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尸首被一卷破草席裹着,父亲没有表示,也没有看阿娘最后一眼。
崔氏在院外一脸嫌弃,她叫几个小厮将阿娘的遗体赶快埋了。随后离开了那个冷冷清清的别院。
陆尧卿在外面看着热闹,他嬉皮笑脸看着别院发生的一切,好像在看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陆鸾卿对陆尧卿说:“尧儿,你不要看这些东西,太过失礼了。”
崔氏道:“小孩子家家的,看这些肮脏玩意,会惹上不干净的东西。鸾卿,快把你尧儿带走。”
“弟弟,走了,这里恐怕不太干净。”陆鸾卿抱着陆尧卿。
“我不走,娘讨厌的那个女人死了,我要看。”陆尧卿大声嚷道。
崔氏心里有些窃喜,但是依旧叫陆鸾卿将陆尧卿带回房。
陆鸾卿软硬兼施,连忙将依依不舍的陆尧卿哄走。
一群粗鲁的小厮们闯进偏院,拿着铁锹铲子,当即就要把阿娘的遗体抬出去埋了。
陆与安对那些抬走阿娘的小厮说道:“求求你们,你们…不要带我阿娘走。”
可是没有人理她,大家自顾自听从崔氏的吩咐。
“求求你们,不要带走她,我会以后一定会报答你们的。”陆与安带着哭腔,却没落下一滴泪。
小厮们烦了,其中一个人给了她一巴掌。
陆与安瘦削而白皙的脸浮现红色印痕。
陆与安依旧求着带头的小厮,小厮一把将她推开。她紧紧抱住小厮的腿,不让他把阿娘带走。
小厮狠狠踹了她一脚,骂了句***,吐了一口唾沫。
力量过于悬殊,陆与安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反抗,她只能远远跟在小厮身后,看着他们把阿娘带到何处。
小厮从僻静小路走到一处荒野,小厮们扛着铁锹铲子,放下草席裹着的阿娘。
他们在此,哼哧哼哧挖了一个深且大的洞,随意把阿娘的尸首丢了进去,接着草草掩埋了她。
黑色的泥土一点一点落在阿娘身上,渐渐地将她覆盖,直到她消失,仿佛她从未来过。
将阿娘埋了之后,小厮们擦了擦身上的汗,便纷纷散去,准备回去找崔氏讨要银钱。
只留下陆与安在原地沉默,她跪在地上,用手刨开地面的泥,她的指甲嵌入泥土和沙砾,挖了多时,她的手指已经麻木。
挖累了,陆与安双手捂着脸,掩面落泪。她就这样孤身一人在荒地里哭了许久。
“我不能哭的,可是阿娘,我一个人真的好怕。”陆与安无助而惶恐。
荒野空旷无人,连风吹过的声音都能清晰听见。
突然,陆与安身后传来脚步声,她有些害怕,起身准备马上离开。
“女郎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一个清澈温润的声音询问她。
陆与安转头,对面是一个清隽白皙的少年,估计十七八岁左右,穿着灰色粗布麻衣,身形纤细修长。
对面少年也看到了陆与安,他看到陆与安的头发散乱,脸上一片手掌红痕,晶亮的眼眸挂着泪珠。
眼前的儒雅少年让陆与安恍惚了一瞬间,随后她立刻保持警惕。
这少年郎虽然不像什么坏人,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陆与安心道
“与公子无关。”陆与安冷冷道。
“我在此地听了女郎半个时辰的啜泣声。想必女郎遇到什么难事。”少年郎认真地说。
“人活世上自然会有各种不得已的苦楚,公子何须多问,我的事和公子并无关系。”陆与安回答道,并不直言她的事情。
“请女郎恕在下失礼,女郎若有难事告知,在下自当尽力相助。”少年温言。
“在下元景,是今年进京参与春闱的学子。”说着元景慢慢走近陆与安。
陆与安心道,他或许是清河元氏的世家公子,或许可以……
陆与安有些出神,元景看着陆与安,他微微一笑,如春日之阳。
“只是清河元氏的旁支,早已经没落了。”元景好像看穿了陆与安的心思。
陆与安有些失望,面前这人只是一介寒士,连功名都没有,怎么帮她,求人不如求己。
陆与安没有理会元景,而是默默解下发带,系在旁边的树干上,并在树干做了标记。
终有一日,她要回到这里,重新安葬阿娘。到时,她必以仇人的命祭奠她的阿娘。
“女郎这是在做什么?”元景看着陆与安的侧脸。
她侧脸的红痕更明显了,白皙的脸上一道道指印。
“嘘,我阿娘就睡在下面呢,别吵到她。”陆与安将脸靠在树干上。
“你阿娘她?”元景疑惑问道。
“她去了,就埋在这呢。等我有能力了,我会把她安葬到有青山绿水的地方。”陆与安道。
“你不害怕吗,我阿娘的尸首就埋在下面。”陆与安问元景。
“不怕,想来女郎的母亲生前是个极好的人。”元景答道。
“是。”
陆与安捂着脸,微微啜泣。
元景有些悲悯的看着此情此景,他同样阿娘早逝,他能明白她此刻的心情。
他很想安慰她,可是一切语言在此刻都是苍白无力的,他静静看着她。
时间凝滞,两个人静静的停留在原地。
陆与安她仔细地想,她要先离开阿娘,回去从长计议,才能报复陆家的人。
陆与安准备再回到陆家,若不能攀附权贵为阿娘报仇,她愿与陆家人同归于尽。
她擦了擦眼泪,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准备离开这个地方。
“女郎要去哪?”元景问道。
“回去。”陆与安冷冷道。
“请女郎恕元景失礼,但元景从不轻言承诺,既然说要帮女郎,君子一诺,关山无阻。”元景道。
“敢问公子,该如何相助?”陆与安看着元景。
“待他日登科,景,定能相助。”元景回应陆与安的目光。
“若公子助我,我必结草衔环报之。”陆与安话头一转。
“不过公子还是先想想怎么样保全自己吧!”说罢,她头也不回的离开。
望着陆与安的背影,元景在她身后喊道:“杏榜放榜的第二日,我在此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