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几天少出门,免得招祸。”
夫妻俩听得一头雾水。
杜若皱起眉头,疑惑问道:“娘,您知道是哪里出了事吗?
怎么官兵突然就西处抓人了?”
婆婆无奈地摇摇头,“我也说不清楚,听旁人议论,好像是在找一个人,可具体缘由,我实在打听不出来。”
苏瑶和杜若对视一眼,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他们向来奉公守法,与外界没什么纠葛,但这种不明不白的搜捕,还是让他们心慌。
两人打定主意,这几天确实要少出去,以免无端卷入麻烦。
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苏瑶哄年幼的儿子睡着后,便去洗漱。
杜若则坐在灯前,继续写白天未完成的文稿。
苏瑶洗漱完,走到杜若身边:“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休息吧。”
杜若抬头,温柔地看着她:“我再等会儿,把这点写完,你先上床睡吧。”
苏瑶点点头,走到床边躺下。
许是白天听了婆婆的话,心中多少有些担忧,她虽闭上了眼睛,却怎么也睡不安稳。
迷迷糊糊间,外面突然狂风骤起,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窗户上,天空中一道闪电划过,随即惊雷炸响。
苏瑶被这声响猛地惊醒,不知为何,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仿佛有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
她转头看向灯前的杜若,杜若似乎也被雷声惊动,停下手中的笔,望向窗外的风雨。
苏瑶轻声唤道:“相公……”杜若回过神,起身走到床边,坐在苏瑶身旁,握住她的手:“别怕,只是一场雷雨罢了。”
可苏瑶却感觉那不安的情绪愈发浓烈,她紧紧抓住杜若的手:“阿郎,我心里好慌,好像要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杜若轻轻将苏瑶拥入怀中:“别自己吓自己,我们向来本本分分,能有什么事。”
苏瑶在杜若怀里点了点头。
窗外的风雨愈发猛烈,风声、雨声、雷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不祥的乐章。
屋内的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苏瑶和杜若依偎在一起。
随着时间流逝,风雨渐渐小了下去,苏瑶在杜若的怀抱中,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只是梦中,尽是些模糊不清、令人心悸的场景……早上,苏瑶悠悠转醒,睡眼惺忪间,瞧见杜若坐在窗前看书。
窗户大开着,清晨那带着丝丝凉意的柔和阳光,宛如一层薄纱,轻柔地洒落在他脸上。
光影勾勒出他脸部线条的柔和与坚毅,他专注看书的模样,让苏瑶看得出了神。
那一刻,她心中陡然涌现出一股无比温暖的感觉。
苏瑶回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
自己本是镇上的普通女子,为了贴补家用,常去村外荷塘采莲,再拿去集市售卖。
那一日,阳光正好,她如往常一样在荷塘忙碌,不经意间抬头,便看到了岸边的杜若。
他身着一袭素净长衫,身姿挺拔,眉眼间透着温润与儒雅,与这乡村的质朴景色相得益彰。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杜若的目光也正巧落在她身上。
自那一眼后,杜若便常出现在荷塘附近,还常来买她的莲子。
渐渐地,两人熟悉起来,情愫也悄然生长。
后来,杜若竟亲自上门提亲。
苏瑶心中既惊喜又惶恐,自己不过是个普通女子,大字不识几个,而杜若虽说家境并非富贵,但才华横溢,知晓诗书礼仪。
她怎么也没想到,杜若会如此坚定地想娶她为妻。
然而,杜若的真诚执着打动了她的家人,两人顺利成婚。
婚后,杜若对她的好有增无减。
他会在她忙碌一天后,为她端来一盆温热的洗脚水;会在她为琐事烦恼时,耐心倾听并温柔安慰她,还会在家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婆婆也是个和善之人,从未磋磨过她,反而在她忙碌时,主动帮她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