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从松阳出发(二)
“既然如此,为父便资助你五十两盘缠。
容儿你务必好好使用,把银钱用在刀刃上。”
“多谢父亲,容儿却还有一事相求。”
我却还是在地上跪拜不起。
“你但说无妨。”
“萧姨娘所出的弟弟,如今己到了开蒙的年纪了,每日在家中混着也不是事。
我倒看那孩子素日聪慧,是读书的材料,父亲不如为他寻觅一个好先生。”
“科举毕竟是最稳妥的致仕之路,和捐官得来的不同,总少不了不停地用银子钱去打点。
到时候如果弟弟有出息,结交了厉害的同窗或老师,岂不是也能助父亲一臂之力?
我在宫中也脸上有光,到时候我们家族怕是要一荣俱荣了。”
“容儿,平日你不声不响,谁承想竟有这般见识心胸,你说得对,为父改日会为你弟弟寻一个好先生的。”
安比槐其人,虽然不靠谱,倒也不是多大奸大恶之人,对于有利可图之进言,他也算是听得进去,这是我自信能拿捏父亲的关键。
“那么容儿告退了。”
我行至后房,却见父亲的姨娘萧氏正在等我。
萧氏是父亲早年间纳的姨娘,为人倒是老实,不曾为害我和我娘。
如今年老色衰,父亲又得了红袖,早就不受宠了,她便一心一意地守着我弟过日子。
“方才大小姐说的话,姨娘我都在后面听见了。
难为大小姐替我儿想的周到。
姨娘也没有什么好报答的,只有两匹珍藏了很久的好衣料,我今儿拿出来,小姐可以裁两身好衣裳,希望能助小姐高中。”
我心内一喜,赶紧接过布料,布料是真丝的,触之生凉,图样也素净雅致,今儿得了这好料,倒可避免在殿选时被一众秀女嘲笑我的衣服材质普通,花样也花团锦簇早己过时。
更妙是这衣料居然是碧色的,皇上喜我穿碧色,谓之曰清新可人,我当时一首金缕衣取得皇上青睐,穿的正是碧色衣衫。
本还需要从五十两盘缠中匀出一部分去另备衣料,没想到倒是从姨娘手里得了,省下的这些银钱,还可以在宫内打点太监,使我在宫中的初期不至于太难过。
“姨娘客气了,我和弟弟素日亲厚,替他谋一份好前程也是应该的。”
————我拿姨娘给我的材料去裁了两身衣裳,又拜托我娘在领口、袖口上点缀上兰花式样。
我娘本是苏州的绣娘,有着多年的技艺,素净的衣衫经她巧手点缀下,令人见之忘俗。
“我的儿,这衣裳好是好,也难为你姨娘的一片心意,只是这款式颜色,会不会太素了些。”
“我想那皇上日日看嫔妃在宫中争奇斗艳,姹紫嫣红得倒也看腻了,好像一个人吃惯了大鱼大肉,偶尔来点清粥小菜倒也不错。
更何况秀女们家境好的居多,若是一味追求华丽新巧,只怕陵容是争不过的,只能够另辟蹊径。”
“你这丫头倒是越来越贫嘴滑舌了,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倒说的像很了解男人似的。”
母亲被我逗笑,抚着我的头顶说道。
前世与皇上打交道久了,我知道皇上其人审美,最忌讳庸俗。
甄嬛酷似纯元的面容固然是入选的首要原因,但据我后来打听得知,她与己故皇后的面容也才五分肖似,真正像纯元的是她的妹妹甄玉娆,能得七分。
那么甄嬛当时一身素净的衣裳和一句“嬛嬛一袅楚宫腰”所衬托出来的灵气,也是她能得皇上青眼的重要原因。
————余下的日子,我便跟随着父亲为弟弟请来的先生,很是恶补了一阵文化。
前世皇上总觉得和我说不上话,也是和我没有文化有关,但是毕竟时间有限,只能略认得几个字,比甄嬛诗词歌赋中浸淫多年,信手拈来的水平自然有差距。
不过是打好基础,待到宫中择机而学,将来与皇上谈论起来,或者为高位妃嫔抄书做账,总有一番好处。
我没想到前世我精通制香、唱歌、冰嬉等种种旁门左道,这识文断字居然这么难,少不了日夜挑灯,埋头苦读。
弟弟许是看我这个长姐都这般用功,也受到感染,因此在功课上愈发勤谨起来。
两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很快殿选的日子就到了,我心情沉重地收拾好行李,与母亲依依惜别,又叮嘱弟弟要好好念书,孝敬父母,终于和姨娘一起踏上了父亲为我准备的马车,彻底离开了松阳县那小小的家。
虽然重生前胸中立下了要爬上高位的豪言壮志,但是宫中毕竟处处凶险,我又无家世背景可倚靠,宫墙中仿佛有一个凶悍异常的庞然大物,正张开血盆大口要将我吞噬。
我也想过是不是干脆放弃殿选,但是上天既然给了我重生的机会,我必不愿再过潦草的一世。
宜修、华妃、甄嬛、胤禛,这次看我们谁能笑到最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