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沅背着画具,按照许知味画的地图,很快找到了那条巷子。
巷子很窄,青石板路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的,尽头果然有座浅灰色的小洋楼。
洋楼的墙壁上爬满了凌霄花,橙红色的花朵缀在绿叶间,昨夜残留的水珠还挂在花瓣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她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支起画板,开始调色。
钴蓝、钛白、橘红,颜料在调色盘上慢慢融合,变成了凌霄花花瓣上的光影。
风吹过,花瓣轻轻晃动,她握着画笔的手顿了顿,忽然想起昨天在书坊里,许知味低头整理书籍时的侧脸。
不知画了多久,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苏清沅回头,看见许知味提着一个竹篮,站在不远处,手里还拿着两瓶冰镇的酸梅汤。
“画得怎么样了?”
许知味走过来,把酸梅汤递到她手里,“我猜你画到现在,肯定渴了。”
苏清沅接过酸梅汤,玻璃瓶外壁凝着水珠,贴在手心凉丝丝的。
“快好了,”她指了指画板,“你看,是不是和你说的一样?”
许知味俯身看向画板,眼睛慢慢睁大。
画里的小洋楼带着淡淡的暖光,凌霄花的花瓣层次分明,连水珠的光影都恰到好处。
“比我看到的还好看,”她轻声说,语气里满是赞叹,“你把光画活了。”
苏清沅的脸颊微微发烫,她避开许知味的目光,低头喝了口酸梅汤,酸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开来。
“其实,我加了点主观的色彩,”她解释道,“我觉得老建筑应该有温度,就像……就像你书坊里的灯光。”
许知味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她在苏清沅身边坐下,从竹篮里拿出一块桂花糕,递了过去:“这是巷口张阿婆做的,刚出炉的,你尝尝。”
桂花糕的香气很浓,咬一口,软糯香甜,带着淡淡的桂花味。
苏清沅一边吃,一边听许知味讲这座小洋楼的故事——以前这里住过一位女先生,喜欢在窗边看书、写诗,后来战乱时去了国外,再也没回来。
“我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许知味望着洋楼的窗户,眼神里带着点怀念,“女先生还教过我写毛笔字,说字里藏着人的性子,要慢慢写,才会有味道。”
苏清沅静静地听着,手里的画笔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她看着许知味的侧脸,阳光落在她的发梢,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光晕。
这一刻,她忽然觉得,眼前的人和眼前的景,比画里的世界还要动人。
傍晚时分,画终于完成了。
苏清沅把画小心地收进画筒,和许知味一起往书坊走。
巷子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放学的孩子追着跑,有提着菜篮的阿婆慢悠悠地走。
许知味走在她身边,偶尔会和熟人道别,声音温柔又亲切。
走到书坊门口,苏清沅从画筒里拿出那张画,递给许知味:“送给你,谢谢你今天的酸梅汤和桂花糕。”
许知味接过画,小心地展开。
夕阳的光落在画纸上,让画里的凌霄花更显鲜活。
“我很喜欢,”她抬头看向苏清沅,眼底带着认真的神色,“我把它挂在书坊的墙上,这样每次看到,就会想起今天。”
苏清沅笑了,她看着许知味小心翼翼地把画收起来,心里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期待。
“以后我还能来这里看书吗?”
她问,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许知味点头,眼角弯起:“当然可以,书坊的门随时为你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