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杨磊拜师:邂逅蔡邕与佳人蔡琰
他琢磨来琢磨去,决定去拜蔡邕为师。
蔡邕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学者,要是能跟他学习,那可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了。
杨磊走在去蔡府的路上,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他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琢磨:“蔡邕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会瞧得上我吗?
要是他不收我,那可咋办?”
想着想着,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好不容易到了蔡府门口,杨磊深吸一口气,上前敲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小厮探出头来:“你是何人?
来蔡府何事?”
杨磊赶紧作揖:“小哥,我是杨磊,久仰蔡公大名,特来求见,想拜蔡公为师。”
小厮打量了他一下,说道:“那你在这儿等着,我去通报一声。”
过了一会儿,小厮出来了:“公子,蔡公让你进去。”
杨磊忙道谢,然后跟着小厮进了蔡府。
一进府,他就被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给包围了。
到处都是古籍、字画,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墨香。
杨磊见到蔡邕后,恭敬地行了个大礼:“晚辈杨磊,拜见蔡公。”
蔡邕坐在椅子上,微微点头:“起来吧,你为何想拜我为师?”
杨磊首起身,说道:“蔡公,晚辈深知这乱世之中,学问如明灯,能照亮前行之路。
您的学识如浩瀚之海,晚辈渴望在您的教诲下学习知识,明辨事理。”
蔡邕笑了笑:“哼,如今这世道,多是些追名逐利之徒,你倒是会说些漂亮话。
那你说说,你对学问有何见解?”
杨磊清了清嗓子,说道:“蔡公,晚辈以为学问不只是书上的文字,更是能应用于世间的道理。
比如这乱世,学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百姓之苦,找到安邦定国之法。
而且,学问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传承先辈之智慧,开启后人之新篇。”
蔡邕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有这样独特的见解,于是又问道:“那你觉得当今之世,最需要什么样的学问?”
杨磊想了想,回答道:“蔡公,晚辈觉得如今战乱频繁,民生艰难。
军事之学可保家卫国,农学可使百姓饱腹,还有治理之学,能让地方安定。
这些学问都极为重要。”
蔡邕听后,哈哈大笑:“好!
好!
你这小子,有几分见识。
也罢,我就收你为徒。”
杨磊大喜过望,连忙跪地磕头:“多谢蔡公!”
就这样,杨磊在蔡府开始了学习。
有一天,他正在院子里诵读古籍,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
那琴声就像山间的清泉,缓缓流淌在空气中,又像是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拨动着人的心弦。
杨磊忍不住顺着琴声走去,来到了一个花园旁边。
只见一位女子正在亭中抚琴,那女子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宛如仙女下凡。
杨磊一下子就看呆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蔡琰正沉浸在自己的琴声中,突然感觉到有人在看她。
她抬起头,目光正好与杨磊的目光交汇。
那一刻,杨磊觉得自己的心跳都快停止了,他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眼睛,就像藏着星辰大海。
蔡琰微微皱眉,有些不悦:“你是何人?
为何在此偷看?”
杨磊这才回过神来,脸一下子就红了,结结巴巴地说:“姑娘,对……对不起。
我是杨磊,是蔡公的弟子,听到琴声,不知不觉就走过来了,并非有意冒犯。”
蔡琰打量了他一下,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原来你就是父亲新收的弟子。
我是蔡琰,你也懂琴?”
杨磊连忙摆手:“我对琴只是略知一二,姑娘的琴艺如此高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蔡琰微微一笑:“是吗?
那你说说,我这琴声如何?”
杨磊想了想,说道:“姑娘的琴声,初听如春风拂面,轻柔舒缓,让人心情愉悦。
再听,又似有万般情思蕴含其中,或喜或悲,似有故事。”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你倒是有些不同,一般人可听不出这些。
你说有故事,那你说说,是什么故事?”
杨磊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姑娘,我只是胡乱猜测。
这琴声中,似乎有对这乱世的无奈,也有对美好之向往,就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鸟儿,渴望着自由的天空。”
蔡琰轻轻点头:“你竟能听出这些,看来你并非平庸之辈。
你从何处来?
为何要拜父亲为师?”
杨磊便把自己的经历简单说了一下,当然,穿越的事儿他可没说。
他只说自己是杨彪之子,渴望知识,希望能在这乱世中有所作为。
蔡琰听后,对他更感兴趣了:“原来你是杨公子,难怪有这样的见识。
这乱世之中,人人自危,你却有此抱负,实属难得。”
从那以后,杨磊和蔡琰经常在蔡府相遇。
每次见面,两人都会聊上几句。
有一次,蔡琰拿着一本古籍,对杨磊说:“杨公子,这本古籍有些地方我不太理解,你能帮我看看吗?”
