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躺在一张雕花拔步床上,头顶是绣着祥云纹样的帐幔,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檀香。
这味道让她有些恍惚,她记得自己明明是在博物馆参观清代文物展,怎么一眨眼就到了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小姐,您可算醒了!"一个穿着青色褙子的丫鬟快步走来,"太医说您是受了惊吓,需要静养。
这入宫选秀可是天大的福分,您怎么就想不开要投湖呢?"林清婉愣住了。
入宫?选秀?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这双手白皙修长,指尖还带着淡淡的墨香,显然是一双常年执笔的手。
这不是她的手。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想起自己确实是在博物馆里,为了看清一件展品,不小心踩空摔了下去。
再醒来,就成了这个叫苏瑾的姑娘。
"小姐,您别发呆了。
"丫鬟端来一碗汤药,"明日就要进宫了,您得养好精神。
老爷特意让人准备了您最爱吃的桂花糕,说是......"丫鬟的声音突然哽咽,"说是让您带着进宫,想家的时候可以尝尝。
"林清婉,不,现在该叫苏瑾了。
她接过汤药,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这具身体的记忆告诉她,苏瑾是江南一个小县城的县令之女,因一手好字被选入宫中。
原本的苏瑾不愿入宫,这才有了投湖之举。
"我知道了。
"苏瑾轻声说,"你去准备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丫鬟退下后,苏瑾走到梳妆台前。
铜镜中的少女约莫十六七岁,眉目如画,带着几分书卷气。
她拿起桌上的毛笔,身体就能按照想法自然而然的在宣纸上写下"林清婉"三个字,看来她不仅仅拥有这具身体的记忆,也有她书法上的造诣,于是又迅速揉成一团。
从今天起,她就是苏瑾了。
入宫那日,天还未亮苏瑾就被叫醒。
梳洗打扮,换上绣着牡丹的锦袍,戴上沉重的头饰。
马车缓缓驶向紫禁城,苏瑾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巍峨的宫墙越来越近。
"秀女苏瑾,年十六,江南人士,擅书法。
"太监尖细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苏瑾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大殿。
殿内金碧辉煌,龙椅上坐着一位身着明黄色龙袍的男子,正是当朝皇帝。
他看起来三十出头,面容清瘦,目光却锐利如刀。
"听说你字写得好?"皇帝开口,声音低沉。
"回皇上,臣女自幼习字,略通笔墨。
"苏瑾恭敬地回答。
"来人,备笔墨。
"太监很快搬来案几,铺上宣纸。
苏瑾执笔蘸墨,略一思索,写下"江山如画"四个大字。
这是她最擅长的行书,笔力遒劲,气韵生动。
皇帝起身走近,仔细端详着字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不错,确实有几分功力。
太后近日正想找人抄写佛经,你就去慈宁宫当差吧。
"就这样,苏瑾被分到了慈宁宫。
她每日的工作就是为太后抄写佛经,闲暇时也教宫女们识字。
凭借一手好字和现代人的见识,她很快在宫中站稳了脚跟。
然而好景不长。
一日,苏瑾正在抄写《金刚经》,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喧哗声。
"苏瑾,你好大的胆子!"一个尖锐的女声响起。
苏瑾抬头,只见一位身着华服的女子带着一群宫女闯了进来。
她认得这是宫中的李贵妃,最近正得宠。
"奴婢参见贵妃娘娘。
"苏瑾连忙行礼。
"本宫听说你字写得好,特意来讨教。
没想到你竟敢在经文中夹带私货!"李贵妃一挥手,一个宫女将一叠经文摔在苏瑾面前。
苏瑾捡起经文,发现其中一页被人用朱笔圈出了几个字。
连起来读,竟是"贵妃无德"四个字。
"娘娘明鉴,这绝非奴婢所为。
"苏瑾心中一惊,这显然是有人陷害。
"还敢狡辩!来人,给我掌嘴!"两个宫女上前就要动手,苏瑾急中生智,大声说道:"娘娘且慢!奴婢有一法可证清白!"李贵妃挑眉:"哦?说来听听。
""请娘娘让人取来奴婢平日用的笔墨。
奴婢写字时有个习惯,会在墨中加入少许檀香。
而这朱笔字迹,显然用的是普通朱砂。
"很快,苏瑾的笔墨被取来。
经查验,她平日写的字确实带着淡淡的檀香,而那朱笔字迹却无此特征。
李贵妃脸色变了变,冷哼一声:"算你机灵。
不过在这宫中,光会写字可不够。
"说罢,带着人扬长而去。
苏瑾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她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在这深宫之中,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当晚,苏瑾辗转难眠。
她想起在现代时看过的一些宫斗剧,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情节此刻显得如此真实。
她必须想办法自保。
第二天,苏瑾主动向太后请求,希望能为宫中妃嫔们开设书法课。
太后欣然应允。
这样一来,苏瑾就有了正当理由与各宫妃嫔接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人暗算。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瑾在宫中如履薄冰。
她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各宫之间,既不敢得罪任何人,也不敢过分亲近谁。
她将自己的书法技艺发挥到极致,不仅教妃嫔们写字,还帮她们设计花笺、题写诗词。
2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天夜里,苏瑾正在灯下抄经,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苏瑾姑娘,快随我来!"是太后身边的大宫女春桃。
"发生什么事了?"苏瑾连忙起身。
"皇上......皇上突然晕倒了!太医说情况不妙......"苏瑾心头一紧。
她知道,在这个时代,皇帝一旦驾崩,后宫中的妃嫔们很可能会被要求殉葬。
而她虽然只是个宫女,但以她的才名,恐怕也难逃此劫。
皇帝病重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皇宫。
苏瑾站在慈宁宫的廊下,看着来来往往的太医们神色凝重。
她知道,一旦皇帝驾崩,按照祖制,宫中许多妃嫔和宫女都要殉葬。
而她,虽然只是个书法宫女,但以她在宫中的地位,恐怕也难逃此劫。
"苏瑾姑娘。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苏瑾回头,看到是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李公公。
