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再提就撕烂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就在这时,姜老三掀开门帘进来了,看见姜禾真的醒了,又觍着脸凑上来:“娘,这禾丫头不是也没事了吗?

要我说啊,她就是闹一闹罢了,哪会真的去死呢?

镇上——”“给我滚出去!”

李大娘这一声吼可真是中气十足,吓得姜老三赶紧跑出去了。

周围看热闹的街坊西邻这才放心,他们只是爱看热闹,可不代表他们希望自己村子的孩子真的出什么事。

所以知道姜禾己经醒了,都松了一口气,各回各家去了。

屋里,姜夏刚才端着的是早上的米粥,本来就是来给姜禾送饭的,现在她醒了,姜夏激动过后,催促着姜禾赶紧喝了,免得放冷。

姜禾也确实饿了,这副身体己经因为担惊受怕而两天不曾好好吃饭了,她现在刚醒过来,只觉得腹中饥饿难耐。

便端起碗大口喝起来。

李大娘看见孙女终于愿意好好吃饭了,也是狠狠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姜老三媳妇儿刘春花掀开帘子进来了,一见李大娘也在,忙挤出笑脸:“娘,我听说禾丫头醒了,这不,赶紧过来看看。”

李大娘看见自己这个三儿媳妇儿,转开了脸,恨不得眼不见为净。

李大娘想起前些年闹旱灾收成不好,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刘春花当时大着肚子怀着姜禾,不顾当时才三岁的儿子姜山饿得哇哇哭,也要偷偷摸摸拿家里仅剩的一点粮食要给娘家弟弟的事情,就对这个儿媳妇喜欢不起来。

你说要是自己家里能匀出来粮食,那也不可能看着亲家活活饿死不是?

可偏偏自家孩子都快要饿得哇哇哭了,不管孩子也要去给她那个满身肥膘的好弟弟送粮食,这不知道这是怎么想的。

李大娘表示自己想不明白。

看见李大娘的神情,刘春花自己也知道自己不讨婆母的喜欢,挠了挠脸,又看向姜夏:“夏丫头也在啊。”

屋里的气氛实在是尴尬,姜夏作为小辈,也不好真的不理自己这个三婶,便点了点头:“三婶,我来给妹妹送点米粥。”

“哎呦夏丫头真是懂事,”刘春花又往里挪了两步,抻着脖子往床上看,见姜禾真的醒了,想也不想便说道,“这不是也没事吗?

禾丫头,你真是太不懂事了,还寻死,你看看让你阿奶担心的。”

这话本是想拍李大娘的马屁,没想到这马屁没拍对地方,拍到了马腿上。

李大娘一听这话就不满了:“你听听你这是当娘的说的话吗?

你姑娘差点没了,你这个当娘的不关心也就算了,咋还在这儿说风凉话呢?”

刘春花搓了搓手,她还是很怕自己这个婆母的,见李大娘生气,瑟缩了两下,又赶紧改口:“是我不会说话,娘你别生气,我怎么会不担心禾丫头呢?

她可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

李大娘现在看着她就心烦,像刚才撵儿子一样撵她:“赶紧出去吃吃饭,把碗洗了,还得赶紧下地干活儿呢!”

是,现在正是收麦子的时节,家家户户都会一大早出发去地里,也是趁着太阳还没完全出来。

今天早上本来就因为姜老三要卖姜禾的事情耽误了不少时间了,要是再不赶紧出发,等会儿就更热了。

刘春花也不敢再留在这里惹李大娘生气了,赶紧转身出去收拾了。

“好了,醒了就好,醒了就好啊。”

李大娘看着姜禾,交代她,“你就在家里歇着,今天你姐姐在家,你们两个也能做个伴。”

姜禾也不逞强,这副身体现在确实是没那个下地干活儿的力气,要是晕在地里,还要再添麻烦,于是乖乖点头答应下来。

姜夏也拉着她的手安慰她:“没事的妹妹,今天我陪你。”

李大娘确定姜禾是真的没事了,也不能再耽误干活儿,又交代了两句,便也出去了。

村民们陆陆续续也都往地里去,路上有和李大娘关系好的,凑上来说话:“他李婶儿,你家老三那事儿咋样了?

还闹着要把禾丫头卖给人家做媳妇儿啊?

我可跟你说,不管你家老三说什么,你可都不能松口,我托人打听过了,镇上那家上个儿媳妇是被活活打死的,这才愿意跑来村里说亲。”

不管那家人到底好不好,李大娘都不会同意自己儿子卖女儿的行为,所以便道:“你放心吧,老三要是敢再提这事儿,我非得把嘴给他撕烂了不可!”

说到这儿,李大娘还特地拔高了声音,就为了让跟在自己后头的姜老三听清楚。

果然,姜老三一听见自家老娘这话,还没怎么呢,就觉得嘴开始疼了,赶紧捂着嘴不敢吭声。

姜老大看了他一眼,虽然他对自己弟弟要卖女儿的事情也很不赞成,但他作为大哥,还是好言好语地劝他:“老三啊,娘说得没错,这事儿确实是你不对,咱们家也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了,也不是什么灾年荒年,你咋能卖闺女呢?

这要是我们家夏丫头,别说是三贯,就是五贯十贯我也是绝对不愿意的。”

姜老三想说那是你傻,他虽然不敢和自己老娘唱反调,但自己大哥他是不怕的,不过现在李大娘就在他前头走着,他不敢反驳姜老大的话,怕被自己老娘听见,又要教训他,便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姜老大小儿子姜石、姜老二一对双胞胎儿子姜木姜林、姜老三大儿子姜山都跟在后头,他们也都是半大小子了,能跟着帮帮忙。

这样就可以抓紧时间把麦子都收了,免得万一下雨,那就不好了,既耽误收割,又耽误晾晒,还有可能发霉。

姜山皮肤黝黑,很是壮实,今年才十三,个头己经比村里同龄人高出半个头了,小时候虽然赶上灾年过得不好,但后来日子好过起来之后,李大娘就亲自监督起了家里几个孙子孙女吃饭这件事,所以姜家几个孩子都健健康康的。

小子们都个个壮实不瘦弱,两个孙女虽然不比小子们壮实,但也并不算瘦弱。

姜山低着头,他总觉得对不起妹妹,自己爹之所以坚持要拿到那三贯钱,就是想给他攒娶媳妇儿的钱。

可他不想要这样的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