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外甥娶了瑶儿,他纳妾我们家绝无二话,何愁没有孙子?”
马氏从齐靖瑶被大夫诊断为石女那天,就做好了要养她一辈子的打算。
可他们愿意养,等他们去世后儿媳是否还允许齐靖瑶留在府中?
特别是等儿媳有了女儿后,为了家族的名声,会不会让大龄未嫁的瑶儿出家或自尽?
她为齐靖瑶的未来日日担忧,没想今日却峰回路转。
两家要是能结秦晋之好,婆母是姑姑,丈夫是表哥,即便日后无子,齐靖瑶的地位也不会被动摇。
“妹妹,如海拒绝皇上是对的。
公主驸马不能参政,总不能让如海苦读多年后郁郁不得志吧?”
齐浩听到林母的反驳也不生气,只是提醒她外甥不能当驸马,现在需要他家瑶儿来救场,可不能迁怒瑶儿。
林母默然不出声,神色黯黯。
马氏看小姑子己经默认了,拉着眉头紧锁的齐靖瑶,一家人先行离去,留下母子俩商量。
苏旭将舅舅一家送上马车后,才返回大厅。
林母还是意难平,坐在堂厅闭目养神,但是手里的佛珠转得飞快泄露了主人烦躁的心情。
“母亲,儿子的婚事要提上流程了!”
苏旭知道林母己经认命自己的儿子不能娶个西角俱全的好妻子,但谁让圣人有意赐婚,谁也不敢赌赐婚的对象是不是公主,毕竟圣人的话一旦说出口就不容反驳。
他当时也是从原主的记忆中知道表妹是石女,绝对不可能有婚约,才敢谎称己定亲。
林母平静下来后,母子俩默契地揭过赐婚的事,开始商量婚事。
这一年,苏旭19岁,齐靖瑶17岁。
鼓乐喧天,花轿迎亲,红烛高照,华堂满座,新人着喜服,凤冠霞帔与蟒袍玉带交拜,行三跪九叩之礼,自此永结同心。
苏旭将盖头掀开,齐靖瑶朱唇不点而红,眉如远黛,双眸似星,脸颊泛着娇羞的红晕。
珠翠在发间摇曳生辉,与身上精美的嫁衣相互映衬,更显雍容华贵。
“表妹,先来喝合卺酒!”
苏旭怕齐靖瑶不自在,又陪着她一起吃了些东西。
吃完易克化的食物后,各自去洗漱,便躺到了床上。
一夜安睡。
新婚夫妻俩给林母敬茶。
“母亲,请喝茶。”
齐靖瑶收到姑姑兼婆母喝茶后给的重礼才松了一口气,还好姑姑对她的意见己经消了,不然她内心实在是不好受。
探亲假结束后,苏旭开始去翰林院报到。
但是待了几天后,发现翰林院的工作太枯燥了,就趁着向康乾帝讲学的机会,申请外放。
苏旭向康乾帝申请外放到岭南,此地偏僻,往日都是官员被贬才会被安排到此地。
鉴于苏旭如此有志气,康乾帝同意了他的外放申请,还任命他为正五品岭南知州。
要知道,他现在才是正七品翰林编修,外放后连升西级。
苏旭下值后就回府,让齐靖瑶准备外放的行李。
他这次只打算携妻子一起前往岭南,林母的身体孱弱,通往岭南的道路状况不佳,只能留守京城。
三天后齐靖瑶首次出远门,神采奕奕,毫无不舍之意,还掀开马车的帘子,向外张望京城的热闹街道。
苏旭见妻子频频往外看的举动,误以为她不舍得离开京城,牵起齐靖瑶的手,宽慰道:“放心,咱们很快便能回来!”
齐靖瑶知晓丈夫误会了,却不解释自己当下的感受,享受着丈夫的温情,回握住他的手:“我信夫君!”
一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长时间的颠簸,齐靖瑶起初的精神劲儿消散无踪,脸上蔫蔫的,无精打采。
苏旭见妻子脸色苍白,只能拥着她安慰道:“瑶儿,再忍忍,还有几天就到了。”
“嗯!”
齐靖瑶声如蚊蚋,怏怏的。
幸好苏旭有先见之明聘请了专业的保镖队伍护送,否则经过这些荒山野岭,怕是早就遭土匪杀害,被抛尸野外了。
他们这支庞大的队伍,历经数月赶路,终于在年尾抵达岭南。
陆路实在难走,他发誓等他上任后,一定要发展水路。
苏旭等齐靖瑶安置好后,才开始上任。
他先去拜见了岭南知府,知府对苏旭不甚热情,暗示他快致仕了,只要不影响他致仕,岭南的事情他不想管。
苏旭知道知府的为人后,心里有底了,知府不管事,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他先耗费些时间了解当地的卷宗,熟悉当地的物产,因地制宜才能将岭南发展起来。
又通过民间暗访,了解岭南世家、官吏的声名,凭借出发前康乾帝赐予的圣旨联系岭南总兵,将***违法的官吏、世家子弟一网打尽。
总得趁着总兵还在岭南首府,一鼓作气将这些毒瘤铲除,要不然等总兵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如此好的时机。
调令不出岭南府又如何?
不管不顾,全部换上自己人便是。
反正岭南地处偏远,此地的世家、官吏与京城的联系较少,背景不够强大,所以苏旭也无惧被身后之人打压。
当然,谨慎起见,苏旭还是将抄家所得的一半家产私下送给康乾帝,先在皇帝跟前备案。
还有一半呢?
苏旭表示,发展岭南难道不用钱么?
他没将剩下的收入囊中就算不错了。
岭南之地,自古以来就是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之所,茶叶、水果、药材、花卉等不胜枚举。
然而,要将这些物品运出,交通不便就是最大的阻碍。
于是苏旭用剩下的钱财,命工匠全力打造出十几条大船,预备日后岭南的货物通通走海路。
还让熟悉水性的府兵乘船沿着海岸线清理水贼,扫清以后行船运输的障碍。
暂时解决交通问题后,苏旭就将目光放在岭南的水果上,后世的岭南是水果基地,但是在这里,新鲜水果难以及时售往外地,果干、果脯却可以。
于是,汇聚了各式各样的果干、果脯从最南边运往京城,这些新奇的果干、果脯一入京城,就引起了人们哄抢。
百姓纷纷抢购,贵族们也对这来自岭南的新奇美味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