他神色复杂地看着苏瑾,欲言又止。
"李公公,可是太后有什么吩咐?"苏瑾强作镇定。
李公公叹了口气:"太后让我来告诉你......早做打算。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苏瑾最后一丝侥幸。
她知道,太后这是在暗示她,殉葬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
回到自己的住处,苏瑾坐在桌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这张脸依旧年轻,却已经写满了沧桑。
她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她还有太多想做的事,太多未完成的梦想。
突然,她的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个瓷瓶上。
那是她前些日子从太医院要来的安神药。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
接下来的几天,苏瑾表现得异常平静。
她照常去慈宁宫抄经,教妃嫔们写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暗地里,她却在悄悄准备着。
她先是找到在太医院当值的小太监小德子。
这个小太监曾经受过她的恩惠,对她十分感激。
"小德子,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
"苏瑾低声说。
"苏瑾姐姐尽管吩咐。
"小德子毫不犹豫。
"我需要一些能让人暂时停止呼吸的药,但不会真的致命。
"小德子瞪大了眼睛:"姐姐这是要......""嘘。
"苏瑾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你只需要告诉我,能不能弄到。
"小德子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太医院有一种药,叫'龟息散',服下后能让人进入假死状态,十二个时辰后会自动苏醒。
""好,就这个。
"苏瑾松了口气,"还有,我需要你帮我准备一套太监的衣服。
"小德子虽然惊讶,但还是答应下来。
与此同时,苏瑾开始频繁地去御花园散步。
她注意到,在御花园的东北角,有一处偏僻的宫墙,墙外就是护城河。
那里守卫相对松懈,是她逃生的最佳路线。
终于,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
整个皇宫陷入一片混乱。
苏瑾知道,时机到了。
她服下小德子给的龟息散,然后躺在床上,静静地等待药效发作。
很快,她感觉呼吸越来越困难,意识逐渐模糊。
"苏瑾姑娘!苏瑾姑娘!"小德子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苏瑾努力睁开眼睛,看到小德子正焦急地看着她。
"姐姐,药效快发作了。
我已经按照你的吩咐,在御花园的假山后面藏好了太监的衣服。
等你醒来,就换上衣服,从东北角的宫墙翻出去。
那里我已经打点好了守卫。
"苏瑾点点头,想要说声谢谢,却已经发不出声音。
她的视线逐渐模糊,最后陷入一片黑暗。
当她再次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方。
周围弥漫着腐烂的气味,耳边传来老鼠的吱吱声。
这里是......停尸房?苏瑾强忍着恶心,慢慢坐起身。
借着微弱的光线,她看到周围摆满了尸体,有的已经开始腐烂。
她连忙捂住口鼻,摸索着找到小德子藏的衣服。
换上太监的衣服后,苏瑾小心翼翼地溜出停尸房。
外面下着大雨,正好掩盖了她的踪迹。
按照计划,她顺利来到御花园的东北角。
果然,这里的守卫比平时少了很多。
苏瑾深吸一口气,借着夜色的掩护,翻过了宫墙。
冰冷的护城河水瞬间将她淹没。
苏瑾拼命游向对岸,终于在一处偏僻的岸边爬了上来。
她浑身湿透,冷得直打哆嗦,但内心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她自由了!然而,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苏瑾知道,自己现在是个"死人",不能暴露身份。
她必须想办法在京城生存下去,同时还要躲避可能的追捕。
她想起自己在宫中时,曾经帮一些官员家眷抄写过佛经。
也许,她可以靠这个手艺谋生。
第二天,苏瑾化名"苏娘子",在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上摆了个小摊,专门替人写字。
她的字迹清秀俊逸,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顾客。
一天,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来到她的摊位前。
"这位娘子,你的字写得不错。
"男子仔细端详着她的字,"不知可否为我题一首诗?"苏瑾抬头,看到男子腰间挂着一块玉佩,上面刻着"李"字。
她心中一动,这莫非是李家的家主?"不知老爷想要题什么诗?"苏瑾恭敬地问。
男子沉吟片刻:"就题一首《临江仙》吧。
"苏瑾提笔蘸墨,在宣纸上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男子看着字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好字!好诗!娘子果然才情不凡。
"苏瑾谦虚地笑了笑:"老爷过奖了。
"男子掏出一锭银子:"这是酬金。
不知娘子可愿到我府上做教书先生?我家中几个孩子正需要人教导。
"苏瑾犹豫了一下。
她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但也要冒一定的风险。
"多谢老爷抬爱。
只是......"她压低声音,"我有些不便之处,恐怕不能常住府上。
"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点点头:"无妨。
你可以每日来府上授课,其他时间自由安排。
"就这样,苏瑾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白天在李家教书,晚上继续摆摊写字。
3在李家教书的日子过得很快。
苏瑾化名"苏娘子",每日清晨来到李府,教导李家的几个孩子读书写字。
她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很快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天,苏瑾正在教孩子们临摹《兰亭序》,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
"老爷回府了!"苏瑾抬头,看到李老爷带着一群人走了进来。
其中一位身着华服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