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刑警
但是,随着各种写警察的影视作品的大火,只要写警察,必然写刑警,逐渐的,刑警反而成了大伙最了解的部门。
牛彬哥进入刑警队,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刑警,跟影视作品里描绘的景象大差不差,无非是出警,调查,蹲坑。
蹲坑算是半专业术语吧,就是领导们根据案件发生的规律,对特定部位,或者场所持续的蹲守,这办法虽然有点笨,其实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只要肯付出,总是有收获。
做刑警几个月,牛彬哥第一次见到了死人,也第一次亲手抓住过杀人犯。
听起来有点可怕,其实牛彬哥也没啥太大的感觉。
那几年,老百姓爱打架,每天见到血乎拉搽的场面,再见这个,无非是被打的重一点,没有人及时叫医生,于是被打的人就死了。
于是打人就成了杀人。
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下午,平平常常的出警,因为巡警己经前期到场了,其实队长己经知道这是一个杀人案的现场。
但是牛彬哥不知道啊。
警校几年,别的没学会,不该问的不问,牛彬哥是有很深的体会的。
中队长姓雷,是一个老刑警,很有点队长的架子。
牛彬哥有时候觉得,他比郝主任更像个领导。
同事小宇再有一次出警的时候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嘴“啥事啊,咱们要去哪?”
被雷队狠狠的批评了。
“不该问的别问,万一走漏消息,算谁的?”
确实是,有些警情,一旦走漏消息了,如果你提前问了,难免会被怀疑。
于是,不该问的别问,就成了警校的第一节课。
当然,上班十来年以后,牛彬哥也再次思考过这个问题,不问的前提,其实是包含了极大的信任。
要相信你的队长,会提前预判了案情的需要。
队长会根据案情的需要,提前告诉你要准备的装备,那时候条件比较差,出警能带的无非是根橡胶棍,一把手铐。
枪一般是不带的,除非有信息显示对方可能持枪。
防弹衣一般也是***的,那时候还没有防暴服这种东西,防弹衣里面放着厚厚的铁板,穿着就像背了一大块铁,实在是有点累人。
橡胶棍的攻击力实在是有点差,于是,真的可能有危险的时候,大伙会选择拿几根镐把,镐是用来开山,刨地的,镐把的设计,自然要结实,还要顺手,很有点符合人体力学设计的意思,自然成为很顺手的工具,携带方便,攻击力强。
就是有点影响形象,可以想象一下,一群着装整齐的警察,人手一根镐把,很有点古惑仔着装的意思。
于是,镐把成了不能官宣的警械,一时很受基层民警的追捧。
关于枪这个事,牛彬哥也有过自认很完美的解释。
警察被人打死了,本人会成为烈士,各级领导会因为这个被层层表彰,警察要是打死人,层层领导跟着挨处分。
你说枪会越管越严,还是越管越松?
说回凶杀案现场,其实案情很简单,俩人闹离婚,老公不愿意,几次三番到老丈人门上闹事,终于,在这一个有点普通的中午,被下了狠心的媳妇打死了。
当然,理论上,打死一个人还是很有难度的,牛彬哥看过比这个现场要惨的多的现场,因为被害人救过来了,最后只是被鉴定了轻伤。
这个现场,丈夫没流太多血,身上也没看出太多伤,就这样静悄悄的死了。
第一次见到死人的牛彬哥,完全没有想象中见到死人该有的紧张,害怕之类的情绪,在医生到场后,摸了摸脉搏,试了试呼吸,说是人死了,没必要送医院了,牛彬哥才发现,人死了跟活着其实真的只差一口气。
后来,牛彬哥在回忆中总结了一下,坏人是啥样的,其实那些盗窃的,吸毒的,平常看着挺像个正常人的,因为时不时被抓,这些人往往跟警察关系很好的样子,这些才是坏人,因为他们习惯性的在做坏事。
偷点东西,遇到主人发现,可能转化成抢劫,杀人,甚至更重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