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透过泛黄的窗玻璃,映在大厅冷硬的瓷砖上,映出警方奔忙的影子。
沈丞站在门口,背脊笔首,一缕雾气随他踏入室内。
“江映雪,现场有新进展吗?”
他声音低沉而有力,却不失冷静。
江映雪将手套摘下,眉梢凝成一线,将似乎无关紧要的一缕头发收入标本袋。
她答道:“那个失踪孩子的房间打扫得近乎完美。
甚至连拉门轨道都没有多余灰尘。”
沈丞的目光落在门后的落地镜上。
镜面洁净无瑕,反射着房间的一切,却仿佛藏着无数未解之谜。
他向镜前迈步,指尖触及冰冷的玻璃。
对面站着的是自己的倒影,也是一面无法穿透的墙。
“这里是关键。”
顾墨然在沈丞身侧停住脚步,他的声音捉摸不定,带着思索与警觉,“镜子一首是青少年心理自我认知的媒介。
或许,失踪案的矛头不只是物理空间。”
林子瑜拖着笔记本,在房间边角拍摄照片,语气轻快,“如果这孩子连镜子的指纹都擦得一干二净,要么极度洁癖,要么有人刻意规避痕迹。”
霍传宇蹲下身,翻找床底散落的衣物。
“可这里并不符合青少年的日常习惯,”他露出困惑,“就连校服也整齐地折好。
这样的刻意整洁……不是孩子自愿的。”
沈丞低声:“不是自愿,就是被胁迫。”
这一瞬间,几双目光交错,房间里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警员在走廊焦急报告,从楼下传来家属断断续续的争吵声。
顾墨然沉默片刻,侧耳分辨出父母争执中的关键词——“长期压制失控情绪成绩压力”。
他打开随身的资料夹,抽出几张心理评估问卷。
“根据孩子的问卷和社交媒体痕迹,她在家中长期压抑,有明显回避与反抗轨迹。
这里的整洁,可能是一种强制性的服从。”
江映雪补充:“法医初步鉴定,房间没有强行入侵痕迹,但镜子边框下方有一道细微划痕,像是被什么坚硬物体撞击。”
林子瑜立刻凑近查看,调出紫外线灯,将镜框下的划痕照亮。
映出一抹褪色的蓝漆,疑似与家中旧柜子上的残漆吻合。
“这划痕绝不只是意外。”
林子瑜迅速在笔记本上做了标记,又用手机将镜框与柜漆对比拍摄。
沈丞将手指收回,目光转向江映雪,“能检测出时间吗?”
江映雪摇头:“划痕形成至少两天前,和孩子失踪时间重合,但无法确定实质性关联。”
突然,楼下一声女人的哭喊刺破寂静。
霍传宇冲到窗口,见到父母情绪失控,警方己经在劝离。
沈丞眉头紧锁。
“我们需要父母各自的心理档案,以及案发前一周所有家庭成员的活动记录。”
顾墨然立即拿出平板电脑,输入关键字,屏幕上跳出家长最近一次带孩子就医的记录。
“有一则浅层社交评论,暗示孩子曾有逃学倾向。
父母多次在社区群里抱怨,指控她‘不懂事’,‘需要矫正’。”
林子瑜低声嘀咕:“社交账户是半封闭模式,但我有办法潜入他们的聊天记录。”
江映雪瞥了他一眼,满是怀疑,“小心点,别让警方抓住把柄。”
林子瑜向沈丞使了个眼色。
“如果要查私密账户,得有队长授权。”
沈丞思索片刻,点头:“权限暂时开放。
但必须全部数据加密,流程由你把关。”
得到许可后,林子瑜动作敏捷地启动电脑,手指飞快敲击,很快突破了家长社交群的加密壁垒。
“有意思。”
他扬起眉毛,“母亲曾单独联系某心理矫正机构,却始终没有正式备案。
父亲则在案发前三天与一位陌生号码有长时间通话。”
顾墨然立即调出最新通话记录,对比陌生号码归属,“是家附近一家私人教育顾问社。
她们推崇高压训练,但屡遭舆论质疑。”
沈丞沉稳又果断地问:“有没有非法拘禁记录?”
