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吴天挂断电话的忙音,像一声发令枪响。
我知道,压力已经成功传递了出去。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风平浪静,但水下已是暗流汹涌。
我坐在工位上,平静地处理着一些日常邮件,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下午三点左右,赵海桌上的内部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接起电话,只听了几句,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连声应着“是,是,王总,我明白,我马上处理!”
挂掉电话,赵海几乎是冲到我工位前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林风!你到底跟鼎峰的吴总说什么了?”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变调,“王副总刚接到吴天的电话,对方大发雷霆,说我们内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威胁要终止合作!”
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虽然假装在忙,但耳朵都竖了起来。
气氛瞬间凝固。
“赵经理,”我抬起头,一脸无辜,“我只是按照实际情况,向吴总汇报了合同流程在财务部受阻的情况。甲方关心项目进度,这是合理的质疑。”
“你……你怎么能直接跟甲方说这个!”赵海又急又气,跺了跺脚,“这下麻烦了!王副总让我立刻去他办公室!你也一起来!”
我跟着步履匆匆的赵海,走向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峰的办公室。
王振峰是公司元老,作风强硬,平时不太过问具体项目,但一旦发话,分量极重。
推开王副总办公室的门,一股低气压扑面而来。
王振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脸色铁青,手指敲着桌面。
财务总监钱胜,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也坐在一旁的沙发上,表情凝重。
“王总,钱总监。”赵海小心翼翼地打招呼。
王振峰没理他,锐利的目光直接射向我:“林风,怎么回事?鼎峰的吴总电话直接打到我这里,说项目要黄!你说说!”
我把情况客观陈述了一遍,从报销被拒,到合同流程卡在财务部,以及我被迫向吴天解释进度延迟的原因。
我没有添油加醋,只是陈述事实。
但每一个事实,都像一记耳光,隐隐扇在财务总监钱胜的脸上。
钱胜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等我说完,王振峰的目光转向钱胜,声音冰冷:“老钱,财务部怎么回事?一个标准合同流程,卡了两天不动?还提出要修改首付款比例?谁给的权利?”
钱胜擦了擦额角,勉强解释道:“王总,是这样的……我们也是为了控制风险,齐佳文同志刚来,对业务不太熟悉,可能有点过于谨慎了……”
“谨慎?”王振峰猛地一拍桌子,“谨慎到把上千万的合作项目谨慎黄了?这就是你们财务部控制的風險?!”
他显然动了真怒:“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不需要我重复吧?前期投入多少资源?现在眼看要签约了,你们财务部在背后拖后腿?要是鼎峰真的甩手不干了,这个损失,谁来承担?!”
钱胜被噎得说不出话,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我不管你们内部有什么狗屁倒灶的规矩!”王振峰毫不客气,“立刻!马上!把合同流程给我放行!按原条款执行!要是再出幺蛾子,你这个财务总监就别干了!”
“是,是,王总,我马上回去处理!”钱胜如蒙大赦,连忙起身,几乎是逃出了办公室。
王振峰又看向我和赵海,语气稍缓,但依旧严厉:“项目给我盯紧了!绝不能再出任何问题!赵海,你负起责任来!林风,甲方那边,你去安抚,务必把合作保住!”
“明白,王总。”我和赵海同时应道。
从王副总办公室出来,赵海长出了一口气,心有余悸地看了我一眼,眼神复杂,没再说什么,快步回了自己办公室。
我知道,经过王副总这一顿训斥,合同流程的障碍应该清除了。
我回到工位,刷新了一下OA系统。
果然,几分钟后,财务部的节点状态变成了“同意”。
流程顺利流转到了王副总节点,他几乎秒批。
合同审批流程,走完了。
我拿起手机,给吴天发了条微信:“吴总,好消息,合同内部流程已全部走完。让您费心了。”
吴天很快回复了一个笑脸:“效率不错!希望后续顺利!”
