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1 初遇网恋二零年的风裹挟着初春的料峭,也吹来了我十六岁的门槛。

彼时的我刚摘下初中毕业生的身份牌,正站在高中生活的入口处张望,像只羽翼未丰的雏鸟,

对未知的世界既忐忑又满怀期待。春节的红灯笼在街巷里串起暖融融的光,

年夜饭的香气还萦绕在鼻尖,我却一头扎进了手机屏幕那方小小的虚拟天地,

成了被电子光芒包裹的“低头族”。网络像一张细密而柔软的网,

轻易就网住了青春期躁动不安的心。在一个喧嚣的聊天群组里,

我遇见了他——一个自称十七岁的少年。最初,他只是群聊列表里一个模糊的头像,

偶尔弹出几句无关痛痒的发言,像投入湖面的小石子,没能在我心里激起半点涟漪。

我对他的性格、喜好乃至真实模样都一无所知,只当他是万千网友中普通的一员,

从未想过这个人会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掀起我青春里最汹涌的波澜。

群聊里的话题像走马灯般轮换,从课业压力到明星八卦,从热门剧集到小众游戏。某天,

他突然在群里提起《光遇》,那是我曾沉迷过一段时间却因学业搁置的游戏。

或许是“同好”的标签让他注意到了我,没过多久,一条好友申请便弹了出来。验证消息里,

他直白地写着“一起玩光遇吗?”。我起初有些犹豫,升学的压力还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可他像是认准了目标,每天发来几条消息,时而分享游戏里绝美的星空画面,

时而念叨“少玩一会儿不耽误学习”,软磨硬泡的语气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执着。

终究是没能抵挡住这份热情,我卸载许久的游戏图标,又重新出现在了手机屏幕上。

游戏好友添加成功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我们的日常开始被《光遇》填满,

每天约定好上线时间,在氤氲着晨雾的云野牵手奔跑,在璀璨的星空中并肩飞行,

在静谧的雨林里共撑一把伞。他的操作不算顶尖,却总能找到藏在角落的烛火,

然后兴冲冲地分享给我;遇到难闯的关卡,他会挡在我身前,笨拙却认真地说“我保护你”。

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变得格外黏人,游戏外的时间也被他的消息占满:早餐吃了什么包子,

上课偷偷画了幅涂鸦,路上看见一只瘸腿的流浪猫……细碎的日常像流水般涌来,

将我原本单调的假期填得满满当当。大概是认识后的第三周,某个深夜,

他突然发来一条消息,没有明确的“我喜欢你”,

却用一句“我好像不想只和你当游戏好友”,模糊地表达了心意。十六岁的我,

对“恋爱”的认知还停留在朋友间的闲聊里——她们总说“谈过恋爱才算完整的青春”,

却没人告诉我爱情究竟是什么模样。或许是青春期的好奇作祟,或许是习惯了他的陪伴,

我没有拒绝,就这么不清不楚地和他走进了这场隔着屏幕的恋爱。最初的日子,

像浸了蜜的棉花糖,甜得发腻。我们的聊天框永远活跃着,清晨的第一句“早”会准时抵达,

傍晚的“今天过得怎么样”里藏着细细的牵挂。

他会把课堂上偷偷录的老师的搞笑发言发给我,

我会分享升学宴上遇到的趣事;他在游戏里抽到新道具,第一时间截图炫耀,

我考试取得进步,也会第一个告诉他。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快乐,

也分担着各自的烦恼:他抱怨职高的课程枯燥,我倾诉对高中生活的焦虑,

那些无人可说的情绪,在屏幕两端找到了安放的角落。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转眼就到了高中开学的日子。他就读的职高对手机管控宽松,

而我即将踏入的高中却是出了名的严格,不仅明令禁止带手机入校,还是全封闭住宿制。

想到未来一周都没法和他聊天,我心里泛起淡淡的失落,而他似乎比我更焦虑,

连着几天都在念叨“一周见不到你怎么办”。开学前一天晚上,我特意和他聊到很晚,

反复叮嘱他“要按时吃饭”“别熬夜打游戏”。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手机,试探性地发了句“早”。没想到消息刚发出去,

屏幕就亮起了他的回复:“早呀。”我心里满是疑惑,按照往常的习惯,

这个时间他还在睡梦中,怎么会醒得这么早?“你今天怎么起这么早?”我打字问道。

“为了和你聊会儿天,昨晚喝了两杯咖啡。”他的回复带着几分邀功的语气。那一刻,

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十六岁的少女心思单纯,一杯咖啡的“付出”就足以让我感动许久,

全然没去想,他或许只是熬夜打游戏,喝咖啡不过是随口找的借口。

我沉浸在被重视的喜悦里,对着屏幕傻乐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收起手机,

踏上了去学校报名的路。上午的报名流程比预想中快很多,下午两点多我就回到了家。

刚打开手机,他的消息就弹了出来,依旧是秒回:“你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今天只是报名呀,又不是正式开学。”我笑着回复。“啊!我忘了你们高中先报名!

