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汴梁寒夜,铁拳破局后汉乾祐元年的汴梁,雪片子跟刀子似的刮脸。

城北铁匠铺的门被风撞得哐哐响,赵匡胤却像没听见,

抡着三十斤的大锤砸向烧得通红的铁坯,火星子溅在他***的古铜色胸膛上,

竟连个印子都没留。“赵小哥,歇口气吧!这雪天,连官差都躲在家里喝酒,

你跟块铁较什么劲?”隔壁包子铺王老汉端着碗热汤凑过来,眼神里满是心疼。

他瞅着赵匡胤那身腱子肉——肩背宽得能扛住城门,胳膊上的肌肉线条比铁匠铺的铁砧还硬,

再想想这小伙子的家世,心里就堵得慌。赵家早年也是京里有头有脸的人家,

老爹赵弘殷曾是后唐禁军的指挥使,一手枪法耍得能扎穿三层铁甲。

可架不住朝代跟翻书似的换,后唐灭了改后晋,后晋亡了又变后汉,兵荒马乱里,

赵弘殷的官职越做越小,最后竟连家里的米缸都快见底了。赵匡胤自小跟着老爹练家传武艺,

十二岁就能把八十斤的盘龙棍耍得滴水不漏,如今却只能窝在铁匠铺里打铁换粮,

谁看了不觉得屈才?赵匡胤接过汤碗,仰头灌了大半,热汤顺着喉咙滑下去,

却没驱散他眼底的冷意:“王伯,这刀是城南镖局订的,他们后天要护镖去太原,

耽误了人家,开春的种子钱就没着落了。”他说话时声音低沉,带着股子不容置疑的硬气,

明明才二十岁,眼神却比四十岁的老兵还沉。可这乱世,哪容得人安稳过日子?没过三天,

汴梁城就炸了锅。后汉隐帝刘承祐是个没脑子的,听了奸臣的话,

竟偷偷派人行刺邺都留守郭威——那可是后汉唯一能镇住藩镇的狠角色!

消息走漏的那天夜里,汴梁的禁军跟疯了似的,抄着刀满街劫掠,哭喊声把雪都震得簌簌落。

赵匡胤正在家里给妹妹磨木簪,听见隔壁传来女人的尖叫,抄起墙角的盘龙棍就冲了出去。

只见三个禁军士兵正把邻居张婶按在地上,手里的刀架在张婶女儿的脖子上,

嘴里还骂骂咧咧:“小娘们,别给脸不要脸,跟爷走,保你有吃有喝!”“滚!

”一声怒喝炸响,赵匡胤的盘龙棍已经抡了出去。为首的士兵刚回头,

棍梢就结结实实地砸在他的面门上,鼻梁骨断裂的脆响听得人牙酸。那士兵惨叫着倒在地上,

另外两个见状,举刀就朝赵匡胤砍来——他们以为这只是个不知死活的百姓,却没料到,

眼前这人是个能把铁棍耍出花的狠角色。赵匡胤不退反进,左脚在雪地里一跺,

身子像离弦的箭似的窜出去,盘龙棍贴着地面横扫,正打在左边士兵的膝盖上。

“咔嚓”一声,那士兵膝盖一软,“扑通”跪倒在地,手里的刀“哐当”掉在雪地里。

右边的士兵吓得魂都飞了,转身就想跑,赵匡胤手腕一翻,棍梢勾住他的腰带,

猛地往后一拉,那士兵摔了个狗啃泥,脸埋在雪地里,半天没爬起来。“带着你的人滚,

再敢来这片区闹事,我打断你们的腿!”赵匡胤拎着盘龙棍,

眼神里的杀气让三个士兵浑身发抖,连滚带爬地跑了。张婶拉着女儿跪在地上磕头,

赵匡胤连忙把人扶起来,刚想说句安慰的话,就看见母亲杜氏站在门口,眼圈通红。

“娘……”他刚开口,杜氏就走过来,摸了摸他胳膊上的雪,叹了口气:“儿啊,

这世道留不住人,你爹当年常说,你是龙困浅滩,该出去闯闯了。”那天夜里,

赵匡胤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小时候爹教他练棍时说的话:“习武不是为了欺负人,

是为了在乱世里护住想护的人,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定天下。”他摸了摸枕头下的盘龙棍,

棍身上的纹路被他摸得发亮——是啊,窝在铁匠铺里,只能护住一户人家,可要是能掌兵权,

说不定能护住整个汴梁,甚至整个天下。第二天一早,赵匡胤收拾了个小包袱,

里面裹着母亲连夜缝的护心甲,还有爹留下的半块兵符。他跪在母亲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额头磕在青石板上,渗出血丝:“娘,儿子去投郭威,等儿子回来,一定让您过上安稳日子,

