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科举风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李昭的书房内。

他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笔尖在宣纸上缓缓移动,墨迹淋漓。

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是在深思熟虑。

自从皇帝李世民将改革科举制度的重任交给他,李昭便夜以继日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李昭的书房布置得简单而雅致,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古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他的目光不时从书卷上移开,望向窗外的庭院,那里的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思绪更加清晰。

他知道,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关键,但现行的制度过于偏重文学,忽视了实用知识的考察。

他想要打破这种局面,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朝廷,为国家效力。

但他也清楚,这样的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引起强烈的反对。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手指轻轻滑过那些古籍的脊背。

这些书籍中,有的记载了前朝的科举制度,有的则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

他需要从这些书籍中汲取智慧,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书房内,墨香与竹香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李昭的手指在书脊上轻轻滑动,感受着那些古籍的质感,仿佛能从中汲取到古人的智慧。

窗外的竹叶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如同自然的低语,给予他灵感。

李昭的心中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对即将进行的改革充满期待,渴望能够为国家选拔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也担心改革会引起的风波,甚至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和安全。

但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机会,他必须勇敢地面对。

他回到案前,再次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勾画改革的蓝图。

他的笔锋坚定而有力,每一笔都充满了决心。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改革方案,更是他对未来的承诺。

第二天,李昭带着他的改革方案走进了朝堂。

朝堂上,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

他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到大殿中央,向皇帝行礼。

“陛下,臣己拟定科举改革方案,请陛下过目。”

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回荡在朝堂之上。

皇帝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李昭开始详细阐述他的改革计划,包括增加算术、地理等实用科目,放宽考生出身限制等。

朝堂上,烛光摇曳,照在每一位官员的脸上,形成明暗交错的光影。

李昭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李昭的心中虽然紧张,但他的眼神坚定。

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建议都可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使命。

他一边讲述,一边观察着皇帝和大臣们的反应。

有的人眉头紧锁,有的人交头接耳,显然对他的提议有不同的看法。

当李昭提到放宽考生出身限制时,一位老臣突然站了出来,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王爷,您这是要颠覆祖宗的规矩吗?

科举本是选拔士族子弟,您却要让那些平民也能参加,这岂不是乱了纲常?”

李昭心中一紧,他知道,这场争议才刚刚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应对这场朝堂上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