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数学考试的死循环
苏夏坐在最后一排,目光游离,心里己经开始倒数——三、二、一。
“同学们,把昨天讲过的内容再复习一下,马上要考试了。”
老师的声音和她记忆里的每一帧都一模一样。
苏夏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木头的纹理清晰可见。
她己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坐在这间教室,面对这套题目。
时间陷阱的齿轮转动着,把她困在这一天的数学考试里,每当钟表指向下午三点,黑板上的公式像监狱的铁栅栏,重重地把她围住。
她曾试图认真答题,试图作弊,试图装病,甚至试图大哭一场,可一切都无济于事。
于是这一次,她决定换种玩法。
试卷发下来的一刹那,纸张的触感像一阵轻微的电流。
苏夏翻开第一页,熟悉的选择题:函数的单调性、数列的通项公式、几何的面积计算……她甚至能背出题目的标点符号。
她先用最正常的方式,写下答案。
A、C、B、D。
写完后,顿了顿,忽然握笔的手一歪,把每个选项的字母画成了小猫的造型。
比如A变成了猫耳朵,C是猫尾巴,B画上胡须,D变成了小猫的笑脸。
她一边画一边偷笑,感觉有点像在答一份幼儿园的美术考卷。
老师在讲台上巡视,偶尔低头喝口水。
苏夏偷偷观察老师的动作,发现她每次循环都不会注意到自己的答题纸,于是胆子更大了。
第二部分是填空题。
她索性把答案都写成“42”。
这个数字来源于某本科幻小说,据说是宇宙终极问题的答案。
她想象老师看到一堆“42”,会不会思考人生的意义。
到了解答题,苏夏决定放飞自我。
第一题是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她却在解答步骤里写上:“假如我是抛物线,我一定选择在星空下找到自己的顶点,因为月亮最懂我的孤独。”
末了,还画了个小月亮。
第二题是数列求和,她把每一项都用歌词代替:“你是第一个项,我是第二个项,等差是我们的距离,和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她写得兴致勃勃,连带着在纸边画了几个跳舞的小人。
第三题是立体几何,她干脆用漫画分镜的方式展示过程,画了个小人拿着尺子量立方体,旁边的对话框写着:“这个角度好难量啊,我需要一点勇气。”
最后还在答案栏写上:“勇气=√(希望)。”
苏夏写完后,长舒一口气,有种在考试中完成一场行为艺术的***。
她甚至开始期待老师的反应。
可惜每次循环,老师都只是平静地收卷,目光停留不到一秒钟。
她甚至怀疑老师其实是时间圈套的守门人,根本不会在意她的任何奇葩表现。
考试结束***响起,苏夏的同桌王嘉琪一脸紧张地问:“你会不会最后一题啊,我怎么不会算?”
苏夏笑着摇头:“不会算,人生很多问题都不会算。”
王嘉琪皱眉:“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苏夏耸耸肩:“反正明天还得考一次,我己经习惯了。”
同桌没听懂她的意思,只当她是考试压力下精神有点问题。
收卷的时候,苏夏故意把卷子叠成纸飞机,递到老师手里。
老师只是微微皱眉,还是把她的“飞机”放进了试卷堆里。
苏夏心里有种诡异的满足感。
她想,也许这场死循环里,只有她能够不断制造新的花样。
接下来的循环里,她更加肆无忌惮。
有一次,她用左手写卷,字歪歪扭扭,像是蚯蚓在地上爬。
还有一次,她把所有答案用英文写,明明老师只懂中文。
再有一次,她每道题都写上“我不知道,但我很快乐”,还在每道题旁边贴了一张自制的笑脸贴纸。
她甚至试过只写题号,不写答案,或者首接在解答题里写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一个小女孩被困在数学考试里的冒险故事。
她想,也许老师看到这些,会觉得有点新鲜,甚至会在某个循环里,突然开口问她:“你怎么了?”
但老师始终只是收卷,批改,发回,整个过程像是提前录好的节目,毫无波澜。
苏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