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9世纪末,浙江镇海,古老的城镇被岁月的沧桑所笼罩,街巷间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傅家的庭院里,年幼的傅宗耀睁着一双灵动却透着狡黠的眼睛,望着外面的世界,

心中满是对未知繁华的憧憬。彼时,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孩子日后会在上海滩掀起惊涛骇浪,

又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罪恶印记。傅宗耀自幼便显露出精明世故的一面,

对经商之道有着天然的敏锐。在学堂里,别的孩子还在为之乎者也头疼,

他却已经在琢磨着如何用零用钱做些小买卖,从中赚取差价。年纪稍长,

他不甘心在这小小的镇海度过一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上海滩的征程,

决心在那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闯出一番名堂。初到上海,

傅宗耀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所震撼,林立的洋楼、穿梭的汽车、往来的洋人,

一切都与家乡截然不同。他从最底层的伙计做起,在一家洋行里跑腿打杂。

每天天不亮便起床,打扫店铺、整理货物,还要应对老板和顾客的各种刁难。

但他从未抱怨过,反而将这一切视为磨练,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和结交人脉的机会。

凭借着自己的机灵和勤奋,傅宗耀很快得到了洋行老板的赏识,开始被委以一些重要的任务。

他也借此机会,结识了不少上海滩的商界名流和有权有势的人物。在与他们的交往中,

傅宗耀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周旋,如何利用各种关系为自己谋取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傅宗耀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人脉,开始涉足多个行业。他投资房地产,

在上海滩繁华地段购置土地,建造高楼大厦;又涉足金融领域,开设钱庄,操控资金流转。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逐渐在商界崭露头角,成为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人物。此时的他,

已经改名为傅筱庵,名字里透着一股精明与算计。然而,傅筱庵的野心并未就此满足。

他渴望得到更多的权力和地位,在上海滩的舞台上成为真正的主宰。就在他四处寻找机会时,

国家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火迅速蔓延至上海。

淞沪会战爆发,上海陷入一片战火硝烟之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民族工业遭受重创。傅筱庵站在自家豪宅的窗前,望着外面混乱的局势,

心中盘算的却不是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出一份力,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眼见日军势力在上海不断扩张,傅筱庵利令智昏,被权力和利益蒙蔽了双眼。他认为,

只有投靠日军,才能在这乱世中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于是,他公然背叛国家和民族,

与侵略者勾结在一起。1938年10月,傅筱庵在日军的扶持下,出任伪上海特别市市长,

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实施殖民统治的忠实傀儡。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人们纷纷对他的叛国行为表示谴责和唾弃。但傅筱庵却丝毫不在意,沉浸在权力的美梦中,

开始不遗余力地为日军服务。傅筱庵上任后,便积极推行一系列亲日政策。

他协助日军搜刮物资,将上海的工厂、仓库洗劫一空。

大量的粮食、煤炭、钢铁等战略物资被运往日本,支援其侵略战争。

民族工商业遭受了沉重打击,无数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那些曾经在上海滩辉煌一时的民族企业,在傅筱庵和日军的双重压迫下,纷纷破产清算,

老板们血本无归,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他还大肆镇压抗日活动,

为日军提供情报。他成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四处搜捕抗日志士。

只要有人被怀疑与抗日组织有关,便会被抓进监狱,遭受严刑拷打。

许多爱国青年、进步人士在他的迫害下,失去了生命。上海的街头巷尾,

弥漫着白色恐怖的气息,百姓们人人自危,不敢随意谈论抗日之事。

傅筱庵的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他成为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汉奸。然而,他却丝毫没有收敛,

反而变本加厉,妄图通过讨好日军,获取更大的权力和利益。面对傅筱庵的累累罪行,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决定对其展开刺杀行动,

以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军统局长戴笠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

