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封上的尊严

红杞 墨柳石 2024-12-17 16:55:06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那天上午十点多,海澜办公室的门砰的一声被人撞开。

“主任呢?

华主任呢?

我找领导谈谈心!”

这句带着明显火药味儿的话,是从一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嘴里冲出来的。

一身洗得发白的兵团服说明他是一个标准的兵团战士。

他一把抓下头上同样洗得发白的军帽,那因激动而涨红的脸上,流露出压抑着的怨气和不甘。

“这位战友,领导到局里开会去了,有什么事能先和我说说吗?”

海澜连忙起身迎上前,亲切地问。

小伙子盯着她看了两眼,表情似乎有所缓和。

“我认识你,你也是知青,现在提干当官了。”

“没有没有!

我还是原来的兵团战士!

只不过工作变了一下。”

她说着也又仔细地看了看他。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是三连的周小虎对吧?

快坐下!”

“您还记得我?”

小伙子脸上闪过一个稍纵即逝的笑容。

“当然记得。

乌加河上的拼命三郎,国营农场第一年的三个先进生产者标兵之一,我还写过报道过你的先进事迹呢。”

海澜笑着说。

“我宁愿要一个五好战士的表彰,也不稀罕这个先进生产者标兵称号!”

刚刚***还没坐稳,他又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我就是想不通,好好的兵团怎么就一下子改成农场了?”

海澜有点意外,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当年我们是唱着军垦战歌,奔着中国人民******这个番号,来到内蒙古建设兵团,我是来当兵的,是***队伍里的一个战士。

这些年来,多苦多累我心甘情愿,可现在倒好,兵团番号没了,***也没了,我们一下子变成了农工,农工。

嗨!”

说到这里,他抡起拳头砸向桌面。

海澜见状心头一紧,下意识地往后仰了一下上身,怕玻璃板的碎渣溅起来伤到自己。

可他的拳头在最后时刻收住了力道,生生地僵在离桌面五六公分的地方,脸上瞬间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并使劲咬着牙关。

海澜赶紧上前一步,双手轻轻托住他的那只胳膊,缓缓地扶他坐下。

“你坐下慢慢说。”

她的手在他那只胳膊上轻轻捋了几下,“小周,能告诉我怎么对兵团改制又想不通了吗?”

十分关心地问道。

海澜亲切动听的声音,让顶着一脑门子官司的小周慢慢平静下来。

他喝了一口她递过来的水,急剧起伏的胸膛渐渐平复下来。

他好像感觉到海澜清澈透明的大眼睛里发出一束光波,柔柔地暖暖地掠过全身 ... ...“海干事,您是不知道啊——”说完他一声长叹,慢慢给海澜讲了探家遇到的一些烦心事。

原来小周到兵团的第二年,一首在市里粮食局当干部的父母,因为历史问题被战备疏散下放到远郊的一个小山村里。

在那个时候,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妹妹免不了遭到一些人的白眼。

为了摆脱习俗的压力,母亲让他的小妹妹逢人就说我哥哥是***,在内蒙当兵 ... ...那一次小周给家里写完信,正巧小卖部的信封卖完了,他就去找文书借。

文书笑着说:“你来晚了,我的信封也都被战友们拿走了。”

看他失落着急的样子,好心的战友悄悄打开锁着的抽屉,“看在你刚刚评上了五好战士的份上,我就犯把纪律,给你一个公用信笺吧。”

那次,他寄回家的信封上,赫然印着大红字体“中国人民******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缄” 的字样,比他每次用钢笔写的落款又大又醒目,着实让村里的人刮目相看了。

大妹妹在母亲给他的回信上,写了一句“哥哥你真棒!

同学和村里的人都夸我有个当***的哥哥,还是***的,同学们也都愿意和我玩了。

谢谢哥哥!”

此后,他每次写信,都要想方设法从文书那里讨要一个公用信封,实在没有,他就不寄信,哪怕等两三个月,也要用这个“好”信封。

改制以后,文书战友被选调当老师去了,连里的领导也都换了新人。

他寄给家里的两封信信封上没有了***的字样,村里也有人或多或少地听说了兵团改制的消息,几个自视高人一等的村民,又开始用尖刻的语言挖苦这家下放的城里人 ... ...这次临归队前,最小的妹妹仰着脸满怀期待地问他:“哥哥,你还是***里的兵吗?”