”他发来一个懊恼的表情,“早知道就不喝咖啡了,现在一点儿也睡不着。”我看着屏幕,

在心里轻轻嗔怪了一句“真笨”,嘴角却不自觉地向上扬起。那时的我以为,

这份笨拙的在意,就是爱情最真切的模样。2 甜蜜与背叛学校禁止带手机的规定,

成了我们之间最大的阻碍。可我实在舍不得一周都断了联系,思来想去,

在开学前偷偷买了一部廉价的备用机,藏在行李箱的夹层里。我知道这违反校规,

却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只想每天能和他说上几句话。正式开学那天,

我在宿舍的被窝里用备用机给他发了句“我开学啦,中午再找你”。他很快回复:“好,

我等你,上课要认真听讲哦。”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在陌生的环境里感到了一丝安心。

中午下课铃一响,我就攥着备用机冲回宿舍,迫不及待地打开聊天框。他发来好几条消息,

有搞笑的短视频,有“今天午饭吃了红烧肉”的分享,还有一句“想你啦”。

他好奇地问我“不是不能带手机吗”,我带着几分小得意告诉他“我特意买了备用机”。

屏幕那头的他发来一连串惊叹的表情:“哇!你也太好了吧,我好感动!”从那以后,

备用机成了我们维系感情的秘密纽带。每天中午的午休时间,晚上睡前的半小时,

我都会躲在被子里,借着微弱的屏幕光和他聊天。他会陪我吐槽繁重的课业,

我会听他讲职高里的新鲜事;周末他有空,我们就挤时间打几局游戏,哪怕只有十几分钟,

也觉得格外珍贵。那段日子,虽然隔着屏幕和距离,

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被牵挂”的温暖。恋爱三个月的时候,他突然说要给我一个惊喜。

没过几天,我就收到了一个快递包裹,拆开一看,是一条细细的银色项链,

吊坠是个小小的星星造型。他说这是用自己的生活补助买的,不贵,就两百块钱。

可当我把项链戴在脖子上,在教室里不经意间“炫耀”时,周围同学投来的羡慕目光,

还是让我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喜欢的从来不是项链本身,

而是这份“他愿意为我花钱”的心意,是那种被人放在心上的感觉。然而,

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半年后,临近暑假,我因为要备战期末考,

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回复消息的速度慢了,陪他打游戏的时间也少了。

不知从何时起,他的态度开始变得冷淡,我发来的消息要隔很久才会回复,

语气也总是淡淡的。我以为他是在生我的气,急忙解释:“等我考完试,暑假就天天陪你玩。

”可他只是回复了一个“嗯”,没有多余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没激起半点波澜。

期末考试结束的那天下午,我抱着手机兴奋地找他:“我考完啦!接下来可以好好陪你了!

”可屏幕那头的他,依旧是冷冰冰的态度。我耐着性子哄他,给他发搞笑的表情包,

讲考试时的趣事,他却要么敷衍回复,要么干脆不回。几天后,他终于发来一条消息,

只有简短的几个字:“我们分手吧,你太冷淡了。”我愣住了,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闷得发慌。我想解释,想告诉他我不是故意冷淡,可他再也没有回复。让我心存侥幸的是,

他没有删除我的好友,我天真地以为,这是他给我的“机会”,只要我再努力一点,

就能挽回这段感情。于是,我每天依旧给他发消息,分享日常,道歉认错,

哪怕他从来都不回应。直到某天凌晨一点,一阵微信提示音打破了深夜的寂静。

我揉着睡眼打开手机,看到一条陌生好友申请,验证消息里的话像一把冰冷的刀,

直直扎进我的心里:“别再烦我男朋友了。”“男朋友?”我反复看着这三个字,

大脑一片空白。我们分手才没多久,他怎么就有了新女友?我颤抖着手通过了申请,

迫不及待地问:“你们在一起多久了?”“一个多月了。”对方的回复很快,

紧接着又发来几张截图。截图里,是我这些天哄他的话——那些充满歉意和挽留的文字,

被他原封不动地发给了眼前这个“现女友”,而他对她的回复,

满是温柔的哄劝:“别生气啦,我早就不喜欢她了,就是她一直缠着我。”“我心里只有你。

”那一刻,所有的侥幸和期待都碎成了齑粉。我终于明白,

所谓的“我太冷淡”不过是他的借口,早在和我谈恋爱的时候,他就已经和别人勾搭上了。

他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甩掉我,转头就把我的真心当成讨好别人的筹码。十六岁的我,

第一次尝到了背叛的滋味,那种被欺骗、被玩弄的感觉,像无数根细针,

密密麻麻地扎在心上。奇怪的是,向来泪失禁的我,那天晚上却没有掉一滴眼泪。

我只是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着窗外。夜色深沉,小区楼下的路灯投下昏黄的光晕,

偶尔有晚归的行人匆匆走过,汽车驶过路面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我就这么坐着,

从凌晨一点看到天光大亮,眼皮沉重得像挂了铅,心里却异常清醒,

清醒地感受着那份深入骨髓的寒冷和失望。3 复合的幻影分手后的日子,

像被抽走了灵魂的躯壳,每天都过得空洞而麻木。我控制不住地想知道他的近况,

偷偷翻看他的朋友圈,搜索他的游戏账号,像一只躲在阴暗角落里的老鼠,

卑微地偷窥着他的生活。我知道这样很可笑,

却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那段短暂却热烈的恋爱,早已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有一天,我在他的游戏动态里发现了端倪:他和那个“现女友”似乎吵架了,

动态里满是低落的情绪。后来没过多久,我看到他的头像换成了单人照,

朋友圈也删除了和那个女生相关的内容。我猜,他们分手了。得知这个消息的瞬间,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