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安稳日子!”杜氏没哭,

只是把一个装着碎银子的布包塞进他手里:“记住,不管当了多大的官,都不能忘了本,

不能像那些乱兵一样祸害百姓。”赵匡胤攥紧布包,转身就出了门。雪还在下,

他踩着积雪往城外走,盘龙棍扛在肩上,棍尖挑着包袱,背影在漫天风雪里,

竟透着股子改天换地的气势。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郭威的军营,就是他的战场;这乱世,

该由他来结束!第二章 校场立威,一战成名郭威的军营扎在陈桥驿附近,远远望去,

黑甲士兵跟树林似的密密麻麻,旌旗上的“郭”字在风里猎猎作响。赵匡胤走到营门口,

守门的士兵见他穿着粗布衣裳,扛着根铁棍,以为是来混饭吃的流民,

伸手就想拦:“滚远点,这是军营,不是你讨饭的地方!”赵匡胤眼神一冷,手腕一翻,

盘龙棍“咚”地戳在地上,震得积雪都跳了起来:“我是赵匡胤,来投郭将军,你敢拦我?

”他声音不大,却带着股子慑人的气势,守门的士兵被他眼神一逼,竟不由自主地退了一步。

正好这时,一队骑兵从营里出来,为首的将领穿着银甲,面容英挺——正是郭威的内侄,

柴荣。柴荣见营门口围着人,勒住马问:“怎么回事?”守门的士兵连忙回话:“将军,

这人说要投军,还敢在这里撒野!”赵匡胤抬眼看向柴荣,抱拳道:“在下赵匡胤,

家父赵弘殷曾为后唐禁军指挥使,今日特来投奔郭将军,愿为平定乱世效犬马之劳!

”柴荣眼睛一亮。他早听过赵弘殷的名声,知道赵家有祖传的武艺,如今见赵匡胤身材魁梧,

眼神锐利,不像是说谎的人,便翻身下马:“你说你会武艺?正好,营里今日有校场比试,

你要是能赢,我就给你安排差事!”校场上早就围满了士兵,柴荣坐在高台上,

身边的将领们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他们见赵匡胤穿着粗布衣裳,

手里还拎着根不起眼的铁棍,都觉得这小子是来丢人现眼的。比试开始,先是射箭,

再是舞刀,轮到棍法比试时,赵匡胤的对手是营里的老兵李存孝。这李存孝练了二十年棍法,

据说能一棍砸穿门板,见了赵匡胤,他不屑地撇撇嘴:“小子,识相的就早点认输,

别一会儿被我打趴下,连爹娘都认不出你!”赵匡胤没说话,只是握紧了盘龙棍。

裁判一声令下,李存孝率先发难,

三十斤的铁棍带着风声朝赵匡胤的头顶砸来——这一棍要是砸实了,能把人的头骨都砸裂!

周围的士兵都屏住了呼吸,柴荣也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可赵匡胤却跟没事人似的,

左脚轻轻一挪,身子像风里的柳丝似的避开,同时手腕一翻,

盘龙棍贴着李存孝的铁棍滑上去,棍梢直逼李存孝的手腕。李存孝心里一惊,赶紧撤手回防,

可还是慢了一步,棍梢擦着他的手腕划过,留下一道血痕。“你敢伤我!”李存孝恼羞成怒,

铁棍舞得跟风车似的,招招都往赵匡胤的要害打去。可赵匡胤却游刃有余,

他的盘龙棍比李存孝的铁棍细,却更灵活,只见他左躲右闪,棍影翻飞,时而横扫,

时而直刺,每一招都恰到好处,不仅化解了李存孝的攻击,还时不时发起反击,

逼得李存孝连连后退。五十个回合下来,李存孝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

握棍的手都在发抖。赵匡胤却依旧精神抖擞,他看准一个破绽,突然加快速度,

盘龙棍像毒蛇似的窜出去,缠住李存孝的铁棍,猛地往后一拉。李存孝没防备,

手里的铁棍“哐当”掉在地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赵匡胤的棍梢已经顶住了他的胸口。

“你输了。”赵匡胤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存孝愣了半天,

突然跪倒在地:“俺服了!小哥,你的棍法比俺厉害,俺认栽!

