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要揽功,真不要脸
办公室里弥漫着廉价咖啡的苦涩气息,混合着老旧空调散发出的金属味道。
九十年代的办公环境远比他记忆中要简陋得多。
"叮铃铃..."座机电话突兀地响起。
"小江,来我办公室一趟。
"电话那头传来张科长特有的沙哑嗓音以及剧烈的咳嗽声。
江永轻轻推开科长办公室的门,褐色的烟雾像帘子一样笼罩着整个房间。
张科长正坐在那张咯吱作响的老板椅上,手里夹着一支红梅香烟,烟灰缸里己经堆满了烟蒂。
办公桌上摆着一个褪了色的搪瓷茶缸,里面的茶水己经凉透,漂浮着几片茶叶。
张科长刚刚掐灭了一根烟,接着就又点燃了一根。
烟雾缭绕中,除了张科长,李明也在场。
李明,三十出头,技术科的骨干,是前世在江永离开税务局之前,最让他头疼的人物之一。
此人干事不多,却喜欢将功劳好处往自己身上揽。
"坐。
"张科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上周的事情,局里很重视。
局长提议要组建一个项目组,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江永点点头。
他知道张科长指的是他修复系统的事。
"我觉得吧,"张科长深吸了一口烟,烟雾从他发黄的牙缝中缓缓吐出。
他习惯性地用右手食指敲打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老毛病。
办公室里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阳光透过脏兮兮的百叶窗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条状的阴影。
"你和李明搭档挺合适。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江永和李明之间来回扫视,"你负责技术方案,他来做具体实施。
这样分工...嗯..."他又吸了一口烟,像是在斟酌用词,"这样分工能发挥各自的长处。
"李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好的。
"江永平静地说。
他太了解李明了,这个人表面对任何人都很恭敬,实际上处处和他作对。
前世,美国专家将系统修复好之后,运维工作就交给江永来负责了。
系统的运维很轻松,李明见运维工作轻松省事,便偷偷潜入机房,在系统中植入了病毒,让系统再次出现故障,让江永受到批评并调离税务系统的运维工作,然后他接手。
不知道这次会搞出什么幺蛾子。
当年好多事情,江永都是一再忍让,却导致李明得寸进尺,认为江永好欺负,现在重生回来,江永决定不再惯着他。
这次他们俩的合作正好要让他暴露暴露本性。
走出科长办公室,李明快步跟上江永,西装外套的扣子绷得紧紧的,显得有些刻意。
他压低声音,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江永,方案是你提出来的。
"他不自觉地搓着手,身体微微前倾,"你赶紧把详细的方案搞出来。
"说到这里,他左右张望了一下,确保走廊上没有其他人,声音压得更低了:"演示工作就交给我。
你也知道,我在领导面前比较有经验。
"他拍了拍江永的肩膀,那动作显得过分亲热,"咱们的任务可是很重啊。
"最后一句话说完,他还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脸上的笑容让江永莫名感到不舒服。
江永转身,看着李明故作真诚的表情,心中冷笑。
一周后,江永将方案交给李明。
李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手里把玩着江永刚刚交给他的文件夹。
文件夹很薄,里面只有寥寥十几页纸。
这是江永花了一个星期写出来的系统改造方案,却简单得让李明有些意外。
李明的目光在那些页面上逡巡,嘴角渐渐浮现出一丝不屑的笑意。
这份方案虽然框架完整,但处处显得粗糙,很多关键技术细节都一笔带过,完全不像是能够修复Oracle系统的高手会写出来的东西。
"这小子,是不是太托大了?
"李明咬着指甲想道,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性动作。
他将目光投向对面的座位,不自觉地眯起眼睛。
办公室里的老式日光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偶尔还会闪烁几下。
空调外机的震动声透过墙壁传来,让他烦躁的心情更加难以平复。
他习惯性地整理了一下领带,手指在桌面上不停地敲打着,发出细微的噪音。
此刻的江永正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不时还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阳光从江永身后的窗户斜射进来,在他的身影周围镀上一层金边。
这个画面让李明感到一阵烦躁。
自从江永修复了系统故障,整个技术科的风向就变了。
以前,大家有什么技术问题都会来找他这个"老资格"请教。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围着江永转。
"不过是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李明咬了咬牙。
他想起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在技术科站稳脚跟的。
十年前,他从技术学校毕业,进入税务局时也不过是个普通职员。
但他深谙职场之道,懂得讨好领导,懂得在关键时刻表现自己,更懂得如何把功劳归于己身。
正是凭借这些"本事",他才在短短几年内成为技术科的骨干。
科里的大小项目,都少不了他的参与。
每次项目完成,他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而现在,这个平衡被打破了。
李明的目光落在江永桌上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上。
"到底在写些什么?
"李明暗自琢磨。
这时,张科长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经过江永的座位时停下脚步:"小江,方案写得怎么样了?
""己经交给李哥了。
"江永头也不抬地说。
张科长点点头:"那就好。
这次可是省厅领导都要来,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听到"省厅领导"这西个字,李明的眼睛亮了起来。
他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如果这次演示成功,必定会有一大笔项目经费批下来。
而经费,就意味着机会。
送走张科长后,李明的思绪更加活跃起来。
他开始仔细回想江永修复系统时的每个细节。
当时的场景他记得很清楚:三位专家束手无策的问题,江永只用了短短十分钟就解决了。
这说明江永确实有真本事。
"可是..."李明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为什么会给我这么一份粗糙的方案?
"阳光渐渐西斜,办公室里的人一个个离开。
李明依然坐在位置上,盯着那份方案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