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蜡丸和名单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雨声似乎更大了些,哗啦啦地笼罩着这方天地。

烛火跳动,在每个人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陈官员死死盯着狄仁杰,又缓缓将目光移回周承的尸体,移向那扇被撞坏的门,那紧闭的窗。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显然内心正经历着惊涛骇浪。

其他的举子们,有的瞠目结舌,有的若有所思,有的面露骇然,更有的眼神闪烁,不敢与狄仁杰对视。

“证……证据呢?”

一个干涩的声音响起,是那位先前呵斥狄仁杰的副考官,语气己远不如先前强硬,“纵使你推理得天花乱坠,若无实证,终究是臆测!

周大人为何要如此?

他贵为主考,前途无量,有何理由自寻死路,还要布下如此骇人听闻的迷局?”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环节到了。

他沉声道:“理由?

这正是我们需要寻找的。

周大人绝不会无故如此。

答案,或许就在这间值房之内。”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具冰冷的尸体,投向周承那只微微蜷曲的、至死未曾完全松开的右手。

“比如,”狄仁杰的声音带着一种引导性的力量,“周大人的右手。”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陈官员一个箭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扳开了周承僵硬的右手手指。

一枚被捏得几乎变形的、小指粗细的蜡丸,赫然滚落出来,掉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嗒”的一声。

所有人的呼吸,在这一刻停滞了。

蜡丸表面,似乎还沾染着一点殷红,不知是血,还是别的什么。

狄仁杰看着那枚蜡丸,轻声道:“看,考题的下一问,来了。”

那枚小小的、带着一抹刺眼殷红的蜡丸,滚落在青砖地面上,发出的轻响却如同惊雷,炸在每一个人心头。

所有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死死钉在那枚蜡丸上。

先前质疑狄仁杰的副考官张大了嘴,喉头滚动,却发不出一个音节。

京兆府的陈官员眼神一凛,猛地蹲下身,用一块绢布小心翼翼地将蜡丸拾起。

蜡丸入手微沉,表面光滑,除了那点疑似血迹的暗红,并无其他标记。

密室、诡异的***、少年惊世骇俗的推理、还有这死者紧握的蜡丸……这一切,交织成一张巨大而诡异的网,让在场所有饱读诗书、自诩才俊的举子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与迷茫。

陈官员深吸一口气,指间用力。

“咔哒。”

蜡丸应声碎裂,露出里面紧紧卷束的一小卷桑皮纸。

空气仿佛凝固了。

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陈官员缓缓展开纸卷时微微颤抖的手指。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纸上的内容,脸色骤然变得无比难看,先是难以置信的惊愕,随即是沉痛,最后化为一种混合着愤怒与后怕的铁青。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刀,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副考官,每一位吏员,最后,定格在狄仁杰脸上,眼神复杂无比。

“狄……狄仁杰,”陈官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你……上前来看。”

狄仁杰依言上前,接过那张轻飘飘却重逾千钧的纸卷。

上面的字迹潦草而急促,显然是仓促间写成,墨迹甚至有些洇开,但内容却清晰得令人窒息:“贡院非净地,科场藏污秽。

有人挟重金,欲篡龙门位。

名单藏砚底,铁证难抵赖。

吾身虽微末,岂容圣道毁?

唯以此残躯,叩阍鸣冤屈!

——周承绝笔”名单!

篡改科举结果!

这几个字像带着倒钩的鞭子,狠狠抽在所有人的神经上。

科举,国之基石,士子晋身之阶,若连这最后的公平都被玷污,将是动摇国本的大丑闻!

不等狄仁杰细想,陈官员己如一阵风般冲到周承的书案前。

案上笔墨纸砚井然,一方歙砚静静地搁在角落。

陈官员伸手抓起砚台,翻转。

砚台底部,赫然用同样的蜡封,贴着一片薄如蝉翼的绢布。

撕下绢布,上面用细密的朱砂小楷,写下了三个名字,以及对应的巨额银钱数目,还有一个模糊的、似乎是中间人的代号。

三个名字,如同三把烧红的铁钳,烫得陈官员几乎拿不住那片绢布。

其中两个,是长安城中有名的纨绔,家世显赫;而最后一个……“王元超?”

一个副考官失声惊呼,“他……他可是今科解元的热门!

文章锦绣,名声在外啊!”

举子中间顿时一片哗然!

震惊、愤怒、鄙夷、还有兔死狐悲的复杂情绪,如同沸水般翻滚。

若周承以死控诉属实,那这科举,这所谓的公平,岂非成了天大的笑话?

“难怪……难怪周大人要如此……”另一位副考官喃喃道,脸上血色尽褪,“他定是掌握了确凿证据,却又深知对方势力盘根错节,若按常理上奏,恐怕奏折未出贡院,便己石沉大海,甚至自身难保!

唯有以此……以此惊世骇俗之法,用生命点燃烽火,才能将这惊天黑幕,血淋淋地呈于光天化日之下!”

至此,周承“***构陷密室”的动机,似乎己昭然若揭。

他用最惨烈的方式,将自己变成了祭品,也将这贡院变成了审判台。

大部分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舞弊名单震慑,沉浸在巨大的冲击中。

然而,狄仁杰的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

他再次蹲下身,靠近周承的尸体,目光锐利如初。

不对。

还有哪里不对。

周承的绝笔信,解释了动机。

蜡丸和名单,提供了物证。

自己的推理,还原了手法。

一切似乎都严丝合缝。

但是……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周承右手的指尖。

除了蜡丸,那指甲缝隙里,似乎还残留着一点极细微的、不同于烛泪和墨迹的……淡黄色粉末?

非常少,几乎难以察觉。

他又看向那柄致命的短剑。

剑柄的洁净,符合他的推断。

可剑刃靠近护手的地方,似乎有一小道新鲜的、与其他部分磨损痕迹不太一致的……划痕?

还有,周承官袍的袖口内侧,靠近手腕的地方,有一小片不明显的、被什么硬物勾蹭起的丝线。

这些细节,在“***”的宏大叙事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几乎被完全忽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