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实验田的准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三章:试验田的准备李明回到东宫后,立刻着手准备试验田的事宜。

他先是召集了一群太监和侍卫,向他们详细交代了任务:“小张,你负责挑选合适的土地,要选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小李,你去准备农具,要按照我给你的图纸,制作一些新型的铁犁、木耙等。

小王,你去采购种子,要选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比如占城稻等。”

众人领命后,立刻忙碌起来。

小张带着几个太监在皇家农场里西处查看,最终选中了一块位于农场东南角的土地。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靠近一条小河,取水方便。

小李则带着工匠们按照李明提供的图纸,精心制作起新型农具。

小王则西处打听,终于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那里,买到了一批优质的占城稻种子。

与此同时,李明还组织了一些农业技术培训,邀请了东宫里的学者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向即将参与试验田工作的农夫们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他亲自到场,向农夫们讲解了合理施肥的方法,教导他们如何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农家肥、绿肥等,以保持土壤的肥沃和可持续利用。

“你们看,这农家肥要均匀地撒在田里,然后用锄头翻到土里,这样才能让庄稼更好地吸收养分。”

李明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向农夫们讲解。

农夫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点头称赞:“殿下讲得真好,我们以前可没这么细致地做过。”

在李明的精心准备下,试验田的各项准备工作逐渐就绪。

土地己经平整好,新型农具也制作完成,种子和肥料也准备妥当。

就在这时,李明突然想起了历史脑洞系统,他立刻向系统提出了一个请求:“系统,我想了解一下试验田的预期产量,你能给我一个参考数据吗?”

系统迅速回应道:“宿主,根据你目前的准备情况和明朝的农业条件,试验田的水稻亩产量预计可以达到300斤左右。

当然,这还要看后续的田间管理和天气情况。”

李明心中一喜,300斤的亩产量比明朝目前的平均水平高出不少,这让他对试验田的成功更加充满信心。

他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参与试验田工作的农夫们,大家听了都兴奋不己,干劲更足了。

终于,试验田的种植工作正式开始了。

李明亲自带领农夫们下田插秧,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插秧、施肥、灌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李明的要求和计划进行。

李明还不时地在田间巡视,指导农夫们注意田间管理的细节,确保试验田的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田里的水稻逐渐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稻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仿佛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李明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和自豪。

他知道,只要试验田成功,就能为明朝的农业发展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然而,就在试验田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李明却突然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让他原本兴奋的心情瞬间紧张起来。

原来,朝中的一些大臣对李明的试验田计划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李明过于年轻,缺乏经验,担心试验田会失败,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甚至有人在背后议论纷纷,暗中阻挠试验田的进行。

面对这些质疑和阻挠,李明并没有气馁,他知道要想让试验田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困难。

他决定先从说服这些大臣开始,于是他向朱元璋请示,希望能有机会向大臣们详细解释试验田的计划和意义。

朱元璋同意了李明的请求,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李明站在乾清宫的大殿上,面对着一群朝中的大臣,开始了他的演讲。

“诸位大人,我知道你们对试验田的计划有所担忧,但请相信,我李明绝非鲁莽行事。”

李明朗声说道,目光坚定地扫过在场的众人,“我之所以提出试验田的计划,是因为我深知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

只有不断提高粮食产量,才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提出的这些农业改良措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改进农具,可以让农夫们更加省力高效地耕作;推广新品种,可以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合理施肥,可以让土壤更加肥沃,保持可持续利用。

这些都是对农业有益的举措。”

“当然,我也知道试验田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请诸位大人想一想,如果试验田成功了,将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好处?

粮食产量的提高,意味着百姓们可以吃得更好,国家的粮食储备也会更加充足,甚至可以减少因粮食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

这难道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李明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李明的试验田计划,意识到这个计划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也不禁对李明刮目相看,认为他确实是个有远见、有担当的皇太子。

就在这时,朱元璋站起身来,微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朕相信朱标的能力。

他既然提出了这个计划,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我们不妨给他一个机会,看看试验田的最终结果如何。

如果成功了,那自然是国家之幸;如果失败了,我们再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努力。”

朱元璋的一番话,为李明的试验田计划定下了基调。

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愿意全力协助李明的试验田工作。

李明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己经迈过了这道难关,接下来只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试验田的管理和实施中,努力让试验田取得成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明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试验田的工作中。

他每天都会亲自到田间巡视,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指导农夫们进行田间管理。

从除草、施肥,到灌溉、防虫,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力求做到最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田里的水稻逐渐进入抽穗期,金黄色的稻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仿佛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

李明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和自豪。

他知道,只要试验田成功,就能为明朝的农业发展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也能让那些质疑和阻挠他的人心服口服。

然而,就在试验田即将迎来丰收的时候,李明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让他原本自信满满的心情瞬间紧张起来。

原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虫害席卷了皇家农场,许多田地里的庄稼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试验田也未能幸免。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虫害,李明并没有慌乱,他知道要想保护试验田的成果,就必须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他立刻召集了东宫里的学者和农夫们,向他们请教防治虫害的方法。

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有的建议用草木灰撒在田间,有的提议用辣椒水喷洒稻穗,还有的提出用人工捕捉害虫等方法。

李明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结合历史脑洞系统提供的知识,决定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来应对这场虫害。

他让农夫们将草木灰均匀地撒在田间,以降低害虫的活动能力;又用辣椒水喷洒稻穗,驱赶害虫;同时组织人手进行人工捕捉,减少害虫的数量。

在李明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与虫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经过几天的努力,试验田里的虫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稻的生长状况逐渐恢复了正常。

李明站在田埂上,望着重新焕发生机的试验田,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他知道,只要试验田能够顺利丰收,就能证明他的农业改良措施是正确的,也能为明朝的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李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知道农业只是他要关注和改革的一个方面,明朝的其他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样需要他的努力和智慧。

他心中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那就是要让明朝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国家。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