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邻里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夜里的杜雪兰果然翻来覆去睡不着,“娘亲,你睡着了吗?”

“没有。”

杜氏翻过身子搂着杜雪兰,帮她把被角掖好。

“娘亲,我想跟你说个事儿。”

“什么事儿呢?”

“我那天捡到一个簪子,看样子是值点钱,不如我们明天去兮無城里给变卖了吧?”

“好。”

杜氏很温柔的答应道。

轻轻的拍了拍杜雪兰,“兰儿,那你要快些睡,明天呢我们就进城。”

杜雪兰点点头,她有些惊讶,杜氏这么好骗?

对于这所谓捡来的簪子问都不问一下,说卖就卖?

大约是家里太穷了,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太多了。

第二日,杜氏和杜雪兰便收拾了一下,拉上板车准备出门。

没走几步路,便见隔壁邻居进进出出搬东西。

村里都是独自的院墙,也没有一墙之隔,所以,和邻居也不太熟悉。

邻居和杜氏打招呼,杜氏礼貌回应后便拉着板车向村口走去。

“娘亲,我们左边那户人家,你见过吗?”

“见过,是一位老先生,平时也不和人多说话,有次见他在院子里舞枪弄棒的。

想来是一位会功夫的先生。”

“那以后我可以去走动走动吗?

让那位老先生教我一些功夫,一来呢,强身健体。

二来还可以防身。

娘亲,你说可好?”

“可以,但前提是人家老先生得愿意才行。

另外,你也到了认字识字的年纪了。”

母女两人就像朋友一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感觉从村里到兮無城的路也不那么远了。

她们按照计划,卖了簪子,换了冬衣,还有些银钱留着家用。

杜雪兰在板车上坐着等杜氏去米铺买米。

看到一个高门大户的仆人,将一些不要的旧衣服扔在路边。

她跳下板车,小跑了过去。

将那些不要的旧衣服,都拖到板车上。

“兰儿,你拖这些旧衣服做什么?”

“娘亲,我们带回去,洗洗补补,还能穿呢。

就算不能穿,我们把没有磨损的地方剪下来,拼拼凑凑,到时候做个被面可好?”

杜氏笑了笑,不知道是心酸还是高兴。

“那我还知道个地方,能捡到更好的。”

“哪里?”

“娘带你去。”

杜氏拉着板车到了一家成衣店的后门。

果然,扔的旧衣服堆积的如小山一般。

“这是兮無城最大的罗氏成衣店,他们家生意做得大,不仅仅有成衣店,还有绣庄,丝线坊,布装是和张家合作。

这都城里的名门望族都差他们上门量身制衣。

新款式一出,老款式就不要了。

一些绫罗绸缎自是轮不到我们来捡,他们会拿回去翻新,再卖给普通老百姓。

我们只能捡一些卖不掉又没人要的粗布衣衫。

今天我们来的巧,刚好扔出来了一批,我们捡一些吧,不然一会儿其他人来了,就轮不到我们了。”

杜雪兰翻来翻去,这个也行,那个也要。

最后捡了满满当当的一板车,两个人开心回家。

刚到家,就听到有人敲门。

杜氏隔着门问:“谁啊?”

“是我,新搬来的邻居。”

杜氏开门,只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站在门外,相貌也算清秀,头上褐色头巾,衬的肤色略微白皙。

“在下是新搬来的邻居,曾慕白。

这是给夫人准备的一点薄礼,望日后邻里之间相互帮衬。”

杜氏福了下身子,“既是邻居以后相互照拂一二应是自然,至于礼物,自是不能收。

妾身姓杜,日后若需要帮忙开口便是。”

曾慕白还是将一份食盒似的东西放入门内,他却未向前踏出半步。

行了拜别礼,转身走了。

杜雪兰不知何时出现在杜氏身后,***的小手将礼物拿了进来。

到屋内便打开,是一盒糕点。

后从其他村民口中得知,据说是个举人,在京城得罪了一些权贵,便来此的,还有的说是家道中落的商人。

说什么的都有,至于他自己嘛,也没说过自己的来历。

有道是出门在外,身份都是父老乡亲给的。

日子安静的过着,杜雪兰每天就盼望春天的到来,因为听村里的小胖和小石头说,春天树林里有很好玩的。

除了那些花花草草,还有野鸡、野兔,河边有野鸭、鹌鹑,河里清澈见底,夏天的时候可以下河摸鱼,也或者一人拿着竹筐在河边草丛里,一人从上游往下游赶鱼。

秋天可以在河里抓螃蟹,林子里的野果熟了,可以摘着吃。

只有冬天,河边不能去,树林不能进。

只能在家笼一堆火,烤火或者砍柴打杂,条件好一点的可以烤地瓜吃。

条件不好的,只能在家百无聊赖的坐着。

家里也没有炭火,屋外的柴火也得省着点用。

不想受冻,就在家多干一些活,这样就不冷了。

但今年是个奇怪的冬天,居然有雪。

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雪,兴奋不己。

这日阳光稍微好了一点,杜雪兰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杜氏身旁,帮着娘亲挑选有用的布料。

“娘亲,冬天什么时候过去?”

杜雪兰停下手中的剪刀微微一笑回答道:“快了。”

“娘亲,我们把这些旧衣服裁剪一下拼拼凑凑除了做被面还可以做点什么呢?”

“那做的可多了,有些可以改一改给你做出几件衣裙,有些可以做褡裢,还有一些做鞋面,有剩余的话,留着以后可以用来补衣服。”

剪下西西方方的布块,在杜氏的一双巧手下,一块一块拼凑缝合,硬生生的做成了一个被面,这布头排列是真好看。

杜雪兰和杜氏后面又去城里捡了一些别的东西,断腿的桌子,磨损的案几,豁口的瓷器,还有不要的水缸……只要她们觉得能用的都往家里捡。

隔壁住着的程老先生会些木匠的手艺活,经常来给杜氏母女修一些捡回来的破烂。

杜氏作为答谢经常给程老先生补衣服。

程老先生无儿无女的,一个人怪可怜的。

好在他精神很好,天天在院子里练武,刀枪棍棒无所不会。

曾慕白天天在屋里饮酒作诗,有时候诗兴大发会放声大吼,刚开始村里人都议论纷纷,担心他莫不是疯了。

后来也就习惯了。

除了杜氏借过几本书,平时走动也不多。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