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菲觉醒计划第3章 觉醒即生活在线免费阅读

姜菲觉醒计划 姜菲 2025-03-14 11:12:0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致信:把觉醒带入生活

大家好:

在这封信里,咱们聊一聊日常的觉察,就是把觉醒带入到生活里,觉醒即生活,生活即觉醒。

这里,我们都得保持对语言的“警戒”,写信者的语言指向内心的真相,但语言不是真相,我们都得超越语言去体会,去感受。

内心的真相只能「触碰」,碰一下,内心已经发生变化了。但一旦滞着于文字,真相就不在了,因为文字本身不是真相。

觉察是一个很细微的事情,在生活的每时每刻,任何起心动念,都能捕捉到,这就是对自我的觉察。

这里的细微和陷入局部的细节,没有一点关系。这种细微的觉察是整体的觉知,也就是全知全觉。

觉察每一个念头的升起,不是选择性的觉察某些念头,也不是只在产生反应的时候才觉察,而是所有的念头都要觉察。

人往往追逐愉悦,那些即刻带来愉悦的念头往往让人丧失觉察,被愉悦带跑。这里,觉察和没有觉察只是一念之间,非常细微的关注点的不同。

语言本身容易给“觉察”带来一种“动作”的假象,好像存在一个采取动作的一方,若真存在这样一方,那觉察每一个念头升起真得累死。

绕过语言的陷阱,这里的觉察其实只有觉察,没有主语,不是“我”觉察,不是“你”觉察,而是内心觉察。

内心觉察意味着内心完全主动;任何一点被动意味着觉察的丧失,自我的唤起就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自我是各种画面、想法的***以及对它们的反应。反应本身意味着被动,所以人自我的唤起意味着没有觉察,这样的内心很被动,也就困惑,各种问题也就接连不断。

若让内心有这样一个觉察的状态,实际上就是让内心处在合适的感知里面——

感知到想法的危险性,好比在森林里遇到一头饿昏的猛兽一样,内心的警觉性自然有了,而不是“我”很警觉。

这种警觉性其实就是觉察,就是合适的感知——没错,动物生存的警觉性。

你看,人类构架的社会把自己坑了,人活在社会里,呈现出一种完全的条件依赖,中国式的依赖,美国式的依赖,等等。

人类构建的社会让人的大脑处在一个极其被动的状态,要么各种的恐惧,要么各种的无趣,丧失了动物的警觉性。

丧失了动物的警觉性,人生的美也就无所感知。

这种不被想法扭曲的、即刻的感知便是觉察。

若觉察者还在,那只是说明感知还被扭曲着。觉察,没有觉察者。

这一切便是觉醒,冥想,货真价实的。

这样的觉察意味着内心对想法彻底死心,这不是说内心没有任何的想法,否则“没有想法”变成了另外一个执着的画面,另外一个陷阱。

内心彻底对想法死心,意味着内心洞彻地理解了想法的通盘构架,感受到了想法给内心带来的巨大问题和威胁,当内心视想法为威胁的时候,内心的觉察才会出现。

只有内心对想法彻底死心时,想法才可以适得其所,那些所谓的知识、构架才会在必要的、合适的位置出现,人才会有明智的行动,等等等等。

对想法死心,也就意味着不再从想法中寻求愉悦,这不代表生活没有了愉悦,也不是说想法中的愉悦不再光临;

而是不再寻求,因为内心陷入想法的表现就是寻求,寻求慰藉,寻求安全,寻求安全感,寻求满足,寻求愉悦,等等等等。

不再寻求,不代表曾经所一直寻求的不再光临,你我都清楚,一直寻求的,其实不曾真正到来。

这样的内心不再被想法所累,全然安住在当下,内心对想法保持了高度警觉,因为内心已经深刻感知到想法的无序和极度危险,这便是觉察。

祝平静快乐:

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