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父母爱情
爷爷是姜家村北头的姜栓子,在姜家北头一辈里排行老二,别人都叫他姜老二。
姜老二跟第一任媳妇,生下了儿子姜海,也就是姜漾的爸爸,因为生孩子时伤了元气,也没有及时送医,导致元气大伤,没有两年就去世了。
姜海西岁的时候,姜栓子又娶了邻村寡妇刘盼弟,带过来一个儿子,比姜海大一岁,原名叫李铁柱,后来改名姜铁柱。
刘盼弟嫁过来以后又生了一儿一女,大女儿取名姜红梅,小儿子取名姜红军。
刘盼弟刚嫁过来的时候跟姜铁栓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因为双方都有一个孩子,所以对姜海还算可以,至少明面儿上过得去。
姜栓子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说的好听点是老实,其实就是不担事儿,时间长了之后就被刘盼弟拿捏住了。
刘盼弟嫁过来第二年生了姜红梅,就开始以忙不过来为理由怠慢姜海,姜栓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姜家的老太太还在世,再怎么说,姜海也是他的亲孙子,姜老太太明里暗里总会照顾一二。
姜海从小也是个争气的,是这个村子里为数不多书读的不错的人,后来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了中专,毕业以后分配进了县城运输队,做了一名会计。
姜家老太太是跟着老大养老的,平时也不太会插手二儿子家的事儿,刘盼弟表面功夫做的不错,也不会跟老太太拧着干,姜海就在刘盼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副面孔下艰难度日。
姜老太太去世以后,刘盼弟真正当家做主,更是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抓在了手里。
姜海刚开始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有二十三块,每个月要向家里交十块钱,剩余的钱都存在自己手里,但也正因为如此,早早的就被刘盼弟给记恨上了。
姜海在吉省林市读中专的时候,曾经被学校派到沪市去去学习,认识了沈芝兰,一个容貌秀美又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姜海在小地方长大,以前的16年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姑娘,一下子就入了心。
姜海长得一副好容貌,肤白个高,浓眉大眼,喜欢笑,颇受小姑娘青睐。
他不止有北方人的豪爽,心思很是细腻,沈芝兰也对他很有好感,可还没来得及等两人有更进一步的交流,沈家就发生变故,沈芝兰突然之间就消失了,两个人失去了联系。
姜海很是难过了一阵,在沈芝兰周边的圈子里找了一圈,了无音讯。
完成学校的任务以后,只能回了吉省。
本来以为再也不能见面的两人,在两年后姜海工作调整后阴差阳错下重逢了。
姜海原本是做会计,住在运输队的宿舍,每周回家一次。
就是这每周一次,也不得安宁,刘盼弟冷嘲热讽,姜铁柱阴阳怪气,姜栓子总是垂着头,眉头紧锁,瞅着旱烟袋,时不时的叹一口气。
姜海看着自己没出息的爹,心凉透了,索性找运输队的师傅学了开车,申请调岗。
运输队的大队长高兴坏了,立马运作,让自己的侄女去做了会计,麻溜的调姜海去了长途车队。
跑长途半年多,姜海觉得自己摆脱了桎梏,整个人都轻松了。
经过沪市周边吴县的时候,遇到了沈芝兰。
彼时,沈芝兰跟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世上再也没有之前的从容淡定的大家闺秀,她整个人看起来战战兢兢的,好像惊弓之鸟。
再也没有了大家闺秀的从容婉约,脸上不知道是晒的还是涂了什么东西,看起来黑乎乎的。
穿着一件粗布蓝棉袄,上面落满了补丁,看起来一点都不暖和。
姜海看到她的时候,第一眼都没认出来。
看到姜海的第一眼,她想跑,被姜海拦住以后,眼神也是躲躲闪闪。
后来才知道,沈家被生意上的对手迫害,大部分的资产都充公了。
沈家父母年迈,经不起折腾,双双去世。
她跟着两个哥哥准备逃到香江,没想到路上遇到抢劫的,跟两个哥哥走散了。
等她躲躲藏藏,好不容易甩开追她的人,跑到码头的时候,哪里还能看到去往香江的船?
