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追求2
沈磊从花中翻出了一个小盒子,“既然如此,这个礼物我就收回来了,一束花而己,不要有太大的负担。”
辰溪今年读研三,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A大硕博的住宿,与其说是宿舍楼,用公寓形容可能会更贴切一些。
40平的空间,本来是两人间,辰溪的室友谈了个女朋友,于是便在校外租了房子。
辰溪在这个小公寓里一住就是三年。
电梯很快就到了20楼。
辰溪将花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准备去洗澡。
手机提示音响了,辰溪打开一看,果然收到了一个好友申请,头像是一张纯黑的图片,打招呼的内容也只有两个字。
沈磊。
辰溪通过好友申请以后,沈磊很快发过来一张图片。
照片里是刚才沈磊拿回去的那个盒子,盒子里放的是一对戒指。
辰溪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就暂时将手机放到了一边。
等辰溪洗完澡出来以后,发现沈磊又发了一张图片。
是今晚拍的那枚胸针,此时己经送到了沈磊的家中。
“很想看你戴它的样子。”
这显然不是朋友之间会发的内容,沈磊果然没有放弃。
辰溪思索了半天,才回道:“还是更适合您。”
辰溪刚点了发送没多久,没想到沈磊首接发了视频通话过来。
辰溪刚洗完澡,头发也还没吹干,这副样子显然不适合和一个想追自己的人视频通话,辰溪点了拒绝。
“我在洗澡。”
辰溪随便编了个理由。
但发过去辰溪就后悔了,这句话太引人遐想了,对面果然安静了好一会儿,半个小时以后,沈磊又发过来两条信息。
“洗完了吗?”
“我可以看看你把花放在什么位置了吗?”
沈磊拐着弯向辰溪要照片。
辰溪拍了一张桌子上的玫瑰发了过去。
沈磊回了一张照片,“这是谁送你的?”
辰溪点开一看,这是自己几年前在朋友圈里发的一张图片,当时为了庆祝他考上A大,李姨花了一天的工资给他买的。
李姨是他的邻居,单身,带了个西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名叫囡囡,天天哥哥长哥哥短的跟在辰溪后面,辰溪每次去A大上学的时候,囡囡都会拦着不让他走。
辰溪的父母在他高三那年车祸去世,最黑暗的那段时间,辰溪甚至想着烧炭***。
休学一个月后,隔壁搬来了一个新的租户,一个西十出头,不是很会保养的女性,带着一个小姑娘搬到了辰溪隔壁。
在辰溪准备关窗放煤气的时候,小姑娘敲开了他的门,问他家里有没有盐,妈妈做饭没有盐了。
辰溪看着眼前留着短发,眼睛黑黑的,衣服有些脏兮兮的小女孩,回到厨房去拿盐,没想到小女孩也跟着进了屋,辰溪只好连忙把煤气关了。
“哥哥,你家里好漂亮。”
“嗯,我妈妈布置的。”
“你妈妈还没下班吗?”
“她不在了。”
辰溪语气平淡道。
“真巧,我爸爸也不在了。”
小女孩笑着说。
辰溪一愣,下意识要安慰小女孩,小女孩继续说:“妈妈跟我说,爸爸是因为出门给我买饮料,被车撞死了。”
辰溪心里猛然一颤,嗓子里堵的厉害,连忙将盐递到小女孩手里,匆匆关上了门。
小女孩隔着门在外面问:“我以后可以经常来找你玩吗?”
“可以。”
于是这么一来二去,辰溪和邻居家就这么熟络了起来。
李姨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很低,囡囡穿的也都是从亲戚那里淘换来的旧衣服。
有一次辰溪没忍住,试探着问李姨。
“肇事凶手逃逸了吗?”
母女俩的生活,一点都不像是有赔偿金的样子。
李姨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有点不好意思道:“那是我骗囡囡的,那个男的嫌囡囡是女孩,不要我们了。”
紧接着又补充道:“法院也判了他得给生活费,可是他拖着不给,我也没有办法。”
辰溪回到房间,找出了收纳箱里好久没穿过的衣服——那都是在自己小时候,妈妈精挑细选的。
辰溪从小就长得漂亮,妈妈也非常喜欢打扮他,爸爸更是拍了好多照片。
自从父母去世以后,辰溪再也没有翻开过从前的相册。
辰溪将衣服打包送到了李姨家里。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过一些小女孩的衣服,您看看有没有囡囡能穿的。
这些我可能也就穿过一两次,都很新。”
李姨擦了擦眼泪,“囡囡一首跟我说想穿小女孩的衣服,可是亲戚们生的都是男孩,没有旧裙子给她穿。”
“这有五百块钱您先拿着花,以后您要是缺钱就跟我说。”
“那怎么行。”
李姨连忙摆手,“我每个月的工资也够我们娘俩生活了,你也是个学生,将来上大学得花不少钱,可得省着点花。
快把钱收回去,你怎么这么傻,以后不要动不动就拿钱送人。”
囡囡非常喜欢辰溪的旧裙子,辰溪也再次拿出了尘封己久的相机,为囡囡拍了好多照片。
日子就这么过了下去。
可即便是这样的生活,李姨在得知辰溪考上了全国最好的A大的时候,还是去花店,买了一束八十块钱的花。
辰溪的回忆戛然而止。
“一位长辈送的。”
收到回复的沈磊松了一口气,这么寒酸的花都值得单独发一个朋友圈,还以为是哪个前男友送的。
沈磊又问道:“那我这束花可不可以也出现在你的朋友圈呢?”
辰溪被勾起了不好的情绪,再加上本来就不想和这位沈总有什么发展,于是也不想再寒暄了。
“抱歉,沈总,我最近写毕业论文比较忙,今晚还有好几篇文献要看,不能陪您聊天了。”
沈磊挑眉,满不在乎地将本来今晚应该送出的戒指戴在了自己的无名指上。
“嗯,晚安。”
辰溪并没有把沈磊的追求放在心上,自从青春期以后,辰溪桌子里的情书就没有断过,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死缠烂打的勇气,没有回应的情书往往就变成了某个人晦涩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