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看似尊贵的身份,对他而言,却更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生性淡泊,不喜权谋,更厌恶宫廷中那无休止的尔虞我诈。
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能像寻常百姓家的少年郎一样,背着竹篓,漫山遍野地采药,或是坐在溪边垂钓,看云卷云舒,听流水潺潺。
可命运偏偏与他作对。
他是太子,是未来的储君,是整个大周王朝的希望所系。
从记事起,他便被塞进刻板的皇家学塾,日日与《帝王心术》、《治国纲要》为伴,耳边回荡的,永远是师傅们“君临天下,威服四海”的谆谆教诲。
他被迫学习那些他毫无兴趣的典籍,练习那些繁复到令人窒息的朝仪。
每一次早朝,他都像一个提线木偶,身着沉重的冕服,站在父皇身侧,听着大臣们冗长而枯燥的奏报,看着他们为了些许利益而争得面红耳赤。
他感到的不是权力带来的荣耀,而是无尽的疲惫和厌倦。
他尤其厌恶那些觊觎皇位的兄弟们。
二皇子萧景瑜,精于算计,总爱在父皇面前表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暗地里却结党营私,拉拢朝臣。
每当萧景瑜用那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他,萧景琰便感到一阵恶寒,仿佛被一条毒蛇盯上。
三皇子萧景琛,表面谦和,实则心机深沉,总爱在不经意间散布些对太子不利的流言蜚语。
这些兄弟,没有一个是真心为他好,他们眼中,只有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父皇,当今圣上,对他的期望更是沉重得如同泰山压顶。
圣上一生勤勉,励精图治,将大周治理得国泰民安,他自然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延续这份功业。
他常将萧景琰召至御书房,指着满墙的地图,语重心长地说:“景琰,这万里江山,将来便是你的。
你要像父皇一样,宵衣旰食,勤政爱民。”
萧景琰只能强压着内心的抗拒,低头应是。
可每当他走出御书房,看着宫墙外那片他向往已久的、自由的天空,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他不是不想为国为民,他只是不想用这种方式。
他觉得,治理国家,未必非要端坐于九重宫阙之上,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