”周围的士兵瞬间爆发出欢呼声,柴荣从高台上跳下来,一把抓住赵匡胤的胳膊:“好小子,

有本事!从今天起,你就留在我身边当牙将,跟着我打仗!”赵匡胤心里一热,

跪倒在地:“谢将军提拔!末将定当冲锋在前,绝不辜负将军信任!”从此,

赵匡胤就跟着柴荣四处征战。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当了皇帝,

柴荣被封为晋王;没过几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就是周世宗。赵匡胤因为屡立战功,

职位一路飙升,从牙将升到殿前都虞候,最后竟成了殿前都点检——掌管后周最精锐的禁军,

手里握着能决定朝廷命运的兵权。他打仗有多狠?显德元年,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

柴荣亲自带兵出征,在高平遭遇敌军。战斗刚打响,后周的右军就被北汉军队冲垮,

士兵们像没头苍蝇似的乱跑,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就在这危急关头,

赵匡胤大喊一声:“主上都在前线拼命,我们岂能逃跑!”他带着自己手下的两百精锐,

举着盘龙棍就往北汉的中军大营冲。北汉的士兵见这伙人跟不要命似的,吓得纷纷后退,

赵匡胤一棍一个,愣是在敌军阵中杀开一条血路。北汉皇帝刘崇见了,

吓得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连忙下令撤军。赵匡胤率军追击,斩杀北汉大将张元徽,

还俘虏了三千多士兵——这一战,不仅救了柴荣,更让赵匡胤成了后周军队里的传奇。

还有一次,柴荣攻打南唐的寿州,城防坚固,打了三个月都没打下来。赵匡胤主动请战,

他带着五千士兵,趁着夜色偷偷渡过淮河,绕到寿州城后面。天刚亮,他就下令攻城,

南唐守军以为后周军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吓得魂飞魄散。赵匡胤亲自爬上云梯,

手里的盘龙棍把守军的刀枪都打飞,第一个登上城墙,大喊:“兄弟们,跟我冲!

”士兵们见将领这么勇猛,士气大振,跟着他杀进城里,很快就攻破了寿州。

柴荣亲自出城迎接,拍着赵匡胤的肩膀说:“要是没有你,这寿州不知道要打多久!

你真是我的左膀右臂啊!”这些年的征战,不仅让赵匡胤积累了战功,更让他攒下了人脉。

石守信、高怀德、赵普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跟他结下的生死交情。石守信是个直肠子,

每次打仗都跟在赵匡胤身边,喊着“赵哥去哪,我就去哪”;高怀德是将门之后,枪法厉害,

却佩服赵匡胤的为人,甘愿当他的副将;赵普脑子活,擅长谋划,赵匡胤遇到难题,

只要找赵普,准能想出办法。可谁也没想到,就在柴荣病重的时候,一场改变历史的风暴,

已经在赵匡胤的心里悄悄酝酿。第三章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显德六年,柴荣躺在病床上,

脸色苍白得像纸。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七岁的儿子柴宗训——这么小的孩子,

怎么能驾驭得了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他把赵匡胤叫到床前,拉着他的手,

声音虚弱却坚定:“匡胤,朕不行了。太子年幼,以后后周的江山,就靠你辅佐了。

你一定要守住这江山,别让百姓再遭战乱之苦。”赵匡胤跪在地上,眼泪直流:“陛下放心,

末将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负陛下所托!”柴荣点了点头,

又任命范质、王溥为宰相,辅佐柴宗训,随后就咽了气。柴宗训继位,就是周恭帝。

可赵匡胤心里清楚,这后周的江山,早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柴荣在的时候,还有人怕他,

现在皇帝年幼,那些藩镇节度使个个都跟饿狼似的,盯着京城这块肥肉;更别说,

禁军里的将领大多是他的人,大家早就私下里议论,说“点检当为天子”。

赵普第一个站出来劝他:“将军,如今主少国疑,人心浮动。您要是不早点做决断,

万一有其他藩镇先动手,不仅您会有性命之忧,整个天下都会再次陷入战乱!您想想,

您这些年打仗,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吗?只有您当了皇帝,才能定住这乱世!

”石守信、高怀德也跟着劝:“赵哥,我们跟着您出生入死,不是为了辅佐一个七岁的孩子!

您要是当皇帝,我们第一个支持您!要是有人敢反对,我们就替您砍了他!

”赵匡胤沉默了三天。他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觉得对不起柴荣的信任。

可他想起高平之战里,那些战死的士兵;想起寿州城里,

百姓们饿肚子的样子;想起母亲说的“不能让百姓再遭战乱”——他猛地一拍桌子:“好!

我当这个皇帝!但你们必须答应我,进城之后,不许伤害小皇帝和太后,不许劫掠百姓,

不许骚扰大臣!要是你们做不到,这皇帝我不当!”石守信等人连忙保证:“赵哥放心,

我们都听您的!谁敢违反,我们先收拾他!”显德七年正月初一,

边关传来急报——契丹和北汉又联合入侵了!小皇帝柴宗训和宰相范质、王溥吓得六神无主,

赶紧下令让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御敌。这正是赵匡胤等人计划好的——要夺权,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