在1955年,为了能好好的活着,她变卖了身上所有的首饰,衣服,把自己扮丑,找到了一家包子铺做零工。
好颜色,好容貌是没有办法长期隐藏的,没多久他就被街上的小混混盯上了。
不得己只能放弃了,还算安稳的生活,好在这时候华国建国不久,户籍制度还没有特别完善,把自己身上的积蓄拿出来一大半,终于在吴县周边一个破落的小村子里落了户,将名字改为了沈兰。
村长收了她的钱,也分了二亩薄地给她,可是一个千娇百宠养大的大家闺秀,一没有力气,二没有种田的能力,实在是伺候不了庄稼。
幸好还有一门刺绣的手艺,靠着这门手艺,再加上之前剩下的一些钱,躲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姜海心疼不己,原本觉得自己一个穷小子,配不上沈沈芝兰这样明艳的大小姐。
没想到她现在过得这么苦,心里陡然生出勇气,向沈兰芝坦诚了自己的感情,保证后半辈子一定会好好照顾她。
等待回复的过程,有紧张,有忐忑,也有隐秘的期待,沈芝兰盯着姜海看了一阵,又垂下脑袋想了半天,最终还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两个人商量好一起去姜家村,好好的过日子。
他帮忙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姜海细心呵护着沈芝兰,不停的安抚她。
为了能让沈芝兰顺利的在姜家村落户,他们决定隐瞒沈芝兰的真正身份,依旧沿用沈兰这个名字。
看到沈兰的刘盼弟可就没有那么高兴了,先不说沈兰长得娇娇弱弱,一看就不是能干活儿料。
刘盼弟早就打定主意,要把自己娘家的侄女介绍给姜海,毕竟姜海可是端着铁饭碗的香饽饽。
自己的弟弟日子过得很紧张,孩子太多了,养不起,就想着把侄女嫁给姜海,姑侄俩就能把姜海的工资都把持在自己手里。
为此,刘盼弟往娘家跑了好多趟,越讨论越觉得有谱,就准备等着姜海这次回来,就把这事儿摊到明面儿上。
没想到,姜海居然从外面带了个来路不明的女人,而且不论她和姜栓子来硬的还是来软的,甚至把孝道压在头顶上,姜海也不屈服。
最后,姜海顶着头上被打出了大血包,找了村子里德高望重的姜老太爷,双方坐在一起,彻彻底底的把这个事情定了下来。
姜海和沈兰结婚!
家里六间房,只分给他们小两口一间房,其余的什么都让他们自己置办,不会给他们办酒席,更没有彩礼。
姜海每个月给家里的十块钱还要正常给,当做是给姜栓子的养老钱。
这算是变相的分家了,而且分的极不公平,最后姜海还是答应了,只因为老太爷说了一句话。
“海子啊!
太爷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孩子,但姜栓子他是你亲爹。
而且这个姓沈丫头她到底是啥身份,父母家人都在啥地方?
你能掰扯清楚吗?”
姜老太爷原本浑浊的眼睛透着精光,烟袋锅在桌角一下一下的敲击着,“咚咚咚” ,一声一声就像敲在了姜海的心上。
其余的都是小事,他不想让任何人扒出沈兰的事情,也不想家里人一首揪着这个事儿不放手。
姜海知道,到了不得不妥协的时候,君子当审时度势,不立危墙之下。
最终答应了,他己经想好了,他爹就是再窝囊,那也是姜家村的人,姜老太爷不可能一味的偏帮他。
家里的弟弟妹妹还没有成家,能让他分家,己经是很大的让步了。
算了,等他们结完婚以后,就到县城去跑跑关系,帮沈兰找一份工作,就可以暂时摆脱这个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