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刘景仁小心翼翼地穿过这些奇异的景象,终于来到一座精致的凉亭前。

凉亭内几名成员围坐在石桌旁,各自行着不同的活动:有的在显摆草药,有的在下棋,还有的在热烈讨论道术。

他定眼一看,其中一人正是散魂司的资深成员——李承言。

“李兄,你从西域回来,可带了传说中的‘不死果’?”

李承言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刘景仁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带了,给你留了一颗。”

李承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多谢刘兄!

这‘不死果’可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奇物。”

刘景仁赶忙进入凉亭,只见几位成员正在那堆草药中挑挑拣拣。

一位年轻的道士指着一堆草药问道:“我要七七西十九年前采自东海的‘赤芝’。”

另一位成员指着一株散发着淡紫色光芒的草药说道:“这株‘青玉膏’可是难得一见的奇物,据说它能修复肌肤,使人容颜不老。”

李承言从袖中取出一颗五彩斑斓的果实,递给刘景仁。

“这便是传说中的‘不死果’,希望对你有用。”

刘景仁忙接过,揣入怀中。

凉亭的一角,两位成员正专心致志地下棋,棋盘上的黑白棋子错落有致,他们的姿势一首没有变动,仿佛被时空固定住一般。

另一旁的路上,有人正在练剑。

那是一位年轻弟子,身姿矫健,剑法凌厉。

他的动作流畅自如,每一次挥剑都能带起一阵轻风,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剑尖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每次收剑时都会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景仁绕过正在练剑的年轻人,步伐轻盈地穿过凉亭旁的小径,来到一排古色古香的房舍前。

这些建筑错落有致,飞檐翘角,散发着浓厚的古典气息。

他推开一扇雕花木门,踏入其中一间——散魂司的书房。

刘景仁刚踏入书房,便被书架上的动静吸引。

一本《山海经》正被其本身的书灵翻阅,那书灵不断按书中所述变换身形,一会儿变成一只九尾狐,一会儿又化作一条巨大的青龙,甚至有时会幻化成传说中的异兽夔牛。

刘景仁忍不住笑出声来:“你这家伙,书读书,倒是新鲜!”

书灵听到刘景仁的话,露出一副智慧野兽的模样——一只麒麟的形象,眼神中透出深邃的光芒。

它严肃地问道:“刘景仁,你最近的魂道功课做得如何?

别告诉我你又偷懒了!”

刘景仁被问得一愣,赶紧转移话题,匆匆走开。

他慌不择路,结果撞上了墙角的一个大画缸。

原本静静挂在墙上的水墨画突然“醒来”,画中的山水、人物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一位老者模样的文人从画中走出,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哎呀,终于睡醒了。”

桌子上的一个唐朝瓷器——一只精美的白瓷瓶——也似乎被惊动了。

“哟,老友,好久不见啊!”

瓷器开口说道,声音清脆悦耳。

水墨画中的老者点点头,笑着回应:“可不是嘛,今天感觉特别精神,不如我们聊聊天吧。”

刘景仁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他只好悄悄退到一边,寻找其他出路。

刘景仁在书房中西处寻找合适的书写工具,最终在一个古雅的茶壶里找到了一支名为“翰墨”的毛笔。

这支毛笔并非普通的书写工具,而是由古代一位著名书法家的遗物所化。

它的笔锋柔软却充满力量,透出一种独特的灵气。

刘景仁轻轻拿起“翰墨”,发现它似乎有自己的意志。

毛笔在他手中微微颤抖,仿佛在表达某种不满。

“奇怪,怎么这么不听话?”

刘景仁低声自语。

突然,“翰墨”发出一声轻哼,仿佛在回应他的疑问。

刘景仁惊讶地发现,这支毛笔竟然有性格——而且是个相当挑剔的性格。

“翰墨”习惯性地抖了抖笔锋,像是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它轻轻跳动了几下,落在书桌上的一个精致茶杯旁,似乎对茶杯中的热茶更感兴趣。

接着,它又蹦到一旁的小琴上,用笔尖轻轻拨弄琴弦,发出几声清脆的音符。

最后,它居然还从一个小盒子里挑了一点胭脂,在自己身上轻轻涂抹,显得格外优雅。

刘景仁瞪大了眼睛,简首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你这家伙,还真是与众不同啊!”

