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铺天盖地的谩骂涌来,说我为了博眼球,竟敢污蔑收养了上百个残疾儿童的“在世活佛”。
我的父母在电视上哭着与我断绝关系,我的未婚夫也宣布与我解除婚约。
李善的律师团队对我发起了诽谤诉讼,索赔金额高达一亿。
开庭前夜,李善给我发来一张照片。
照片上,他正用我送给山区孩子的羽绒服,垫着给他养的藏獒当狗窝。
他附言:“一个鸡蛋,是砸不碎石头的。”
1我叫苏晴,一名调查记者。
死磕到底的那种。
盯上李善,源于一张电费单。
他对外宣称,为了照顾孩子们,自己常年住在简陋的福利院里。
一张破床,一盏昏灯,感动了无数人。
可我拿到的内部电费单显示,那个地址的月度用电量,堪比一座小型工厂。
我问给我线索的人:“你确定没搞错?”
对方回我一个字。
“等。”
于是我等。
等了三个月,每个月的用电量都高得离谱。
我嗅到了不对劲的味道。
主编把我的选题报告拍在桌上。
“苏晴,你疯了?
李善你都敢动?”
“他背后是整个舆论,是无数信徒,你想被口水淹死?”
我看着他:“王哥,你做记者第一天,想的是什么?”
他愣住了。
我拿回报告:“我想的是真相。”
他没再拦我。
只是叹了口气:“你自己小心。”
2我需要一个进入福利院的身份。
恰好,李善的慈善基金会正在招募短期支教志愿者。
我报了名。
凭借优秀的履历和曾经也是受他资助的贫困生这一“亮点”,我顺利通过。
再次踏入福利院,一切似乎都没变。
墙皮剥落,设施陈旧。
孩子们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在院子里玩耍。
见到我,他们怯生生地喊:“苏老师好。”
李善亲自接待了我,他握着我的手,一脸慈祥。
“苏晴啊,欢迎你回家。”
“看到你现在这么有出息,我真为你高兴。”
他演得滴水不漏。
如果不是那张电费单,我几乎都要信了。
晚上,我借口熟悉环境,在院子里转悠。
福利院不大,一栋主楼,一栋宿舍。
孩子们住的宿舍楼,晚上九点准时熄灯。
我绕到主楼后面,那里是李善的“办公室兼住所”。
深夜十一点,整栋楼只有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