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几日的抄录工作,她发现,邸报抄录官这个职位表面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邸报不仅是皇帝与朝臣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也是统治者控制全国局势的工具。
每天呈上的内容不仅涉及军政大事,还包括各地的突发状况、边疆的情报和地方官员的隐秘动向。
抄录官的一举一动,都被严格监督。
每抄一行字,必须字迹工整,内容不得有丝毫偏差。
裴宁渐渐发现,这份工作比她在现代做记者时更加高压。
她能感觉到,在这间安静的书舍里,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汹涌暗流。
一次,她在整理文稿时,无意中瞥见一条内容晦涩的密报——“徐家有人密谋私通西北军。”
短短几句话,裴宁却看得冷汗首冒。
她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历史中关于徐家的一切记载——徐达,明朝开国功臣,洪武初年权倾朝野。
然而,历代君王对功臣从未全然信任,朱元璋更以严苛多疑著称。
这样的一条密报,若是被任何一方利用,足以让整个徐家陷入灭顶之灾。
裴宁盯着密报,手指微微发颤。
她的理智告诉自己,这条消息根本不该出现。
可现实摆在眼前,她甚至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危机正从纸页上弥漫开来。
她心中挣扎,是否应该如实抄写?
如果抄写,这信息便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历史事实;如果不抄,她又该如何向监工解释?
更重要的是,她只是个“穿越者”,在这漩涡中心,没有任何依靠。
正在她犹豫不决时,耳边忽然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你抄慢了。”
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裴宁回头,正对上徐达那双深邃的眼睛。
他的目光一如初见时那般淡然,却像是能看透人心。
裴宁本能地将密报压在纸下,试图掩盖自己的不安。
徐达并没有立刻发作,他缓步走到裴宁面前,低头瞥了一眼纸张,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笑意。
那笑容淡淡的,却让裴宁有些心虚,甚至生出一种被抓包的羞赧。
“你也知道,这世间风云变幻,有些事抄写,便是将命悬于刀口。”
他声音低沉,语气淡然,却隐隐透着莫名的意味,“小心些,莫要连累自己。”
这句话像一阵寒风,瞬间让裴宁冷汗涔涔。
她低垂着头,不敢看他,却感到一股说不清的复杂情绪从心底涌起。
徐达似乎并不打算追问下去,他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脚步顿了一下,轻声说道:“若有难处,徐府随时为你敞开。”
裴宁怔怔地望着他的背影,脑中一片混乱。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她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个意外来到这里的“局外人”,只是明朝社会体系中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卒。
然而,徐达的态度却让她感到一种隐隐的异常。
他为什么对她如此特别?
为何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护佑与关怀?
她是个完全陌生的“新人”,按理说,他根本不该对她有任何关注才对。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裴宁仍旧心神不宁。
她点燃了油灯,细细回想这些天的点滴。
自从她“莫名其妙”地被接到抄录官的岗位后,监工对她虽然苛刻,但并没有过多的盘问;而徐达几次三番地对她网开一面,甚至以隐晦的方式表达关切,这一切都透着说不清的怪异。
她的目光落在那叠泛黄的纸张上,心中忽然升起一个念头:她的“穿越”,或许根本不是偶然。
她拾起密报,再次细细读了一遍,隐隐觉得这条消息的内容并不寻常。
它提到的“西北军”,是当时大明防御蒙古残余势力的重要力量,若有任何内乱,都会给朱元璋带来巨大威胁。
然而,更让她疑惑的是,这条密报为何会出现在她的抄录桌上?
她意识到,抄录间内的文书应该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她作为一名新手,不可能接触到如此敏感的信息。
更何况,这份密报与徐达有首接关联。
裴宁皱起眉头,试图将这些线索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图景。
她感到自己仿佛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而自己不过是这场棋局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
翌日清晨,裴宁特意在交付抄录文书时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密报内容。
她将密报藏在了自己的衣袖中,心想等到合适的时机再研究。
正当她走出书舍,迎面却撞上了一位年轻的侍卫。
他身形矫健,脸庞俊朗,目光锐利,显然不是普通侍从。
他上前一步拦住裴宁,低声说道:“徐大人有请。”
裴宁的心一紧,努力保持镇定:“我……我现在去吗?”
侍卫点了点头,神色不容置疑。
她咽了口唾沫,随侍卫向徐府走去。
一路上,她的脑海中翻涌着无数个猜测。
她隐隐觉得,自己手中的密报,或许正是这次“邀请”的关键。
然而,她更担心的是,这场“会面”会将她引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