杨磊接过古籍,看了看,然后耐心地给蔡琰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蔡琰能闻到杨磊身上淡淡的书卷气,杨磊也能感受到蔡琰轻柔的呼吸。
杨磊笑着说:“蔡姑娘,你如此聪慧,只是有些地方被这古籍的表述迷惑了。
你看这里,其实它是用了一种隐喻的手法。”
蔡琰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杨公子,你真聪明。”
杨磊有些不好意思:“姑娘过奖了,我只是多读了些书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悄然滋长。
有一天,蔡琰在花园里赏花,杨磊走过去,笑着说:“蔡姑娘,你比这花儿还美呢。”
蔡琰红着脸说:“杨公子,你就会说些甜言蜜语。”
杨磊认真地说:“姑娘,我说的是真心话。
在我心里,你就像这乱世中的一朵奇葩,美丽而坚韧。”
蔡琰低下头,轻声说:“杨公子,你可知,在这乱世,我们的感情或许会面临很多困难。”
杨磊握住蔡琰的手:“姑娘,我不怕。
不管有多少困难,我都想和你一起面对。
这乱世虽乱,但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幸福。”
蔡琰抬起头,看着杨磊坚定的眼神,眼中闪着泪花:“杨公子,有你这句话,我便安心了。”
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蔡府中的一些人开始议论纷纷,觉得杨磊和蔡琰走得太近了。
有个丫鬟偷偷对另一个丫鬟说:“你看那杨公子和小姐,天天在一起,这成何体统。
要是被老爷知道了,可不得了。”
另一个丫鬟点头:“是啊,毕竟小姐身份尊贵,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对小姐的名声可不好。”
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到了蔡邕的耳朵里。
蔡邕把蔡琰叫到书房,严肃地问:“琰儿,我听说你和杨磊走得很近,可有此事?”
蔡琰有些紧张:“父亲,女儿和杨公子只是一起探讨学问,并无其他。”
蔡邕皱着眉头:“琰儿,你是我的女儿,你的名声很重要。
这乱世之中,人心复杂,你不能被感情冲昏了头脑。”
蔡琰着急地说:“父亲,杨公子是个好人,他对女儿是真心的。”
蔡邕叹了口气:“我知道杨磊这孩子有几分才华,但你们的事,我还得再考虑考虑。”
杨磊也察觉到了周围的异样,他找到蔡琰,安慰她说:“姑娘,别怕。
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和你一起面对。
我们光明正大,没什么可担心的。”
蔡琰靠在杨磊怀里,轻声说:“杨公子,我相信你。”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杨磊和蔡琰的感情变得更加坚定,他们决定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而杨磊也在蔡府继续努力学习,他知道,只有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在这乱世中保护自己心爱的人,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和蔡琰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的歌,在这乱世中奏响,充满了希望与爱意。
杨磊在学习的过程中,还结识了蔡邕的一些朋友和弟子。
有一次,蔡邕举办了一场文人聚会,邀请了很多有名望的人。
杨磊在聚会上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老态龙钟但眼神犀利的学者,有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才子。
大家在聚会上谈诗论文,气氛热烈。
一位老者看着杨磊,笑着问:“你就是杨磊?
听说你是蔡邕新收的弟子,你有什么过人之处啊?”
杨磊谦逊地回答:“晚辈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对学问有一颗敬畏之心,希望能在蔡公的教诲下多学些知识。”
另一个年轻才子却有些不屑:“哼,如今这世道,拜名师的人多了去了,可真正有学问的没几个。”
杨磊看着他,微笑着说:“兄台所言极是,但学问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为百姓谋福祉的。
我不敢说自己有学问,但我会努力学习,让学问在这乱世中发挥作用。”
杨磊的回答让在场的一些人点头称赞,那年轻才子也有些不好意思,不再说话。
蔡邕在一旁看着,心中暗暗欣慰。
他知道,自己收杨磊为徒是个正确的决定。
在聚会上,杨磊还展示了自己对一些古籍新的理解和解读,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回到蔡府后,蔡琰对杨磊说:“杨公子,你今天在聚会上的表现真是太棒了。
你看那些人,一开始还小瞧你,后来都被你折服了。”
杨磊笑着说:“姑娘,我不在乎他们的看法,我只是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分享出来,也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
蔡琰点头:“你有这样的心态,真的很好。
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下局势越来越动荡。
杨磊在蔡府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对局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知道,自己不能一首躲在蔡府这个避风港里,他要出去闯荡,为这乱世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他又舍不得蔡琰,他不知道自己离开后,两人的感情会何去何从。
有一天,杨磊和蔡琰在花园里散步,杨磊犹豫了很久,还是对蔡琰说:“姑娘,我有话想对你说。”
蔡琰看着他,笑着说:“杨公子,你有什么话就说吧,你这样吞吞吐吐的,可不像你。”
杨磊深吸一口气:“姑娘,如今这天下大乱,我不能再这样安稳地待在蔡府了。
我想去外面闯荡,为百姓做点事。”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忧伤:“我知道你有这样的抱负,我也不想成为你的羁绊。
只是,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杨磊握住蔡琰的手:“姑娘,我也舍不得你。
但我答应你,我一定会回来找你。
等这乱世平定,我就来娶你。”
蔡琰流着泪点头:“杨公子,你一定要平安归来。
我会在这儿等你。”
两人相拥而泣,他们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但他们的感情,就像这乱世中的一颗明珠,永不磨灭。
杨磊在蔡府又待了一些日子,准备好一切后,他告别了蔡邕和蔡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他带着在蔡府学到的知识和对蔡琰的思念,向着那乱世的深处走去,去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而蔡琰则留在蔡府,每天都在为杨磊祈祷,希望他能平安归来,希望他们的爱情能经得起这乱世的考验。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