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60分与100分的世界
陆知谣背靠着冰凉的墙壁,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速写本粗糙的封皮边缘,心里第无数次叹了口气。
她只是想安安静静地混到毕业,偶尔逃逃课,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画板和学校后山那条无人问津的林间小径上,做一个快乐的“60分主义者”。
谁能想到,一纸号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学业互助计划》文件,就把她这个美术系的“边缘人物”,和传说中金融系的学神江屿,强行绑在了一起。
“互助”?
陆知谣在心里撇了撇嘴。
她看过那位学神的照片,院系官网光荣榜上的标准照,五官无可挑剔,眼神冷静得像西伯利亚的冻土,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精确感。
和他“互助”,她怀疑自己这种散漫的思维会不会被对方当成系统BUG给格式化了。
走廊尽头传来一阵平稳的脚步声,不疾不徐,带着某种特有的规律性。
陆知谣抬眼望去。
午后的阳光恰好在他身后勾勒出一道修长的轮廓。
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身形挺拔,气质清冽。
和照片里一样,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扫过来时,像一台高精度的扫描仪,瞬间采集完环境数据。
“陆知谣?”
他停在她面前一步远的地方,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是我。
江……学长?”
陆知谣站首身体,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不那么像即将上刑场。
“江屿。”
他纠正道,语气没有波澜,“根据互助计划安排,我们未来八周将是固定搭档。
这是初步拟定的会面时间表,每周二、西下午西点至五点半,地点在图书馆三楼东区静音阅览室。
请确认是否有冲突。”
他递过来一张A4纸,上面用表格清晰地列出了日期、时间和地点,甚至贴心地标注了从美院大楼到图书馆的最佳路线与预估耗时。
陆知谣接过这张堪比项目计划书的时间表,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那个……江同学,我们美术生周西下午通常有外出写生课,可能会来不及……写生课一般五点十分结束,从后校门乘坐57路公交车,三站路,加上步行时间,预计五点三十五分可以抵达图书馆。
会面可以顺延五分钟开始。”
江屿几乎是没有任何停顿地接话,逻辑严密得让人无从反驳。
陆知谣:“……”她还能说什么?
她认命地点点头,决定跳过这个话题。
“好吧。
那……我们第一次‘互助’,要做点什么?”
江屿从随身携带的黑色文件夹里,又抽出了另一份文件,递到她面前。
“这是你上学期《中西艺术比较》的期末论文。
我初步浏览了一下,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
陆知谣心里咯噔一下,那篇她东拼西凑、堪堪及格的论文?
江屿的指尖点在那份打印出来的论文上,他的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
“首先,论点不够聚焦。
开篇提出要比较‘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背后的哲学观差异,但在第三段开始引入‘气韵生动’的概念后,论述方向发生了偏移。”
“其次,论据与论点关联度不足。
你用了整整一段描述宋徽宗‘孔雀升高必先举左’的典故,但这与论证两种透视法的哲学基础关联性较弱,属于无效信息堆砌。”
“第三,逻辑链条存在断裂。
从‘师造化’到‘中得心源’的过渡过于跳跃,缺乏必要的推理支撑。”
他语调平稳,一条一条地罗列着,仿佛在做一个常规的项目汇报。
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他纤长的睫毛和没什么血色的薄唇。
陆知谣脸上的笑容渐渐有些挂不住了。
她知道那篇论文写得一般,但被这样条分缕析、***裸地摆在明面上批判,还是让她感到一阵难堪,以及一丝微弱的火气。
“所以呢?”
她打断他,声音里带上了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挑衅,“江学长有什么高见?”
江屿似乎完全没有听出她语气里的变化,或者说,他并不在意。
他收起论文,目光平静地看向她,说出了那句让陆知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想把速写本拍在他那张俊脸上的话:“我初步总结了八点主要问题。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列一个详细的修改框架和文献清单。
不过,以你目前展现的逻辑思维能力来看,建议先从基础的议论文写作结构开始补起。”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陆知谣看着眼前这张无可挑剔、却毫无温度的脸,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叫嚣:这见鬼的互助计划,姑奶奶我不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