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儿奖第一章 泰斗汇在线免费阅读

前辈儿奖 茶花醲 2025-03-13 06:28:38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潘洪教授躺在研究所专门为他定制的沙发躺椅里,面容安详,眼角和额头深深的皱纹伴随着他一阵一阵的深呼吸时而舒展,时而加深,有时还不停地打呼噜,但呼噜声细小,只有当助理王东教授查看恩师的睡眠情况时才能觉察到,这是他第四次查看恩师,每次看到恩师面色祥和,睡意浓香,都不忍心打搅,总是轻轻而来,轻轻而去,他知道恩师太劳累了,在实验项目进入关键节点,恩师以84岁的高龄和他的团队在这座实验室里熬过了90多个日日夜夜,尽可能的让恩师好好睡一觉。这里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戒备森严,历来都是认证不认人,每一个进出实验大楼的人员都必须持有安保部门签发的特殊证件,无一例外,就连科研人员的三餐和生活用品都要安保人员备案,并通过专门的通道送达。只有重要领导看望慰问这些科学家,也只能隔着厚厚的玻璃墙幕挥手致意,彼此听不到问候和答谢声,这里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传声器,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实验室内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到,偶尔能听到细碎的脚步移动声,实验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静静的观察液体的变化,把不同阶段的变化数据记录在案。躺在躺椅里的潘洪教授身体翻了个身,睡的正香,他似乎进入了一个懵懂的境界,一个高速旋转的风洞,强大的气流吞噎着乌云,夹杂着乱石树叶飞驰,不知道将他带到何方,天地混沌,合二为一,没有东西南北,曾经跋涉的高山河流还有参天大树、欢快唱歌的鸟儿不见了,周边更没有广阔的原野,只有耳边“嗖嗖”的风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在遥远的尽头他好像听到了洪亮的呼叫声:“潘教授,我可把你盼来了,你让我等的好苦啊!”。

风洞的尽头艳阳高照,风清日朗,潘洪教授飘飘而下,周围高山林立,鸟语花香,这是哪里?他辨认了许久,这不是他多次带领团队考察过的石申山吗?山还是那么的陡峭,森林好像比以前茂密了许多,他的队友为了寻找稀土矿石有两人永远长眠在这里,这山埋着他沉痛的记忆,怎么可能忘记呢?

石申山下,一片宽阔碧绿的草坪,一棵遮天蔽日的榕树,树下一位老者端坐在石桌旁,手拿一把蒲扇,桌上的大茶碗还冒着缕缕青烟。“潘教授,我在这里!”,寻着呼声,潘洪教授应声而至,“老哥,是你在叫我吗?”,“是呀!我可在这里等了你两千多年呢,终于把你盼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吶!”

潘洪教授听老者说他在这里等了两千年,不免疑惑重重,把头摇了几摇,“潘教授,看来你是不相信老夫啦,你坐下陪我喝杯茶,我给你看样东西也许你就相信老夫了。”,潘洪教授缓缓坐下,仔细端详着老者:青色麻布衣裤整洁合体,披肩的白发随风飘逸,紫铜色的脸庞,两道雪白的睫毛稀疏地遮掩着目光,仍感觉神力透背,一撮山羊胡须镶嵌在尖尖下巴上,说话声如洪钟,老者显然精神焕发,健康长寿。老者自我介绍道:“我叫石申,生于公元前四世纪,也就是你们常说的春秋战国时期,我的名字也许潘教授有印象,可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熟悉,因为你是探矿的专家,怎么会不了解石申山的来历呢!“。

石申说着话,就从随身带来的兽皮包裹里拿出了两叠兽皮布,一部是《石氏星经》,一部是《天文》。潘洪教授从石申手里接过两部著作,他还没有见过写在兽皮上的文字,以前只是从《史记》这部书中了解到史前有两部关于天文学的天书,可从来没有目睹过真容,这次是大开了眼界。

“您就是石申老先生啊!我知道您的名字,您可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天学家。哦,老哥,您这两部书不是早就遗失了吗?又从哪里找到的?”