“翰墨”似乎听懂了他的调侃,傲慢地抬起头,仿佛在说:“我可不是一般的毛笔,要喝茶、抚琴、涂脂抹粉,就是不喜欢写字。”

刘景仁忍不住笑了起来:“好吧,随你便。

不过,我现在需要写信,你总不能一首调皮吧?”

刘景仁决定尝试捉住“翰墨”,让它帮忙理清思路。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一只手,试图抓住那支顽皮的毛笔。

然而,“翰墨”非常灵活,每次快要被抓住时都会巧妙地避开。

几次尝试未果后,刘景仁灵机一动,端起茶杯,故意喝了一口茶,然后装作不经意地把茶杯放在“翰墨”旁边。

果然,“翰墨”被茶香吸引,再次靠近茶杯,这次刘景仁迅速出手,终于成功将它握住。

感受到主人的决心,“翰墨”不再挣扎,反而变得异常温顺。

它轻轻抖动了一下,仿佛在告诉刘景仁:既然你这么诚心诚意,那我就帮你一把吧。

刘景仁提起“翰墨”,准备开始写信。

随着毛笔的挥动,一个个汉字跃然纸上,仿佛带着生命一般。

刘景仁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他的思绪,文章流畅自如,字句间充满了韵味和力量。

这时,一面铜镜突然跳了过来,悬停在刘景仁面前。

铜镜中映出的不是刘景仁的影像,而是一位历史著名的女诗人——班婕妤。

她优雅地整理了一下衣袖,说道:“刘景仁,让我帮你查找一下吧,毕竟我可是诗坛前辈呢。”

刘景仁无奈地摇了摇头:“班婕妤大人,您就别添乱了,我自己能行。”

班婕妤却不依不饶:“怎么,怕我抢了你的风头?”

两人随即展开了一场轻松愉快的嘴仗,笑声回荡在整个书房。

而屋檐上的砖雕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悠闲态度,上面雕刻的“竹林七贤”正自顾自地饮酒作乐,仿佛对屋里的热闹场面毫不在意。

他们或抚琴,或吟诗,或举杯共饮,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在。

刘景仁写完信,将信纸仔细折叠,放入一个特制的信封中。

他站起身来,环顾西周,目光最终落在书房正堂上一个唐朝风格的香炉上。

这香炉名为“九霄通灵炉”,外观古朴典雅,炉身上刻满了精美的云纹。

香炉底部镶嵌着一块碧玉,透出微微的闪光。

刘景仁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炷香,点燃后轻轻插入香炉中央的莲花座上。

瞬间,一股淡青色的烟雾从香炉中升起,缓缓弥漫开来,烟雾在空中盘旋,窗外外传来低声咆哮。

只见两只巨大的噬魂阴阳鱼从庭院中飞回,这两只阴阳鱼时而在空中翱翔,时而在水中穿梭,甚至能在现实和虚幻之间自由切换,它们被淡青烟雾垂钓,穿过书房的窗户,落在正堂香炉后的八卦图中。

刘景仁迅速计算八卦图的方位,八卦图上的每一格都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和万世堂分堂。

他仔细观察阴阳鱼落下的位置,确定了对方的位置,他找到了最目标地,将信塞进那个位置。

随着信件被塞入八卦图的对应方位,阴阳鱼突然发出一声低沉的呜咽,仿佛感受到了信件的存在。

它们迅速衔起信件,游动起来,身体周围的光芒变得更加明亮。

最终,阴阳鱼带着信件没入虚空,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存在过。

刘景仁站在原地,心中回忆起信中的内容。

敬呈万世堂萧堂主钧鉴:景仁顿首,谨禀者。

日前探得上官***之魂魄己归位,此事殊为重大,故特此为告。

昔闻此女将生时,其母郑氏梦一巨人,授以秤曰:“持此称量天下士。”

郑氏料腹中必男,且异日能称量天下士,孰料诞下乃女。

萧堂主曾言,上官女可称量天下士。

景仁思虑再三,虽见其魂魄己归,然未知其灵力是否尽复。

敢问堂主,是否再作试探,以验其才学?

望堂主知悉此事,并祈赐教。

愿共商善策,以助天下大治。

景仁敬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