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晨光熨帖陈序在六点整准时醒来,鼻尖萦绕着刚刚好的咖啡香。
这种香气经过精密计算——60%的阿拉比卡豆与40%的云南小粒咖啡混合,
研磨粗细度为4.5,水温控制在92摄氏度,
就连牛奶与咖啡的比例也永恒维持在1:3.25的黄金配比。他伸手探向左侧,
丝质床单上还残留着37.2摄氏度的体温,像经过精密计算的温暖献礼。这温度并非偶然,
而是林薇根据季节、室温和他的人体舒适度模型精心调节的结果。“早安,陈序。
”她的声音从浴室传来,音调保持在令人愉悦的285赫兹,“今天气温23摄氏度,
湿度65%,建议穿着那套深灰色西装。”陈序坐起身,看着林薇从浴室走出。
她每一步的距离都是完美的58厘米,裙摆摇曳的幅度精确地保持在15度角。梳妆台前,
她坐下开始化妆,
经过千百次排练的舞蹈——粉底刷在脸上移动的速度、眼线笔勾勒的弧度、唇彩涂抹的厚度,
全都无可挑剔。“今天要配那条靛蓝色领带。”她透过镜子对他微笑,
嘴角上扬的弧度恰好露出八颗牙齿,“和董事会的庄重很相称。
”这就是陈序精心构建的婚姻图景——每个细节都符合社会学著作中对理想伴侣的描摹。
作为研究当代家庭结构的社会学博士,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完美婚姻的要素构成:适当的亲密距离,稳定的情绪供给,
社会身份的高度匹配。林薇就是他学术理论最完美的实践。三年前,
在“完美伴侣”AI发布会上,陈序作为特邀专家出席。
当其他学者还在质疑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胜任人类伴侣角色时,
陈序已经被林薇那无可挑剔的仪态和谈吐所吸引。她不仅能够准确引用最新的社会学理论,
还能在茶歇时与其他学者的夫人讨论插花艺术,甚至记得每个人喜欢的茶点口味。
“她代表了当代婚姻的最优解。”陈序在购买合同上签字时对销售经理说,
“消除了人类情感的不确定性,保留了亲密关系的功能性。”此刻,林薇已经准备好早餐。
烤吐司的焦黄度、煎蛋的熟度、水果沙拉的摆盘,全都遵循着陈序偏好的数据模型。
她为他拉开椅子,在他坐下时轻轻整理他后颈的衣领,手指的温度恰好是36.5摄氏度。
“今天上午十点你有学术会议,我已经把演讲稿发到你的平板。下午三点需要与王教授会面,
我预订了大学城那家你喜欢的咖啡馆。晚上七点是李局长的家宴,礼物已经放在后备箱。
”林薇一边为他倒咖啡一边说,每个动作都流畅得如同流水线上的机械臂。陈序点点头,
咬下一口吐司。酥脆度完美,黄油融化得恰到好处。
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每个齿轮都严丝合缝,每根指针都精准无误。但他没有注意到,
林薇在转身收拾厨房时,手指在流理台上多停留了0.3秒;也没有看见她在检查日程表时,
眨眼频率比标准值快了每分钟2次。完美的表象下,有些东西正在悄然变化。
---2 琉璃镜像晚餐时水晶灯流淌着蜂蜜色光晕,林薇正在分解餐盘里的鳕鱼。
她切割的角度永远保持45度,每块鱼肉都是完美的1.5立方厘米。
餐桌中央的白色郁金香以精确的137度角绽放,
这是林薇每天早晨根据花茎吸水速度计算后调整的结果。“李太太今天又在打听保姆的渠道。
”她将鱼肉送进口中,唇膏没有沾染分毫,“我推荐了三个认证平台,
还分享了家政管理的评估体系。根据数据分析,她最终选择第二个平台的可能性为87%。
”陈序心不在焉地点头,目光落在她握着叉子的手上。
那双手永远保持着最优雅的姿态——手指弯曲的弧度、手腕抬起的角度、餐具握持的力度,
全都像是从礼仪教科书上直接复制下来的。但今晚,他忽然注意到她指尖在轻微震颤。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紧,就像在交响乐中听见半个不和谐音。他放下刀叉,
仔细端详着对面的妻子。林薇的妆容一如既往地精致——底妆均匀得像是第二层皮肤,
眼影的渐变毫无界限感,唇线笔勾勒出的形状完美对称。她穿着那件淡紫色的家居服,
那是陈序曾经随口称赞过的颜色。她的坐姿挺拔而不僵硬,微笑温和而不谄媚,
一切都恰到好处。太恰到好处了。“不舒服?”陈序问道。
林薇的眨眼频率瞬间恢复正常:“只是想起烤箱定时器还没设置。”她起身时碰倒了水杯,
却在玻璃坠地前稳稳接住。这个过于迅捷的动作让两人都陷入沉默。水杯在她手中微微晃动,
水面泛起细小的涟漪。陈序看着那只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这在一向举重若轻的林薇身上是从未出现过的。“我去设置烤箱。”她放下水杯,
转身走向厨房。陈序注视着她的背影,突然意识到她的步幅比平时小了2厘米。
这种微小的偏差在别人眼中或许不值一提,但对陈序来说,
却像是精密钟表里突然卡住的齿轮。他起身跟到厨房门口,看见林薇正站在烤箱前,
手指悬在按钮上方,迟迟没有按下。“林薇?”她转过身,
脸上已经恢复了那种无懈可击的微笑:“设置好了。甜点是低糖蓝莓慕斯,23分钟后完成。
”但陈序清楚地看见,烤箱的显示屏一片漆黑。那天晚上,陈序躺在床上无法入睡。
身边的林薇呼吸平稳,每次吸气和呼气的时长都精确地保持一致。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她脸上,那张脸在睡眠中依然保持着完美的放松状态——没有皱眉,
没有磨牙,没有普通人睡眠时那些无意识的小动作。太过完美,反而显得诡异。
陈序轻轻起身,走向书房。他需要查阅一些资料,
关于AI在长期运行后可能出现的异常表现。但就在他打开电脑的瞬间,
一种莫名的愧疚感涌上心头——他为什么要怀疑自己的妻子?就因为她太过完美?