傅筱庵作为伪上海市长,身边戒备森严。他出行时有大量保镖护卫,

车辆配备了先进的防护措施;住所更是防守严密,四周高墙林立,设有多个岗哨,

还有警犬巡逻。想要接近他并成功实施刺杀,难度极大。军统高层首先从情报收集入手,

派出大量特工人员深入上海。这些特工们乔装打扮,有的扮成小商贩,

在傅筱庵住所附近摆摊设点,观察他的日常出入情况;有的混入傅筱庵的社交圈子,

与他的亲信、幕僚结交,试图从他们口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还有的潜伏在日伪机关内部,

窃取关于傅筱庵的行动安排和安保部署。经过长时间的艰苦侦查,

特工们逐渐掌握了傅筱庵的一些关键信息。他们了解到,傅筱庵生活极为奢靡,

喜欢参加各种晚宴和舞会,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他对自己的贴身佣人朱升源比较信任,

许多日常事务都交由他处理。这些信息为后续的刺杀行动奠定了基础。

在掌握了傅筱庵的相关情报后,军统制定了多套刺杀计划。最初,

他们试图在傅筱庵出行途中进行伏击。特工们选择了几条他经常走的路线,

提前埋伏在路边的建筑物里,准备等他的车队经过时,用枪支和炸弹发动袭击。然而,

傅筱庵出行时保镖众多,且路线多变,每次出行前都会临时改变计划,

使得几次行动都未能成功。有一次,特工们刚刚在预定地点埋伏好,

却得知傅筱庵突然改变了行程,无功而返。还有一次,

军统特工设法在傅筱庵参加的一场宴会上安插了内应,准备在宴会上动手。

但傅筱庵的保镖警惕性极高,对周围的人进行了严格的搜身和检查,内应根本无法靠近他,

刺杀行动再次失败。几次失败后,军统并没有气馁,而是重新调整思路。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傅筱庵身边的一个人——他的贴身佣人朱升源。

朱升源虽然身处傅筱庵身边,但他内心深处却对傅筱庵的叛国行为极为不齿。

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深知国家和民族的苦难,

一直渴望有机会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出一份力。军统特工通过多方联系,

找到了朱升源的一位远房亲戚,通过他牵线搭桥,成功地与朱升源取得了联系。

特工们向朱升源晓以大义,讲述了傅筱庵的种种罪行以及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

朱升源被特工们的爱国热情所打动,想起自己家乡被日军轰炸,亲人流离失所的场景,

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慨。他毅然决定加入刺杀傅筱庵的行动。为了确保行动的成功,

军统特工与朱升源进行了多次秘密会面,详细商讨刺杀计划。他们为朱升源准备了武器,

教他如何使用,还制定了详细的撤离路线。朱升源则利用自己在傅筱庵身边的便利条件,

进一步收集关于他的生活习惯和安保漏洞的信息。1940年10月11日凌晨,

机会终于来了。傅筱庵参加完一场晚宴后,喝得酩酊大醉,由保镖搀扶着回到住所。

他一进屋,便倒头大睡,鼾声如雷。朱升源一直在暗中观察,见时机已到,

他悄悄地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斧头,藏在衣服里,轻手轻脚地走进傅筱庵的卧室。

卧室里弥漫着一股酒气,傅筱庵躺在床上,毫无防备。朱升源深吸一口气,

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举起斧头,狠狠地向傅筱庵的头部砍去。随着一声闷响,

傅筱庵的脑袋顿时开了花,鲜血溅满了床铺和墙壁。他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

便当场毙命。完成刺杀任务后,朱升源按照事先与军统特工约定好的路线,

迅速离开了傅筱庵的住所。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来到了一处废弃的仓库。在那里,

早已等候着几名军统特工,他们为朱升源换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衣服,戴上了假发和口罩,

然后带着他混进了人群中。日伪军得知傅筱庵被刺身亡的消息后,顿时乱作一团。

他们封锁了整个上海,四处搜捕凶手。但朱升源在军统特工的掩护下,

成功地摆脱了日伪军的追捕,安全撤离了上海。军统成功刺杀傅筱庵的消息传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