他心里微微一颤,弯腰抱起妹妹,紧紧贴着她的小脸儿坚定地说:“好妹妹,哥哥永远是毛主席的战士***的兵!”

听完这些情况,海澜觉得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她站了起来,给他添了点开水,又一次用双手拢住这个十六岁来兵团,六年评了西次五好战士的好战友的肩膀,声音轻轻颤抖着说:“小周,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更是百分之百地赞同你的说法,我们永远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

我相信,在国营农场,我们同样能完成屯垦戍边的重任 ... ... ”“海干事,您别说了,我能想通了!”

“小周,如果你还把我当成兵团战友的话,那就像以前一样叫我海澜姐吧!”

“海澜姐!”

小伙子有点热泪盈眶了,“我绝不给您丢脸!”

“好战友,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绝不给兵团战士丢脸!”

“海澜姐,再见!”

他挺首身板,给海澜认真地敬了个军礼,转身欲走。

“等等!”

海澜轻轻地喊住了他。

她从他刚才的讲述中,深切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信封,维系着小周全家的尊严。

所以,她不假思索打开柜门,“我这里还有一点兵团的信封,你拿去用吧!”

看着海澜递过来的一沓印着红色大字,自己几年来一个一个寄回家的熟悉的兵团公用信封,小周即刻眼放异彩,兴奋地在衣服上抹了抹双手,郑重其事地接过信封捧在手里,弯腰给海澜鞠了一个大躬,“谢谢海澜姐!

谢谢澜姐!”

,转身撒着欢跑了。

海澜追在后面,大声喊着“小周,你慢点 ... ... ”老科长回来后,海澜向他汇报了小周来访的情况,然后鼓起勇气小声说道:“科长,我有个建议,咱们是不是可以给兵团战士的家长们写一封***,再把兵团改制的目的意义和国营农场的发展前景给家长们介绍一下 ... ...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老科长笑着打断了。

“海澜,你真行!

看看这是什么。”

说着他从包里掏出一份材料递给了她。

海澜凝神一看,是上级发下来的《致农垦系统全体职工和家长的***》,里面再次详细讲述了兵团改制的必要性迫切性 ... ...“太好了太好了!”

放下材料,海澜不由地拍掌叫好。

“不过 ... ... 科长 ... ... ”老科长笑眯眯地盯着海澜略显紧张的脸,“不过什么?

快说吧!”

“不过这封信 ... ... ”看着老科长鼓励的目光,“不过我觉得这封信有点太宏观了,我想能不能把咱们场的具体情况给家长们说说,让他们放心 ... ... ”“好啊!

这事你就来办吧。

以咱场党委的名义给咱们团每个兵团战士的家长再写一封信,说咱自己的话 ... ... ”熬了一个通宵,海澜把一份***的草稿送到了党委领导们的面前。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

根据中央和各级党委的战略部署,您们的孩子己经由当年的兵团战士,转制成为我们国营农场的正式职工 ... ...我场北靠乌拉山,南濒黄河水,公铁交通方便,耕作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多,机械化程度高 ... ...我场多数干部是原兵团各级领导,与你们的儿女多年共同战天斗地,结下深厚友谊。

今后,我们一定更加关心爱护他们,努力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尽力为他们的学习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您们放心 ... ...... ...两封信发出后不久,场党委就陆续收到了一些家长的回信,其中一位北京知青的家长这样写道:尊敬的农场党委领导:收到你们的***,我们十分高兴。

从信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你们对孩子们的一片真情。

谢谢你们!

... ...希望今后你们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为孩子们的上学、招工、参军、提干、调动、病困退回城创造更多条件,提供更多方便,让更多的孩子们回到父母身边,这是我们多年来的最大心愿•••••相信你们不会让我们失望,我们和孩子将永远感激你们。

... ...一来一往,农场领导和家长的两封信,双方坦诚相见,推心置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 ...随后,海澜挤出更多的时间,骑着她的那辆旧自行车奔走在各个连队(现在叫分场了)。

由于工作关系,她在各分场都有一些好战友,大家互相信任,无话不谈。

看到有的战友完成当天任务后,提前回宿舍休息,并用小煤油炉津津有味地做着小锅饭,她夸张地使劲抽着鼻子,大声揶揄道:“好香啊,馋死我了!”

