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长安城之后,李世杰马不停蹄地开始寻找合适的住所。经过一番寻觅和比较,他终于买下了一座宽敞而幽静的房屋。
这座屋子位于城中较为繁华的地段,但又闹中取静,环境宜人,正合李世杰之意。
买下房子后的那几天,李世杰可忙,一边捣鼓着布置新家,一边在心里偷偷谋划着,怎么在这大唐的地盘上大干一场,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天,阳光暖烘烘的,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绒毯。一大早,一位身着素衣的少年,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晃悠进了自家书房。这少年身姿笔挺,模样俊俏,那眉宇间,透着一股和旁人不一样的精气神儿,就好像自带光环似的。
他身旁,站着一位须发全白的老者,脸上笑眯眯的,跟个弥勒佛似的,正慢悠悠地给少年研墨呢。
“徐老,您说我今儿个写点啥好呢?要不还是整点潇洒的词儿,显显我这独特的气质。” 李世杰一边说着,一边在书桌前站定,眼睛盯着桌上的笔墨纸砚,就像盯着什么稀世珍宝。
徐老笑着抬眼看他,打趣道:“少爷,您这满肚子的墨水,随便一倒,那都是让人拍案叫绝的好东西,还犯愁写啥?”
李世杰嘿嘿一笑,伸手轻轻提起一支精致的狼毫笔,在墨汁里蘸得饱饱的,然后大手一挥,那叫一个果断,就跟要干一番大事业似的。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笔落下,都带着一种迷之自信,仿佛在说 “我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那笔锋或轻或重,或缓或急,跟跳舞似的,别提多自在了。
没多会儿,一幅书法作品就新鲜出炉啦。李世杰往后退了两步,歪着头,像个鉴赏大师似的,仔细端详起眼前的这幅字。只见洁白的纸张上,端端正正写着一句话:“自由我自为之,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就这短短几个字,那韵味和洒脱劲儿,一下子就出来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
再瞅瞅那字迹,行楷字体,笔画飘逸得像天上的云彩,灵动得又似飞舞的蛟龙,刚柔搭配得恰到好处,简直就是浑然天成。就这书法水平,就算是在人才扎堆的大唐,估计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妥妥的 “书法界扛把子”。
李世杰盯着这幅字,心里头那叫一个感慨万千。他原本雄心勃勃,想着在这大唐世界里大显身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可现实老是跟他对着干。虽说这儿机会和资源到处都是,可自己这身体不争气啊,病恹恹的,根本没法长时间在外头折腾,空有一身才华,却没啥用武之地,这感觉,就像拿着一把绝世宝剑,却被捆住了手脚,有劲使不出。
“徐老,您说我这身体,啥时候能好起来啊?我还想着出去大展拳脚呢。” 李世杰有些无奈地看向徐老,眼神里满是期待。
徐老轻轻叹了口气,安慰道:“少爷,您别着急,总会好起来的。”
其实,李世杰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他心心念念着去拜访那位在大唐超级有名的神医孙思邈,想着让他给好好诊治诊治,说不定身体就能好起来了。
可这孙神医,就跟个神秘的江湖侠客似的,行踪飘忽不定,整天在外面云游,忙着给那些生病的人治病。想要找到他,简直比登天还难。一想到这儿,李世杰忍不住摇了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
“这孙神医,到底藏哪儿去了呢?我这病可等不起啊。” 李世杰嘟囔着。
既然找不到孙思邈,李世杰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按照长安城普通郎中开的方子,吃点药,勉强压制身上的疾病。
每天呢,就在饭馆里写写书法,在后院种种花草,偶尔心血来潮,还会跑去后厨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算是犒劳一下辛苦的自己。虽说日子过得有点平淡,但也不算太无聊。
因为情绪波动容易诱发哮喘,李世杰慢慢地就养成了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能保持一脸淡定,颇有几分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的大侠风范。
虽说心态佛系了些,但李世杰心里还是有一团火,特别想在大唐干出一番大事业。可看看自己这弱不禁风的身体,上阵杀敌那是想都别想,去参军估计还没上战场,就先被自己的病给撂倒了。
科举这条路,也是难如登天。唐初的科举,基本被世家大族垄断着,想要拿到科举的入场券,得有朝堂上五品官以上的人推荐才行。这对于李世杰来说,简直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这科举,门槛也太高了吧,我这没关系没背景的,可咋整?” 李世杰无奈地吐槽道。
思来想去,李世杰一咬牙,用剩下不多的钱开了家小饭馆。他本想着凭借自己 21 世纪的美食秘籍,征服整个长安城的吃货,走上人生巅峰。可现实又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开业都三天了,愣是一个客人都没来。李世杰挠破了头也想不明白,只能暗自感叹自己运气太差,难道是出门没看黄历?
