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秋裹紧针织开衫,手指在琴键上反复摩挲。
李斯特的《钟》在琴房中已经回荡了三个小时,玻璃水杯里的热水早已凝成冰,可第三小节的装饰音还是如同生锈齿轮转动时发出的刺耳声响。
"哒" 的一声轻响,琴房木门被推开一道缝。
穿着白衬衫的男生抱着笔记本电脑逆光而立,肩线被走廊灯光拉出利落的剪影。
林晚秋认得他,计算机系大三的沈砚舟,传说中连续拿了三年国家奖学金的冰山学霸,据说连系主任找他谈话都被冷脸相待。
"第三小节的装饰音应该这样处理。
" 他突然开口,声音像浸了冰碴的山泉水。
不等林晚秋反应,那双骨节分明的手已经覆上她手背。
带着薄茧的指腹擦过她敏感的指节,在中央 C 键上弹出一串清澈的琴音。
林晚秋如同触电般,快速缩回手,慌忙站立,琴凳在地面划出刺耳尖锐的摩擦声。
她盯着沈砚舟腕间若隐若现的血管,忽然想起上周在图书馆撞见的场景——他正用钢笔在草稿纸上画着复杂的电路图,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竟与琴键震颤的频率奇妙地重合。
"对不起。
" 沈砚舟退后半步,耳尖泛起不易察觉的绯红,"我在隔壁实验室调试算法,你的琴声... 很特别。
"林晚秋这才注意到他抱着的不是普通电脑,而是台贴满散热贴的改装笔记本,键盘缝隙里还插着几支铅笔。
她忽然想起大一时听过的讲座,沈砚舟曾在台上演示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系统,当计算机完美复刻出贝多芬《月光》第三乐章时,整个礼堂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你也懂音乐?
" 她鬼使神差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抚过琴谱边缘。
沈砚舟沉默片刻,从帆布包里掏出 U 盘插入电脑。
《钟》的变奏曲在琴房响起,林晚秋惊讶地发现,那些困扰她多日的装饰音竟变成了流畅的波浪线,仿佛月光下跳跃的溪流。
"我用傅里叶变换分析了原曲的频率波动。
" 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声波图,"这里的高频段和你的脉搏频率出现了共振。
"林晚秋低头看向自己手腕,皮肤下的血管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这个发现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