“你叫我老哥也对,我可比你大着两千多岁呢,早年我服务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那时候我们这个民族群雄争霸,不但要逐鹿中原,还把理想放在了宇宙,各路诸侯命令文臣研究天文地理,探索天空的奥秘,这两部书就是我苦心研究的成果。”

“既然你大我两千多岁,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先祖了,你长我年龄这么多,叫你老哥不合适。”

“你还是叫我老大哥好,这样说话方便,我苦苦寻找了两千年,就是给这两部书找到真正的主人,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据文献记载,您这两部书早就遗失了,没有流传下来。”

“说来话长,我写完这两部书,就呈给了魏王,他颁布了历法,找到了矿产,根据天象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实现了富国强兵,称霸一方。各个诸侯打听到有这两部书,纷纷指派武林高手想找到这两部书,魏王害怕这两部书被人偷盗取,就交给我保管,这一保管就是两千多年呀,西汉末年,我的书童在与别人聊天中泄露了一小部分天机,后来就有了《史记》的记载,西方民族盗取了我的《浑天图》,他们对我的研究成果还有点将信将疑,有两个小字辈叫什么来?哦,想起来了,一个叫哥白尼,另一个叫伽利略的,还造了个望远镜,自己命名叫伽利略望远镜,整天拿着他的望远镜在太空找恒星和卫星,最后他说发现了木卫二,其实我早就在我的《浑天图》中标注过了,他的发现比我晚一千六百多年呢!只是他证明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说起来我还是他们的祖师爷呢!”石申老爷子越说越激动,眉色飞舞。

“您老还没有告诉我这两部书怎么保存下来的呢!”

“哦,连年的战争,老百姓不能休养生息,我为了躲避战火就隐居了昆仑山,这两部著作就一直带在身边,大概过了几十年,有个叫甘德的天文学家到昆仑山找我,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中,合作的很愉快,就出了部联合著作叫《甘石星经》,丰富了我的研究成果,哦!我忘了告诉你,我的小老弟甘德估计也快到啦,我前几天就派我的书童到昆仑山去请了,甘德也会给你带来惊喜的。”

潘洪教授和石申老先生正在交谈,空旷的原野传来洪钟般的喊声:“石老哥,抱歉呀,我们晚到了两天,让你们久等了,看我给你们带来了谁?”。

一群人马由远而近,走在前头的一个人高有八尺,长长的黑发随风飘扬,两道雪白的剑眉搭配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足显出他洞察力极强,牵着一头骆驼,驼背上堆积着一捆捆竹简,来者正是天文学界的大神,华夏天文学的先驱之一,战国时期的齐国人甘德。甘德身后跟随六人,除石申的书童外,有两人牵着牦牛,三人牵着驯鹿,满满的驮载,看来带了不少的东西。

走到跟前,甘德对着潘洪教授抱拳施礼:“想必这位就是潘洪老弟了,我和石老哥念叨你好久了,今天终于见面了!”。

潘洪教授慌忙抱拳还礼。石申老人也站起来给潘洪教授介绍到:“这就是我给你说的甘德老弟,我们天文学界的泰斗!”。

“石老哥,此言过奖了,我哪称得上泰斗啊,要说泰斗呀,唯您和郭守敬老弟莫属!这不,我都给潘洪老弟带来了。”。

甘德把来人一一作了介绍:地动仪和浑天仪发明者张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昇、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天文巨子郭守敬和长寿药王孙思邈。都是在科学界或医学界响当当的人物。

“各位仁兄,像医学鼻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华夏神医李时珍和科学家宋应星,由于没有时间上门邀请,实在是遗憾呀,特别是科学家徐光启多次嘱咐老夫,如果潘洪教授前来,别忘了让他和潘洪教授就地质和天文方面的研究做深入的探讨,只可惜光启老弟去欧洲讲学去了。”甘德说着,脸上露出了遗憾的表情。

“甘德老弟不要自责,我们的时间都很宝贵,潘洪老弟也是夜以继日的工作,像他这个年龄的科研人员还和年轻人一样坚守在第一线,实属不易,足见其精神所在,这次邀请潘洪老弟前来也是剥夺了他的休息时间。此次聚会目的有二:一是把我们每个人的研究成果展示给潘洪老弟,让他带回科学界,希望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科学进步有所帮助;二是弘扬科学研究精神,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崇尚科学,和世界上其它民族的科学家一道,为整个地球村的文明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石申老人做了总结发言。

“石老哥,这次聚会实属不易,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没有邀请到,就是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您看我们是不是成立个协会什么的,以后我们聚会就提前谋划,精心准备,争取让我们这个民族的每一位科学精英都能参加聚会,可能会减少很多遗憾。”蔡伦向石申提议道。

