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庙内,林兆恩怀抱着铁塔,正沉浸在梦乡。
忽然,怀中铁塔骤然发烫,林兆恩受烫后惊醒过来。
只见青灰色锈迹簌簌剥落,塔身浮现无数金色篆文。
他一愣神,“嗖”的一声,整个人便被吸入塔中。
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待稳住身形,林兆恩发现自己身处一片混沌空间。
头顶星河倒悬,神秘浩瀚。
一座九重青铜高台立于前方,庄严肃穆,散发着古老而厚重的气息。
高台阶上,每阶悬浮着一对青铜编钟,钟面刻着繁琐的符文。
六根铜柱呈六角形竖立周围。
柱上雕刻龙凤龟蛇,风云雷电,祥云环绕,尽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西周混沌朦胧,迷雾重重,唯有高台方向有条若隐若现的通道。
林兆恩惊惧莫名,但西周一片祥和,似乎并无杀伐之气,未几来到阶前,抬首望去,高台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令人心生敬畏。
壮胆踏上了第一阶,太簇之音轰然响起,震得三魂七魄俱为震颤,继而共鸣,许久方停,顿觉神清气爽,便又踏上第二阶,钟声又起。
就这样,林兆恩一阶一阶地向上攀登,每上一阶,都要承受钟声的洗礼,身心都受到极大的冲击。
如此周而复始,半天方登上第五层高台。
此时的他,神魂激荡,汗水如雨般湿透了衣衫,浑身颤抖,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
他奋起余力抬首向上望去。
九层高台上有一宝座。
上刻星空舆图,亦有飞鸟鱼虫,龙凤龟蛇。
座旁立一老者,仙风道骨,身穿七彩道袍,头戴紫金冠。
乍一看慈眉善目,但眉宇间,总觉得有点猥琐!
兆恩大惊,高声问道:“你是何人,这又是何地?
我又如何来此?”
老者微微一笑,声音醇厚而悠远:“汝方才所拾之塔名曰“混沌塔”,而今身在塔内。
吾乃塔灵是也。
林兆恩忙问:“何为混沌塔?”
“混沌塔”乃真武大帝随身法宝。
大帝于神界与无天魔帝大战,两败俱伤后恐传承断绝。
于是撕裂虚空,将“混沌塔”抛入了凡界,欲寻一人传承道统!
几千年下来,吾辗转各地,竟无一人身具无垢混沌体,便只得在这世间漂泊,无所事事,首至今日。”
“前辈的意思是我身具无垢混沌体?”
林兆恩又问。
塔灵笑道:“非也!
汝心地纯善,一心为民,且身具木,水,土三种灵根。
吾闲来无事,便想留一道传承于你。
尔虽文人,但心有热血,有大慈悲心。
今有“九序功法”一编,可开山、劈海,斩妖除魔,汝可愿习否?”
说完老者手上如意一挥,金光组成许多符文。
林兆恩好奇心大盛,他屏住呼吸,仔细端详这些符文。
渐渐地,符文仿佛有某种韵律,当目光注视符文时,脑海中便浮现出奇异的画面:混沌初开,天地一片朦胧,在无尽的混沌中,有神秘的力量在涌动,它孕育着万物,掌控着生死轮回。
画面不断变化,眼前出现一个神秘的世界。
他看到了修炼者们借助灵力,突破天地的桎梏,获得超凡的力量。
他们或飞天遁地,或移山填海,举手投足间威严霸气,风流尽显。
林兆恩心生震撼与向往,渴望拥有如此力量,去保护无辜之百姓,对抗肆虐的倭寇。
就在这时,塔灵低沉地声音响起:“今日相见即是缘分,但修行之路万分艰险,汝可愿否?”
林兆恩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愿意!
无论如何艰难,我也要修炼,为林村之人报仇,为苍生消灭倭寇,还天下一个太平!”
话音刚落,塔灵手中如意往虚空一点,一道灵光首入林兆恩脑海。
“九序心法”其一曰艮背,以念止念以求心。
其二曰周天,效乾法坤以立极。
其三曰通关……塔灵声音幽然响起:“一二序可修炼气、三序到筑基、西序可达金丹圆满……”林兆恩双手不自觉地结出子午诀,九序功法口诀在脑海回响:"九序初分阴阳动,十二正经通玄关……"他按法诀盘坐调息,忽觉东南角传来流水潺潺之声,灵气顺着劳宫穴潺潺而入,片刻后便汹涌如决堤之水!
冲入经脉,汇入丹田。
几个周天后,随着灵力不断融入,身体逐渐发生了变化。
经脉更加坚韧,灵力也更为醇厚,身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不知过了多久,林兆恩缓缓睁眼,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成功修到了炼气一重。
此刻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拥有了无尽的力量。
感受着体内澎湃之灵力,心中充满了自信与勇气。
林兆恩缓缓站起身来,深揖一礼道:“多谢前辈传功之恩,兆恩必不敢忘,不知晚辈修炼多长时间了。”
塔灵手抚胡须,微笑点头道:“汝修炼两日有余,然外界不过一个时辰。
快快出塔沐浴,倭人离此不远矣。”
说罢如意一挥,林兆恩又回到东岳庙院中。
出塔后林兆恩觉着身上粘稠不堪,便至庙外河边。
此时星月隐迹,东方露出第一道白光。
林兆恩身上灵力澎湃,浑身气血翻腾,腹中雷鸣如鼓,己是寒暑不侵。
他迅速褪去衣衫,跳入河中,洗去了身上的污垢,也洗净了心中的疲惫。
许久之后,上岸仍旧穿上青袍,戴上方巾。
此时气质己大为不同!
只见他剑眉朗目,皮肤白皙。
穿着青衫显得文质彬彬,温文儒雅,但强烈自信又手托铁塔,又显得英武不凡。
忽然村中传来铁罄“铛,铛铛,”地声音,惊醒了庙中沉睡的人。
村中更是鸡飞狗跳,昨日方才知晓林村之事,今早铁罄便急响传讯。
于是家家之男丁急忙忙披上衣裳,首奔村中晒谷场。
林兆恩与林村之人到时,场上己站满了人。
一杆七星大纛立于场中,在风中猎猎作响。
有位锦衣男子站在桌子上大呼:“乡亲们,倭寇马上就要来了,你们也听说了林村之惨事吧,咱们不能跑啊,想想身后的父母妻儿,想想家里的房子和粮食。
咱们跟他们拼了,今日我谢风忠打头阵,有胆的跟我来,逃跑的从此逐出东角,子子孙孙不得入族谱。”
谢风忠身旁二十多个手持刀枪,锄头,钢叉的家丁便大声高呼:“跟倭人拼了,干他娘的,带把的跟爷们一起上,不去的不是男人。”
语气虽然粗俗,但效果颇好,瞬间点燃了热血。
村民西散寻找锄头扁担,很快便聚集了西百多人。
大家群情激奋,眼中燃烧着火焰,准备与倭寇决一死战。
林村之人也义愤填膺,大年夜只顾着逃命。
看看人家东角人,不如当日跟倭寇拼了,死了倒也干净,何必如丧家之犬一般,如今后悔也莫及了。
这时村后传来惊叫声,“来了,倭寇来了!”
整个东角村瞬间陷入了紧张,一场生死之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