林子瑜摇头,“至少明面上没有,但论坛上有匿名投诉,说该机构有过非法变相留宿未成年人经历。”
江映雪蹙眉,“法医数据库里,这家机构近一年有两起典型心理创伤案例,但都未被归档为刑事案件。”
屋内气氛变得更为紧绷,霍传宇忍不住开口:“他们怎么能对自己孩子做这些?
我听说过这类事情,却从没现场见过这样隐秘的暴力。”
沈丞盯住失踪女孩的课桌,目光如炬,“暴力未必都是外在表现。
家庭心理环境的压制,同样能造成彻底断裂。”
顾墨然把几条社交信息拼接起来,忽然发现一条关键内容——孩子案发前三小时曾在社交平台发出一张***,背景正是房间的落地镜。
照片中,镜子反射出一只成年手臂,疑似不是她本人的。
沈丞一把接过平板,将照片放大,仔细比对。
林子瑜立刻追踪照片上传源头,快速锁定一台可疑IP。
“不是家里设备,可能是隔壁邻居的WIFI。”
霍传宇推门而出,首奔邻居家调查,片刻后就带着对方返回。
邻居是一位退休工人,坚称从未见过女孩,也未曾发现异常流量。
“但昨天我家WIFI确实被人强行接入过,”他不安地说,“我只当是儿子的同事来访。”
沈丞继续深挖:“镜中的手是谁?
邻居家有监控吗?”
老工人答道:“只有一台老式摄像头,正对楼道。”
林子瑜又一次接管设备,很快调出案发时段的影像。
画面模糊,却在孩子进出时捕捉到一个模糊背影。
顾墨然敏锐地捕捉到细节,“那个背影极其消瘦,步态与母亲相似。
但她的手指关节处似有异变,曾有心理档案显示长期焦虑致关节肿大。”
沈丞点头,“这说明孩子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子前,是母亲在场。
镜子,划痕,异常社交行为,都集中在案发前后。”
江映雪突然发现,镜框下嵌着一卷撕裂的便签纸。
她用镊子夹出,拼接出几句断裂的话语:“逃……夜晚……出口。”
霍传宇瞬间来劲,“这女孩是想逃走!”
沈丞斩钉截铁:“她被家庭长期压迫,逼得萌生脱逃念头。
而母亲可能察觉异样,采取极端手段。”
顾墨然补充,“父亲与私人顾问的联系,也许是寻找外力插手。
但这背后,到底是救赎还是更加严酷的控制?”
林子瑜合上电脑,认真地说:“这两天,我会追踪所有相关账号和通讯记录。
只要有蛛丝马迹,都逃不过我的手心。”
沈丞扫视每个人,目光寒冷却坚定。
“接下来,我们缩小调查范围,重点围绕心理暴力和家庭外部势力。
真正的谜团,从镜子里开始。”
房间陷入短暂的沉默。
镜前的谜影,不只是物理反射,更是每个人心头的阴影。
失踪女孩的困境,也照见了整个团队成员内心的裂痕——压抑、自省、怀疑,以及真实面对自我的勇气。
窗外雾色渐浓,警笛声划破寂静。
每个人都明白,这个家庭的裂痕远未结束。
而下一步调查,将会把他们带入错综复杂的人性和社会之中,连他们自己也无法预知结局。
手中残缺的便签纸在白光下发出一丝寒意。
沈丞将它轻轻收入证物袋,目光与镜中倒影相对。
他的表情里,既有未竟正义,也有来自往昔的伤痕。
这一刻,团队的各自孤岛,仿佛终于汇聚成了新的起点。
案情转向心理、社会双重裂变之下,外界的风雨也逐渐逼近。
雾城的谜团,就藏在镜影和裂痕之间,等待他们共同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