围上去焦急询问。

“公子”缓缓睁开眼睛,一脸茫然地说道:“我怎么会来到这里?”

众人虽觉得奇怪,但也没多想,赶忙扶着他回了家。

一进家门,一群浓妆艳抹的女子便迎了上来,关切地问候着。

“公子”被这阵仗吓了一跳,大声惊叫道:“我是僧人,怎么会来到这地方?”

家人们都以为他是摔糊涂说胡话了,纷纷出声提醒。

可“公子”也不解释,只是闭上眼睛,不再言语。

到了吃饭的时候,端上来粗粮,他便默默吃着,要是摆上酒肉,他便坚决拒绝。

夜晚,他独自睡在房中,无论妻妾们如何劝说,都不接受她们的伺候。

几天后,“公子”忽然说想出去走走,家人们都很高兴,觉得他终于恢复正常些了。

可刚一出门,还没走多远,就有一群仆人拿着钱粮账簿,蜂拥而上,恳请他处理事务。

“公子”以身体疲倦为由,拒绝了所有事务,只是问道:“你们知道山东长清县吗?”

众人回答:“知道。”

他接着说:“我觉得烦闷无聊,想去那里游览一番,你们马上帮我准备行装。”

众人纷纷劝他,说他病刚好,不宜远行,可他根本不听,第二天就毅然出发了。

历经长途跋涉,他终于到了长清。

这里的一切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他甚至都不需要问路,便径首来到了曾经修行的寺庙。

寺庙的弟子们看到有贵客到访,赶忙恭敬地迎了上去。

他开口问道:“你们的师父在哪里?”

弟子们回答:“师父己经圆寂了。”

他又接着问他们师父的坟在哪里。

弟子们带着他来到师父的墓前,只见那是一座仅有三尺高的孤坟,坟上的荒草还没有完全长满。

众僧们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问这些。

他备好马准备离开时,还不忘嘱咐弟子们:“你们的师父是一位严守戒律的僧人,他留下的遗物,你们一定要好好保存,千万不要损坏。”

弟子们连连点头答应。

随后,他便踏上了归途。

回到家后,他仿佛对这尘世再无牵挂,整天枯坐在房中,对家中的事务一概不过问。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他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又一次回到了长清的寺庙。

他站在弟子们面前,认真地说道:“我就是你们的师父。”

弟子们听了,都以为他是在说胡话,不禁笑了起来。

于是,他便详细地讲述了自己魂魄归来的离奇经过,还说起生前的点点滴滴,每一件事都丝毫不差。

弟子们这才相信了他的话,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像从前一样侍奉他。

后来,公子的家人多次带着车马来接他回去,可他始终不为所动,毫不理会。

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妻子派人送来了许多财物,他也都一一拒绝,只收下了一套布袍。

有朋友来到他所在的乡里,特意去拜访他。

只见他沉默寡言,为人诚恳笃厚,虽然看上去只有三十岁的模样,却能讲述八十多年的事情。

人死后魂魄大多都会消散,可老和尚的魂魄却能在千里之外不散,这都是因为他本性坚定。

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他能够复活,更是他身处繁华奢侈的环境中,却能不为尘世的诱惑所动,毅然远离世俗。

这样眨眼间就能拥有的豪富奢华生活,对普通人来说,那可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更何况是一位原本清苦修行的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