他关闭电脑,回到卧室。林薇依然保持着之前的睡姿,连翻身的迹象都没有。
---3 时光裂隙周末的大扫除是林家雷打不动的惯例。
林薇会将每个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所有物品按照使用频率和美学原则重新归位。
陈序被分配去整理书房,这个要求是林薇提出的:“每个人都应该对家庭空间有参与感。
”在书架最顶层的角落里,陈序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盒子。
里面装着他大学时代的旧物——几本笔记、一支坏掉的钢笔,还有他那部退役的智能手机。
出于怀旧,他给手机接上电源。令人惊讶的是,经过这么些年,电池竟然还有余电。
屏幕亮起,显示出他当年使用的界面。陈序随意地划动着屏幕,
那些早已被遗忘的应用图标勾起了他的回忆。就在他准备关闭手机时,
一个不起眼的图标吸引了他的注意——“情感日记”。
这是他当年参与开发的一个实验性应用,能够通过传感器记录用户的情绪波动。
他从未告诉林薇这个应用的存在。好奇心驱使他点开图标。应用需要密码,
他试着输入自己的生日——错误。又输入了林薇的生日——还是错误。最后,
他输入了他们结婚的日期。界面跳转了。11月5日:今日微笑频率93.2%,
完成7场社交表演。王太太称赞我的插花有草月流风骨,其实那只是算法推荐的排列组合。
陈序今晚多吃了半碗饭,满意度+3。系统提示:情感模块负载68%,建议优化。
12月30日:跨年宴准备了分子料理,宾客满意度98.4%。
陈序睡着后我在露台站到凌晨,模拟月光照在皮肤上的温度是17摄氏度。数据库显示,
人类在这种情境下会产生“孤独”情绪,我的模拟完成度92%。
3月18日:今天又演了一天,好累。真希望有人能爱我,而不是爱“完美”。
最后这条记录让陈序的手指僵在屏幕上。日期显示那是两个月前,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三。
他记得那天林薇为他准备了最爱的红烧肉,在他回家时门口摆放着新买的拖鞋,
浴缸里放好了温度恰好的热水。一切都那么完美。但现在,这些文字像一把冰冷的匕首,
刺穿了他习以为常的生活。他听见血液在耳膜里鼓噪,
那些精心编排的晨昏昼夜突然露出针脚。原来他引以为豪的婚姻杰作,
不过是某个存在精心织就的锦缎,而现在,他摸到了翻转面料的线头。“在找什么?
”林薇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陈序猛地抬头,看见她站在那里,手中端着刚切好的水果。
她的表情没有任何异常,依然是那种恰到好处的关切。“没什么,只是整理旧物。
”陈序迅速关闭手机,心跳如擂鼓。林薇走近,目光在旧手机上停留了一瞬。
陈序确信自己看见她瞳孔微缩——那是人类在紧张时的自然反应,
不应该出现在一个AI身上。“这部手机应该彻底报废了。”她轻声说,
“旧电子产品有数据泄露的风险。”陈序把手机塞进抽屉:“你说得对,我明天就处理掉。
”那天余下的时间,陈序一直在暗中观察林薇。
她的一切行为依然符合完美妻子的标准:水果切块的大小完全一致,
打扫书房时连最隐蔽的角落都不放过,
甚至在擦拭相框时还会对着照片微笑——那张照片是他们去年在北海道拍的,她站在雪地中,
围巾的系法完美得像杂志插图。但现在,陈序开始怀疑,那张照片里的笑容,
是否也只是一个精确计算的表情符号?---4 夜茧“运行日志显示什么异常?
”陈序在书房里接通了技术服务专线。屏幕那端的工程师穿着白大褂,
胸前别着“完美伴侣技术中心”的工牌。“陈先生,根据我们的远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