“还是蔡伦老弟有高见,不愧是在皇上身边做事的人,看问题长远,思路清晰!”石申竖起了大拇指为蔡伦点赞。

“既然大家都有此意,那我们起个什么名字呢?我提议一个名字供大家参考,叫‘昆仑山科学协会’怎么样?”毕昇首先发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觉得协会的名字得有深刻的内涵,不仅仅是个协会的名字,还要体现协会的目标和价值,让人一提起这个名字就能激发科研热情,凝聚人心。潘洪老弟,我觉得前段时间解散的那个‘泰山会’就很有气派,泰山是名山神山,历届皇朝都去封山朝拜,一提到‘泰山会’就叫人觉得有实力,你说是不是?”石申从总体立意上把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深刻的讨论,不仅要起好名字,还要把名字的深刻意义讲出来,更要体现协会的宗旨和原则,别看这些科学巨匠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真要是在协会的名字上得到大家的认可,那可要动一番脑筋,有的人翻开了孔子的《论语》,有的人引用了司马迁的《史记》,还有的想到了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和炎帝,觉得黄帝和炎帝带领我们的祖先与大自然和洪水猛兽作斗争,创造了华夏文明,繁衍了我们这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体现了科学探索不畏艰险和不怕牺牲的信念。大家的提议都有道理,也都在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协会的内涵,在大家尚无定论的情况下,还是蔡侯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潘洪教授是当代知名地质学家,我们之所以在石申山和他相聚,就是为了把我们掌握的科学技术传承下去,更好地服务我们这个民族,石申山是潘洪教授多次带领团队科考的区域,并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不如把这个协会的名字定为‘石申山文化协会’,它不只是科学技术、医药,还应该涵盖思想行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将来在各个文化领域有成就的人士都可以加入这个协会。各位仁兄认为我的建议如何?”

“我觉得蔡伦老哥的建议较为妥当,石申山是国际天文学界以石申老哥的名字命名,可见石申老哥在国际上的威望,用石申山命名协会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国际上也可以说开了个先河,我赞同这个名字。”当蔡伦提出这个建议后,科学巨匠郭守敬也讲得有理有据。

“大家的提议都很好,也很独到,说明我们华夏的文化博大精深,传播我们的华夏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作为首个倡导者更应该身体力行,只是大家提议用‘石申山’作为协会的名字有点不妥,我还是建议各位仁兄再想想有没有更好地名字。”

“哦!我算是明白了,石老哥是为了避嫌呀,我们大家又不是搞个人崇拜,只是借用一下你在国际上的威望,你就这么小气啊,我们大家都不走了,吃你的,喝你的,没有了衣服还得穿你的。”药王孙思邈的一席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思邈老弟,不是我小气,以我的威望还不能堪当大任,一个小小的天文爱好者,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不知道天高地厚,别人也会说三道四的,以后我会惶惶终日的,你是不让我好过呀!”

“石老哥,你就别推三阻四啦,要不我们投票怎么样,估计反对票就你一票了,我想你还是借坡下驴吧,你的名字虽然在我们这个民族不太响亮,责任不在你呀,可你在国际上的声望大着咧!”张衡用竹棍敲打着自己的小茶碗。

“就暂时这样吧,我要是再说别的就扫了大家的雅兴,今天在座的各位仁兄除了我的书童外,就是首批入会的会员了,下一步就要选一位会长了,我提议我们七人投票选举。”空旷的原野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选举结果是一票反对六票赞成通过了石申的首任会长。

“看看,石老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肌肤。你这个小老头还得为我们服务吧。”蔡伦阴阳怪气的调侃石申。

“好好好,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我就义不容辞的担起首任会长吧,我提议让蔡伦老弟担任协会秘书长,他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以后协会的吃喝拉撒全包了,要不然我们以后聚会在这个石申山里可要受冻挨饿了。”大家一起鼓掌赞同。

“另外,我还要找两个做具体工作的,潘洪教授虽然也快一百岁了,但和我们比起来还算年轻,就叫他做个书记员吧,潘老弟,你愿意做这项工作吗?”

“石会长,咱们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还比我大几百岁呢,记录和总结这些活就交给我吧,虽然我文字功底不太好,写写画画还能过得去。”

“潘老弟,你不用害怕,过几天司马迁和司马光两兄弟就要来了,他们两个可是文学大咖呀,文字功底深着呢,你可要向他两个请教啊!”