“这是咋回事呢?我的美食这么厉害,咋就没人来尝尝呢?” 李世杰满脸疑惑。
就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身边的徐老已经手脚麻利地把墨迹干透的字词裱好了,还挂在了墙上,脸上笑开了花。
“少爷,您这书法这么厉害,以后肯定能出人头地,这家饭馆肯定也能火起来!” 徐老一脸自豪地说。
“快中午了,公子您想吃点啥呀?” 徐老笑着问道。
“红烧肉吧,记得先用酒在锅里烫半刻钟,去去肉腥味……” 李世杰舔了舔嘴唇,一脸期待。
“少爷,郎中说您得吃清淡些,这肉……” 徐老看着李世杰,眼里满是担忧。他可是看着李世杰长大的,对李世杰忠心耿耿,自然是把他的身体状况放在心上。
“徐老,就这一次嘛……” 李世杰笑嘻嘻地求情,像个撒娇的小孩。
“唉 ——” 徐老叹了口气,转身往后厨走去,嘴里还念叨着:“真拿你没办法。”
午后的长安,暖阳肆意铺洒在街巷之中,微风轻轻拂过,带着市井的烟火气息。在一条略显幽静却不失生活气息的小巷转角,一家小饭馆悄然伫立。饭馆的招牌古朴简约,上书 “渡客饭馆” 四个墨字,笔锋凌厉,气势不凡,在日光的映照下,透着一股独特的韵味。
就在这时,小巷的入口处,两道身影缓缓浮现。走在前面的中年男子,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衣绸缎,面料上乘,纹理间闪烁着细腻的光泽,举手投足间,气质卓然,虽未言语,
周身却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他身旁的长孙无忌,神色恭谨,目光却透着敏锐与睿智。二人的目光,几乎是瞬间被饭馆的招牌所吸引,像是被磁石牢牢吸附,再也移不开分毫。
中年男子,正是大唐皇帝李世民,他微微仰头,眼中满是欣赏与惊叹,开口问道:“辅机,你且瞧瞧,这字写得如何?”
长孙无忌凝视着招牌,缓缓摇头,脸上写满了惊诧与钦佩,由衷赞叹道:“陛下,此字笔走龙蛇,刚劲中透着灵动,精妙绝伦,臣自愧弗如啊。”
长孙无忌身为大唐尚书仆射,多年来协助李世民处理政务,看过的奏折堆积如山,见识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字迹,无论是满腹经纶的大儒,还是位高权重的朝廷要员,其书法笔力,竟无一人能与这招牌上的字相媲美。
李世民看着那招牌,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这字的精妙程度,是他从未见过的。他暗自思忖,若是能将这招牌摘下,带回宫中,细细临摹研习,定能让自己的书法技艺更上一层楼。
近日,因无法说服魏征归唐,李世民心烦意乱,便微服出宫,想要在这市井之间寻得一丝宁静与慰藉。没想到,竟在这不起眼的小巷中,邂逅了如此绝妙的书法。这意外的发现,让他对书法背后的创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与探究之心。
“走,随我进去,见见这位深藏不露的高人。” 李世民神色坚定,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在他的认知里,能写出这般笔力雄浑书法的,必定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大儒。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轻轻推开饭馆的门,侧身示意李世民先行。二人踏入饭馆,屋内一片静谧,不见一个人影。店内空间不大,仅有三四张质朴的木桌,搭配着几条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上,挂着几幅裱装精美的字画,墨香与木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别致的氛围。
柜台上方,悬挂着几块写有菜品的木牌,仔细看去,上面的字迹竟与外面招牌上的如出一辙,同样的笔锋,同样的神韵,这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心中的好奇愈发浓烈。
“看来,这饭馆里定有乾坤,再往里走走看看。” 李世民低声说道,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二人沿着狭窄的过道,穿过饭馆,来到了后院。后院不大,却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几株花草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生机勃勃。一位身着素色衣衫的少年,正蹲在地上,专注地摆弄着一盆兰花,修长的手指轻轻拨弄着花枝,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的花草,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人进来。
李世民一眼望去,心中莫名一动,眼前的少年,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一种想要亲近的冲动油然而生。他微微皱眉,眼中满是疑惑与好奇:“这少年,究竟是谁?”
长孙无忌向前走了两步,当快要靠近少年时,他突然停下脚步,面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满是震惊与不敢置信,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这…… 这少年,怎么与陛下年轻时如此相像?” 长孙无忌心中暗自惊呼,心跳陡然加快。他仔细端详着少年,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少年神色平静如水,眼神中透着淡然与超脱,而当年的李世民,却是锋芒毕露,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