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对付一般人还可以。
但是在京城这种地方,可能随便一个人就会把她给碾压。
毕竟京城贵族的王公贵族太多,他们这些人都是有死士傍身的。
至于暗卫吗?
可以随时给他报告她的行踪和动向。
偶尔给他传递下消息什么的……
另外一边。
其实萧清玄走的时候,钱月舒知道,而且还知道他在自己脸上吻了又吻。
京郊别院。
萧清玄走后,钱月舒睡到自然醒。
她醒来的时候,阳光已透过雕花窗棂,将细碎的光斑洒在她的身上。
鼻尖萦绕着萧清玄身上淡淡的龙涎香。
昨夜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使她不由得面颊发烫。
钱月舒赤足走到梳妆台前。
眼前的女子云鬓散乱,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初经人事的娇媚。
既然已经和萧清玄睡过了。
那她这辈子注定是他的女人!
有了上一世做妾的苦。
这一世她要做正妻,做他的太子妃。
别看上一世,太子给了她独一无二的宠。
但出门在外,总是要被太子妃压一头的。
很多事情,就连太子也说不上话。
所以这一世。
她不但要做太子心尖上的,还要做那名正言顺的正妻。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如野草般疯长。
钱月舒知道这个目标很难!
她不是天真无知的小姑娘,深知通往东宫的道路布满荆棘。
先不说这太子萧清玄还没哄好呢!
就算萧清玄愿意。
可皇家愿意吗?
皇室最重门第,断不会让一个商贾之女成为太子正妃。
追随太子的那些人愿意吗?
太子的幕僚和大臣们必然希望太子妃出自名门贵族。
商贾之女的身份,于***羽而言,用处不大。
因为这钱真的到了紧要关头,大家凑凑还是可以有的。
所以她必须有自己的底牌!
一样可以让她有底气争夺太子妃,又能自保的底牌。
不过这样的底牌上哪里去弄?
钱家的祖上挨过饿,逃过荒。
所以后来一有钱就买地。
买地存粮,卖粮买地。
经过几辈子的积累,钱家就成了十里八乡的富裕人家。
虽然买地种粮,不会一下大富大贵。
但是买地种粮,却从来不会亏损。
因为钱家的地很多,九成都租赁了出去,然后拿三成的租子。
也就是说。
哪怕是遇见洪涝,干旱或者蝗灾这样的自然灾害,该收的租子还是要收的。
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减免一点。
心情不好的时候,一点都不减免。
稳赚不赔的生意!
后来钱家的金钱累积到一定程度,开始涉足酒楼和客栈,偶尔也掺和一些生丝什么的……
但不论涉足什么,最重要的产业还是地和粮食。
钱家的仓库里长年储存着够十万人吃三年的粮。
可是粮食究竟能做什么?
没有人罩着的话,粮食多就是祸害。
因为灾年,会有灾民抢。
平常卖粮的话,你也不能把粮食炒到太高的价格,因为皇上和朝廷不允许,天下的百姓也不允。
经常会有粮商哄抬价格,被朝廷处罚。
甚至粮食多了,还可能遭到皇家和山贼的明抢。
不过。
有人护着的话,那粮食多了,自然有很大的用处。
粮食可以用来招兵买马。
粮食可以养活军队!
可这些目前都不是钱月舒可以做的。
她手里还有钱,很多的宝藏。
钱可以招揽人才。
又或者可以资助寒门才子,让他们为她所用……
钱月舒揉揉发痛的额头。
成为太子妃,这是项任重而重远的事情!
她倒也不必那么着急!
东宫。
尽管萧清玄自重生以来,和钱月舒的交集并不多。
昨晚上那次是偷偷的。
明面的见面,只有两次!
可是关于他和钱月舒的事情,还是传到了皇后娘娘那里。
萧清玄心知肚明。
这朝堂内外,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时刻盯着东宫的一举一动?
今天一下朝。
皇后就把太子给叫到了她的坤宁宫:“皇儿,本宫听说你前段时间,当街和一商贾之家的女儿拉拉扯扯……。”
皇后的声音平静无波,但眼中透露着不悦。
他的皇儿可是太子,而且还未有正妻,怎么能够和别的女人拉拉扯扯?
不要名声了吗?
而且太子往常的形象一直很好,仁心仁德,清风霁月。
怎么就被一个商贾之女,给迷了心智?
萧清玄属实是没想到有人这么关注自己。
他明面上才和钱月舒见过两次面,就被盯上了。
不但盯上了,还告状告到他母后这里。
不过。
萧清玄也并不打算躲避。
毕竟以后他还要和钱月舒经常见面。
索性。
今天就跟母后明说。
“母后,儿臣看中了钱家财富。”顿了顿,他又补充:“不过钱月舒,儿臣也是喜欢的。往后儿臣有了正妻,就会把她给纳进东宫。但外人眼中,不能让人知道孤看中钱家的财产。”
殿内沉香袅袅。
皇后凝视着儿子。
忽然想起他大病一场后,便似换了个人般。
他不再是以前那个仁心仁德的太子,都会算计了!
不过。
太子的变化,她乐见其成。
毕竟要坐上那个位子,不能太仁慈,也不能太单纯。
身为太子的母亲。
她自然懂太子的阵营,唯独缺了银钱这一块。
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那你想要母后如何解释你和她的关系?”她需要知道儿子的全盘计划,才能更好地为他周旋。
萧清玄微微一笑:“给她一个救命之恩吧,就说她曾经救过孤,然后在合适的时宜,在父皇的面前为她讨一个县主之位。”
这个计策既全了面子,又得了里子。
救命之恩足以解释太子为何对一个商贾之女格外关注。
而县主之位。
既抬高了钱月舒的身份,为日后纳入东宫铺平道路,又让钱家感恩戴德,心甘情愿地献上财富。
皇后沉吟片刻,眼底终于掠过一丝真正的赞许。
傍晚。
皇帝循例来到皇后宫中用膳。
殿内烛火通明,菜肴精致,气氛看似温馨家常。
皇后觑着皇帝心情尚佳,便似不经意地提起了话头:“皇上可知最近东宫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