风波似乎暂时平息了。
但我知道,这只是表面。
齐佳文绝不会就这么算了。
她在我这里折了面子,在她父亲那里恐怕也少不了抱怨。
而钱胜被王副总当众训斥,心里肯定也憋着火。
这笔账,他们大概率会算在我头上。
下午快下班时,我看到齐佳文从财务部出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她狠狠瞪了我这个方向一眼,踩着高跟鞋,哒哒哒地走了。
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又变得有些不同。
有同情,有好奇,也有幸灾乐祸。
职场就是这样,当你展现出能够搅动风云的能力时,有人会畏惧,有人会观望,也有人会想看看你最终如何收场。
我收拾好东西,平静地下班。
第二天,合同正式签订。
鼎峰的首付款,按照约定,应该在合同签订后三个工作日内支付。
这三天,我照常工作,但注意力始终关注着财务部的动静。
齐佳文似乎安静了几天,没再找茬。
但我知道,她不会甘心。
首付款支付的当天下午,我接到鼎峰财务的电话,询问款项是否收到,他们需要安排后续工作。
我打电话询问公司财务部。
接电话的正好是张晓,她压低声音说:“林哥,款项是到了,但是……齐佳文说,这笔付款涉及项目前期费用冲抵,需要你这边提供更详细的说明,才能安排支付出去。”
又来了。
这次的理由更“专业”了——费用冲抵。
这确实是个可以拿来做文章的点,但通常不会卡住支付。
我深吸一口气,说:“需要什么说明,我都可以提供。但鼎峰那边在催款,能否先支付,说明材料我后续补?”
张晓为难地说:“这个……我得请示一下齐主管。”
过了一会儿,她回电话过来,声音更低了:“对不起,林哥……齐主管说,必须材料齐全,符合规定,才能支付。这是……原则问题。”
原则?
我几乎要冷笑出声。
这分明是公报私仇,而且手段一次比一次“高明”。
她学乖了,不再用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借口,而是开始利用财务规则的模糊地带。
这确实给我造成了更大的麻烦。
如果我不能尽快解决付款问题,吴天那边的怒火将会是上次的数倍。
而且,这次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即使闹到王副总那里,齐佳文也可以辩解说是严格按制度办事。
我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
看来,温和的警告已经不起作用了。
有些人,只有真正感到疼痛,才会学会遵守规矩。
我拿起手机,但这次,我没有打给吴天。
我拨通了另一个号码,那是项目期间结识的一位业内资深媒体人,孙哲。
他消息灵通,人脉广泛。
“孙哥,忙吗?跟你打听个事儿。”我语气轻松,像老朋友闲聊。
“林风啊,不忙,你说。”
“我记得你上次提过,‘创鑫科技’那边最近好像有点人员变动?他们那个负责市场的副总,是不是跳槽了?”
孙哲在电话那头笑了:“你消息挺灵通啊?没错,老李走了,带走了几个人,好像去了一家新公司。创鑫内部现在有点乱,他们那个主打的新方案,听说推进得不太顺利。”
我心里一动,这和我之前“无意”中透露给吴天的信息,竟然部分吻合了。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我又和孙哲聊了几句行业八卦,便挂了电话。
我看着电脑屏幕上和鼎峰签订的电子合同。
然后,我打开邮箱,开始起草一封邮件。
收件人是吴天。
抄送给赵海,王副总,以及——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添加了——财务总监钱胜。
邮件的标题是:《关于二期项目后续执行的重要提醒及建议》。
在邮件正文里,我首先确认合同已签订,感谢鼎峰的信任。
然后,我话锋一转,以非常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提到了我刚刚了解到的一个“市场动态”。
我写道:“吴总,近日通过行业渠道获悉,我们的竞争对手创鑫科技,其此前宣传的低成本方案,因核心团队变动及技术瓶颈,目前推进遇阻,短期内恐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此消息虽未公开,但可靠性较高。”
我接着写道:“鉴于这一情况,我认为,这对我们双方的合作是一个利好,但也意味着市场窗口期可能比预想的更短。建议我们加快推进速度,抢占市场先机。然而,考虑到我司内部财务支付流程近期有所调整,审批环节可能增多,为免影响项目关键节点的资金支付,进而拖慢整体进度,我建议我们可否建立一条更直接的沟通渠道?或者,由我每周向您提交一份详细的资金支付进度预报,以便贵司提前规划?”
这封邮件,看似恭敬、专业、处处为项目着想。
但每一句话,都暗藏机锋。
我告诉吴天,竞争对手不行了,我们的机会来了——但前提是效率要快。
我同时暗示,我们公司内部流程可能会拖后腿,并把“财务支付流程”点明。
我甚至“贴心”地提出了解决方案,把皮球巧妙地踢回了财务部那边——要么你们提高效率,要么我就得天天催你,还得让甲方都知道进度。
我检查了一遍邮件,措辞严谨,无可挑剔。
我深吸一口气,点击了“发送”。
邮件状态显示“发送成功”。
我知道,这枚炸弹,已经投了出去。
接下来,就看它能在多少人中间引爆,又能炸出怎样的结果了。
我靠在椅背上,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这一次,齐佳文,你和你那所谓的“规矩”,还能扛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