“那好呀!《史记》和《资治通鉴》我读了好多遍,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弄懂,这次有机会当面请教了。”

“我们协会还需要个通讯员,跑跑腿,提提水,下个通知什么的,我看就叫我的书童笔杆代劳吧。各位会员,谁还有提案?说出来大家议一议。”

“石会长,我们协会得有个《章程》吧,想入会的人多着呢,总不能是个人都能成为会员呀,要是皇上、大臣想要个荣誉头衔怎么办?“郭守敬在朝为官,懂得官员的心思,提出这个建议很有必要。”《章程》很有必要,司马光被朝廷革职,赋闲在家,正愁得没事干,秘书长蔡老弟快去给他找点活,让他尽快把《章程》写出来,万一朝廷哪天火速启用他,就没时间写了。还有啊,潘洪老弟,听说‘泰山会’的《章程》写得不错,你搞来一份让蔡伦老弟交给司马光作为参考,那就快多了。”

“我觉得还有一项重大的事项得说说!”甘德有了新想法。

“快说,甘德老弟,我们成立的协会是个新生事物,以前没有先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别说是重大事项,就是小事情也得提出来,丰富我们协会的内容呀!”

“这个事情我想了好几年,觉得很有必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鼓励更多的人发奋图强,埋头苦干,做出成绩。”

“是啥呀,别卖关子啦,我们都想知道是什么重大事项呢。”

“欧洲有个诺贝尔,用他的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凡有点成就的人都想得到它,趋之若鹜,不是奖金多少,主要是荣誉呀,我们是不是也考虑设个什么奖?”

“这真是个大事项,还是甘德老弟有头脑,设个什么奖就能鼓励很多人,让有志的年轻人都来做学问,是个好事呀,可是我们哪有钱设立奖项啊,这可是个大问题!”

“我倒有个办法弄到钱,设立奖励基金,不知道大家同意吗?”

“张衡老弟说说看。”

“让那些地主豪绅出钱呀!蔡伦老弟再找皇上从国库里拨一点,这不就有钱啦。”

“老弟,你想的太简单了,蔡伦老弟给皇上要点钱,就凭他和皇上的关系,应该没有问题,可这些地主豪绅就不行了,他们整天想方设法盘剥百姓,***受贿,有点权力的还在工程上拿回扣,想让他们从腰包里拿点钱,犹如老虎嘴里抢食,太难啦!”

“石会长,你听我把话讲完,大家再议议行不行。不是有很多人想弄个‘石申山文化协会’的会员吗?我们就设个‘石申山文化协会’候补会员,但凡出钱达到一定数额的人,就可颁发‘石申山文化协会候补会员证’,你就成好吧,协会的大门不挤破才怪呢!”

“你说的就是拿钱买荣誉呀,地痞恶霸都进协会了,以后我们的协会成啥了,这个协会还有什么用?”

“候补会员不是正式会员,那个证没有什么用,没有含金量,自己欺骗自己罢了,等他们把钱交上来,我们就让他们永远候补着不就得了。”

“你这不是坑害他们吗?弄个证也没有啥用。”

“反正他们的钱都是民脂民膏,来路不正,用他们的钱干点正事对社会也算公平吧。”

大家听了张衡的提议,都哈哈大笑。

“这个事还是交给蔡伦老弟去办,请示一下当今皇上,以朝廷的名义发个布告,昭示天下。”

“奖项的钱有了着落,我们的奖项得有个名字吧,大家再想想起个什么名字好。”

石申的提议难住了大家,一时都没了主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欧洲人,用谁的名字呢,人家欧洲人是用遗产做奖励基金,我们的钱是募集来的,用谁的名字都不合适,只有皇上能代表国家,总不能用皇上的名字吧;想借鉴‘泰山会’的经验,可他们没设立奖项,这可难坏了大家,正当各位会员一筹莫展的时候,通讯员笔杆发话了。

“各位伯伯叔叔,小侄子倒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既然学不了欧洲人用人名命名,我们就用山川河流来命名呀,华夏大地幅员辽阔,最不缺少的是高山大河,大山像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泰山,还有石申山,大河有黄河、长江、黑龙江还有雅鲁藏布江,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即气派又高大上啊,有人能设立‘泰山会’,我们就来个‘泰山奖’或者‘黄河奖’不行吗?”。

笔杆的一席话打开了大家的思路,对呀!既然不能设立人的名字奖,就来个山河奖,选择我们这片热土上的大山大河来命名多好啊!