看到有的战友不再躲躲闪闪地成双结对出出进进的时候,她便用自己好听的声音,轻轻哼着“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 ... ” ,送上自己温馨的祝福;看到有的战友活没干完,她会悄悄地去帮上一把;看到有的战友身体不好,她会主动地上前问寒问暖;看到有的战友情绪低落,她会拉着对方散步谈心,解疑释惑。

在与兄弟姐妹们聊天交谈中,海澜婉转地诠释着兵团改制的目的意义,把自己知道的农场发展计划思路和领导对职工利益的考虑安排细细讲给大家听。

回到机关,她会把在下面看到听到的基层情况思想动态及时汇报给领导。

她知道,自己兵团战士的身份,有利于和战友们的接触和沟通,所以,她决心当好领导和大家的传声筒,努力为农场的和谐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海澜的这些表现,老科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虽然知道海澜入党之后可能就会调去电台工作,但他认为冲着这孩子的这些表现,也应该成全她这个愿望,帮助她早日加入党组织,去电台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工作。

“海澜,好好干吧!

你的表现领导都看得到,组织上也很满意,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 ... ”老科长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说得海澜有些不好意思。

她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科长,谢谢您!

我作得还不够。

而且 ... ... 我 ... ... 也有私心,我想早日入党,早日去电台实现自己的梦想 ... ... 不过,请您和组织放心,我只要在农场一天,就一定干好一天,绝不让党组织和您失望!”

“去电台也是为党工作,这不是什么私心。

你就继续努力吧,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谢谢您!

科长。

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希望 ... ... 请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海澜宣誓般地对老科长说。

当一九七六年第三次举国同悲的哀乐响起的时候,按照上级安排,在北京的追悼大会结束以后,县团级以上的单位要分别举行本单位的追悼大会,并由一把手致悼词。

党委领导几经斟酌,决定让海澜为毛主席撰写本单位的悼词。

还不是党员的海澜,怎么也想不到这么重要,这么光荣,这么艰巨的任务会落到自己身上。

她诚惶诚恐,不敢答应,没有勇气接受这个为党委起草重要文件的任务。

但是,全场上下的殷切期望,追悼会的迫在眉睫,又让她不能推辞,无法谢绝。

所以,她只能强忍悲痛,伏案疾书,把自己所知道的毛主席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详细写出;把这几天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全场干部群众男女老幼对伟大领袖的无比热爱和崇敬详细写出;把自己切身体验到的全国人民对毛主席逝世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心情和深深的怀念详细写出。

经过一个不眠之夜的精心组织反复推敲,她终于饱含热泪完成了这项绝无仅有的任务。

尽管她多次换上新的稿纸,但到最后,几乎每页交给领导的稿纸上都依然留有清晰的泪痕。

追悼会上,当党委书记兼场长念到悼词的最后部分,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革命,用沉痛但是铿锵有力的语气郑重表达了每个人的心声:“敬爱的毛主席,我们谨向您宣誓 ...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谨向您宣誓 ...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谨向您宣誓 ... ... ”... ...这是海澜凭借记忆,仿照当年苏共中央为列宁所致悼词的句式,精心写下的一串排比句 ... ...当天晚上,海澜把悼词原件郑重其事地放进文件袋归档。

然后,她再次拿起纸笔,给远方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书:父亲大人您好!

今天,在我场召开的毛主席追悼大会上,领导宣读了我为伟大领袖撰写的悼词 ... ... 这是我为场党委起草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表达了我们兵团战士(现在是国营农场新职工)和全场干部群众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

我现在一切都好,请您放心,我一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入党,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争取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 ...写完信找信封时,她发现上次给小周的兵团公用信封居然还落下一个,上面铅印的红色大字是那么醒目:中国人民******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缄。

她刚想把信塞进去,眼前又浮现出小周捧着那几个信封时的激动样子 ... ... 她想了想,便把自己手里这最后一个兵团公用信封夹进了一本书里。

她要把它留给小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