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愉站在派出所门口,车被砸的烦闷像一层黏腻的汗,裹得她透不过气。
她反复点亮手机屏幕,既盼着事情赶紧解决,又对任何一点等待感到难以抑制的焦躁。
就在这时,一个陌生号码闯入。
她几乎是下意识地秒接——哪怕是推销电话,此刻也能打破这令人窒息的等待。
“您好,我是文朔。”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低沉平稳,像一块被溪水浸凉的青石。
李欢愉瞬间怔住,所有的烦躁仿佛都被这个声音按下了暂停键。
“我是杨老师介绍的商业摄影师……我正好跟琦俊在亦庄的高尔夫球场。
有时间的话,希望当面聊一下接下来的拍摄方案。”
那声音仿佛带着某种魔力,清冽如雪山溪流,又像深夜电台里熨帖人心的主播。
他的语速不疾不徐,用词精准,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透着一股不容打扰的专注。
这份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反而瞬间点燃了李欢愉所有的好奇心——她几乎立刻在脑中勾勒出一个沉稳、内敛、值得依赖的形象。
这声音让她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迫切地想要获得对方的认可和关注。
“喂?
您在听吗?”
他的第二次询问将她拉回现实,语气平静得像只是在确认一个事实。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脸颊倏地发烫:“在的在的,文老师,不好意思。”
她语速不自觉地加快,“我车被砸了,正在派出所处理。
如果这边结束得早,我尽量赶过去。
实在不行,微信沟通也可以。”
她顿了顿,又急忙补充:“之前杨老师就提起过您,说您在商业摄影上特别专业,非常期待这次合作。”
挂断电话后,派出所的等待变得格外漫长。
她开始不受控制地反复回想刚才的对话,每一分钟都像是在与什么赛跑——她从未如此迫切地希望时间能走快一些,好让她亲眼见见那个拥有天籁之音的人。
可惜事与愿违,首到傍晚时分,事件才以物业公司承担赔偿告终。
李欢愉匆匆赶回工作室,检查拍摄样衣的制作进度,随手抓起一瓶水,便陷进办公椅里开始搜集拍摄灵感图。
只是这一次,翻阅图片的间隙里,她的思绪总会不自觉地飘向那个来自高尔夫球场的、令人心颤的声音。
作为品牌主理人,李欢愉实则是个彻头彻尾的新手。
A国服装设计专业的背景,教会了她如何在天马行空的图纸上构筑创意,却从未教她如何在一个真实的品牌里应对现实的重量。
尽管顶着名校的光环,她却感觉自己像个闯入真实战场的学徒,从前在课堂上学的一切,都与错综复杂的商业现实格格不入。
从设计到生产,从营销到渠道,所有重担都压在她肩上,逼着这个曾经的“好学生”,在社会这所全新的大学里狼狈地从零摸索。
夜深时分,欢愉终于将品牌拍摄方案的初稿整理完毕。
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按下某个重大决定的按钮,将文件发给了文朔。
在对话框里,她仔细斟酌着用词:“文老师,这是我们这次的拍摄方案初稿。
所有要拍摄的服装都己整理在PPT里,后面也附上了一些参考风格和妆发方向。
因为是品牌第一次正式的lookbook拍摄,我经验尚浅,可能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特别希望能听听您的专业意见。”
消息显示己读。
片刻,文朔的回复简洁地弹了出来:“看了方案。
这一季的服装风格很清晰,法式优雅兼具实穿性。
我建议拍摄背景尽量简洁,更能突出服装的面料和印花细节。
整体调性保持干净,符合品牌气质。”
他的肯定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让李欢愉瞬间漾开一圈欢喜。
然而,这欢喜随即被更强烈的期待取代——她紧紧盯着屏幕上“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生怕错过下一个瞬间。
“我可以推荐几个拍摄场地,”文朔的下一条消息紧随而至,“如果你觉得需要,咱们明天可以先去堪景,了解一下每套服装在哪个场景拍摄比较适合,你觉得呢?”
“好呢,文老师!”
李欢愉几乎秒回,指尖快过思考,随即又觉得这热情的感叹号似乎有些过头,赶忙补上更显稳妥的一句:“您明天几点方便呢?”
“毕竟有三个场地要看,时间比较紧张,早一点你方便么?
上午十点半如何?”
他的回复总是这样,陈述事实、提出方案、征询意见,逻辑严密得不容一丝多余的情感掺杂。
“咱们先从最远的那个场地开始看,我给你发位置。”
“好的,没问题!
十点半见。”
她回复道,努力让文字显得和他一样干脆利落。
放下手机,李欢愉的心却无法平静。
三个场地、从最远的开始……他连路线都规划好了。
这种不容置疑的高效,在她眼里却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可靠。
她开始不受控制地想象明天的情形,每一个细节都在脑海里预演,那种混合着紧张与兴奋的期待感,几乎将她整个淹没。
她并不知道,这种因他而生的、剧烈的情绪波动,本身就在悄悄透支着未来记忆的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