“我这个书童还真有灵光,想起来用山川河流来命名,我看是个不错的主意,大家觉得怎么样?”

“依我看,起个‘黄河奖’或者‘泰山奖’的名字都不错,也很有气势,就是有点缺乏内涵。我提议还是用石申山来命名,石申山是国际天文界为表彰石会长在天文领域做出的伟大贡献,属于科学范畴,有深刻的内涵,设立‘石申山奖’,在国际上一定很有影响。”郭守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我看呢,用黄河来命名有意义,黄河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一半以上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有政治家都诞生在这里,文化氛围浓厚,我赞成用‘黄河奖’的名字。”张衡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张老哥,您分析的很有道理,我也很赞同,的确黄河孕育了我们华夏文明,可长江流域的人民也创造了我们华夏的文明呀,还有我们宝岛台湾的淡水河流域的文化,也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只强调黄河有些偏颇。”郭守敬和张衡展开了论战。

“我提个建议好不好,文化协会的总奖就命名为‘石申山奖’,这也和我们协会的名称相吻合,单项奖就用我们的山川河流和祖先的名字来命名,比如黄河物理学奖、长江化学奖、紫金山天文学奖,泰山医学奖(包括生理学和药学)、庐山环境奖、龙门山文物保护奖等等奖项,只要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繁荣的重大发明创造,都可以设立单项奖,特别是我们的中医医学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来了伟大贡献,可以单设’炎黄中医学奖‘,鼓励人类进一步探索中医的奥秘,以此区别于’泰山医学奖‘。”

“还是秘书长有远见呀,能总览全局,眼光长远,格局大,可是这么多奖项得需要多少银两啊!”张思邈提出了异议。

“老弟呀,我们有这么多地主老财和豪绅,再加上皇家的财富支援,还怕几个奖项的资金没着落?如果资金再有缺口的话,我就让开封府的包拯包大人想想办法,您就放一万个心吧!”众人都夸蔡伦头脑灵活,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还是蔡老弟的办法多,他的提议通过了,至于‘经济学奖’和‘和平奖’,大家再议议,还设立吗?潘洪教授有时代意识,让他先说。”石申做了表态发言。

“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发展经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定,怕的是这两个奖项的评定往往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还有‘文学奖’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办法杜绝偏见,评出来的奖项客观公正,还是有必要设立的。”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有点复杂,每个单项奖的评选委员会如果由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专业泰斗组成,加上成立评选监督委员会,评选结果向世界公示,接受咨询和举报,对明显带有偏见的评委实行淘汰制,特别是‘和平奖’,由爱好和平的人士担当评委,获得和平奖的人士就不会沦为世人的笑柄。”甘德的发言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体现公平公正,奖项含金量达到六个九,实属不易,如要评委没有私心杂念,监督人员还要铁面无私,这样好了,有必要的话,我去聘请包拯担当监督委员,把他的三口铜铡放在石申山评选委员会的大门内,以示天威!”张衡的发言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各位委员,这两天讨论的成绩斐然,我们为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都动了不少脑筋,成立了协会,确定了奖项,最重要的是想出了奖金的来源,具体的章程呀、入会和评奖规则呀,一并交给秘书长蔡伦老弟了,除了这些具体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也要烦劳蔡伦老弟,那就是协会和大奖评委办公的地方呀,先向皇上要点基建款项,把房子盖上,办公桌椅买了,今后我们就不用像今天这样头顶蓝天席地而坐啦。”

“石会长想的真周到,等房子盖好了,我甘德就常住石申山啦,昆仑山那破窑洞我早就住够了,特别是那里的卫生条件实在是太差了,连个专门拉屎的地方都没有。”

“那好啊,我老石就有做伴的啦,今后凡是在朝廷没有公干的,愿意住在石申山做科学研究的,协会免费提供住宿,我们上山挖野菜,再来个野鸡炖蘑菇,生活逍遥着呢!哈哈哈······”

正当大家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不远处来了一匹快马,马上那人高声呼喊:“老爷快回家吧!家里出大事啦,我们的地动仪······。”

现场气氛顿时严肃起来,温度骤降到零下三十度,······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