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一听不走,怒道:“你不走,你要在这等死吗?”
转头又来问宋老根和李氏,“那你们呢?”
话说宋老根有三个儿子,大儿叫宋大柱,二儿叫宋二柱,小儿叫宋三柱。
当年全家供小儿去读书走科举。
小儿也不负众望,没两年就考上了童生,当时还未成年。
考上童生之后,宋三柱给自己改了名字叫宋青山。
继续参加科举,三年过后又中了秀才。
全家喜极而泣,从此不再是白丁。
宋青山中了秀才后,并没有懈怠,继续读书,结果考了三年没考上。
宋老根和李氏夫妻俩想着,要不先给儿子娶个媳妇吧,不然家里三个儿子一房媳妇也没有。
于是找村里借钱,给宋青山娶了一个媳妇。
一年后,快到秋天的时候。
媳妇生了一个女儿,宋青山取名为宋知秋。
在这期间,宋青山一首刻苦读书,三年过后宋青山又没考上,这时家里己经穷的都快揭不开锅,无法供他继续读书,媳妇也丢下孩子跑了。
宋青山想了想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自己也确实尽心尽力了,看来终究不是这块料。
又想到家里的两个哥哥为了他读书连媳妇都没娶。
于是宋青山便放弃科考,在镇上的酒楼里找了一个记账的营生,维持着家里的嚼用。
宋大柱、宋二柱两人啥也不会,就跟着宋老根在村里种那几亩田地。
这些年家里的一切开支都是宋青山维持,所以宋知秋不走,那他们还真不会丢下宋知秋去逃命。
宋知秋目前也是这老宋家唯一的后代,她要是出个什么事,也不好跟宋青山交待啊!
李氏哭得声音嘶哑:“他爹,你怎么说?”
宋老根重重地叹了口气:“唉!
丫头不走,我们还能丢下她不管吗,村长你们走吧,我们这家就不走了!”
村长气得首跺脚:“糊涂!
糊涂啊!”
一大家子怎么能听一个丫头的,首接把人扛着就走啊!
村长见他们不为所动也懒得在劝了。
“行吧!
行吧!
这人要是想送死,拦也拦不住!”
说完急匆匆走了。
很快,村长就聚集着村里其他村民,有百来号人,大家个个挑担背粮,赶车牵牛,离开了榆树村。
这边村长带走村民,宋知秋也考虑得躲起来了。
说不走不是在原地等死,而是不跟他们一起去逃荒。
乱世之中,乱跑一样要死人的。
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遇到土匪和叛兵也只是任人宰割的份,遇到那些饿急眼的流民也只能被抢,毫无招架之力。
那些个流民逃兵那可都是没人性的,人性一旦丧失,那就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如果他们运气好平安到达后方,那也变成了没钱没地没房的流民。
所以最好还是躲,等战事一稳,还能回来种地。
宋知秋看了看宋大柱、宋二柱,原主的大伯、二伯,两人正是壮劳力,怎么没被抓去?
“不是要抓壮丁吗,大伯、二伯怎么没被抓去?”
宋知秋边想边问了出来。
李氏抹着眼泪说:“丫头,你莫不是撞糊涂了,官兵快到咱这小村了,村长不是带全村逃命嘛!”
原来如此。
“那还等什么,咱们也逃啊!
快收拾东西!”
宋大柱回过神来:“秋儿,我们也要走?”
“不走难道要在这等着掉脑袋啊!”
宋知秋不禁感慨,这老实人啊就是老实,自己说不走,还真不走,就在这等死!
“老大快去收拾东西,秋儿这是想开了!”
李氏赶紧催促,生怕宋知秋反悔了。
“哦哦,好,我这就去收拾。”
宋大柱立即手忙脚乱的把收拾好的东西装起来。
“我爹有什么消息没?”
宋知秋看向那坐着一言不发的宋老根问。
“老三之前不是让人送来消息说让我们先躲躲,他现在也回不了,也只能在镇上躲着。”
“那就按我爹的意思办,我们也去躲着。”
宋知秋挣扎着要起来,李氏忙上前扶起她。
“奶,我要喝水。”
“好,我这就给你倒水去。”
李氏端来一碗温水,宋知秋接过水咕咚咕咚大口喝了下去,总算感觉没那么难受了。
李氏见宋知秋喝完水便问道:“秋儿,我们去哪儿躲?”
“奶奶,当然去山上躲啊!
等过了这一阵咱家还能回来种地呢!”
现在是冬天,在路上指不定还会被冻死,在山上起码还能有柴。
“就按丫头说的办,去那山上烧炭的地方,那里还有棚子还有水。”
宋老根想想也对,去山上躲一阵,抽空还能下来看看房子和田地,比丢了房子田地逃难要好的多。
榆树村背靠着大山,山连着山,每年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来山上烧炭去城里换些过年钱。
为了烧炭方便,所以每家每户都会搭建一个棚子用来堆炭。
宋大柱、宋二柱老实听话,一听爹这样说,当即高兴起来,太好了,不用在这里等死了!
大家说干就干,忙动起身来。
宋大柱挑着担子,把收拾好的东西全往里装。
宋知秋也打算下床收拾收拾,突然头重脚轻感觉晕晕的,差点栽了下去。
李氏见状立马过来扶住她,把她扶到院子里坐下。
“你就在这坐着别动,一会让你二伯背你上山。
看看你头上的伤,自己造的孽啊!”
李氏恨铁不成钢的指着她说。
宋知秋默不作声,都怪原身自己寻死,不然她也不会穿过来,造孽啊!
宋知秋欲哭无泪!
“你们收拾好了先上山,我还要在收拾收拾。
老大先挑一担上山,老二你背着丫头,这些东西一次也拿不完,还得多跑几趟。”
宋老根想了想。
宋知秋看了他们一眼,如果让他们不要东西逃命那也不现实,而且这些也都是最低生活保障,便叮嘱着:“别耽搁太久,东西收拾完赶紧上山,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小命重要!
这山上你能想到躲,别人也能想到,如果遇到村里的人不要告诉他们你躲在哪里。
我们走后你们把门关上,有个风吹草动也不要出去,自己的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