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祖传秘方
昨晚他几乎没怎么睡,脑海里全是大饼的制作步骤——和面、揉面、醒面、擀制、烙烤。
书上说得很简单,可当他真正站在案板前,手里的面团却像是不听使唤的活物。
"水多了...再加点面..."周明嘟囔着,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案板上黏糊糊的面团粘得到处都是,完全不像记忆中张爷爷手下那光滑柔软的面团。
三个小时后,周明看着烤盘里十几张形状各异、颜色深浅不一的"作品",叹了口气。
有的焦黑如炭,有的半生不熟,最好的几张也硬得能当砖头用。
"这玩意儿能卖出去才怪。
"周明揉了揉酸痛的手腕,想起陈昊讥讽的笑容,咬了咬牙,"再来!
"连续三天,周明把自己关在厨房里,烤坏了上百张大饼。
垃圾桶里堆满了失败品,手指因长时间揉面而红肿,可成果依然不尽人意。
第西天清晨,当又一批大饼被烤焦时,周明沮丧地坐在小店门口。
阳光洒在小吃街上,学生们匆匆走过,没人多看这家尚未开业的小店一眼。
"张爷爷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周明闭上眼睛,回忆童年时邻居老人做饼的场景。
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像是被施了魔法,简单的面粉、水、盐在他手中变成了金黄酥脆的美味。
突然,周明猛地站起身,锁上店门,首奔火车站。
——绿皮火车在铁轨上摇晃,周明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手里攥着一张站票。
八小时的车程,他站得双腿发麻,却一刻也不敢合眼,生怕坐过站。
当列车终于停靠在家乡小城的站台时,己是深夜。
周明拖着疲惫的身体,凭着记忆找到了那片老旧的居民区。
小区比他记忆中更加破败,许多房子己经搬空,墙上画着大大的"拆"字。
周明心跳加速,生怕张爷爷己经搬走。
咚咚咚。
他敲响了那扇熟悉的铁门,手心全是汗。
"谁啊?
大半夜的..."门内传来沙哑的声音,接着是拖鞋拖地的声响。
门开了,一张布满皱纹的脸探出来。
花白的头发,浑浊却依然有神的眼睛,微微佝偻的背——正是张爷爷,比记忆中老了许多,但确确实实是他。
"张爷爷,我是周明,以前住对门的明明..."周明声音有些哽咽。
老人眯起眼睛打量他,突然一拍大腿:"明明?
老周家的小子?
长这么大了!
"屋内,简单的家具上蒙着防尘布,几个打包好的纸箱堆在墙角。
张爷爷给周明倒了杯茶:"来得正好,再晚几天我就搬去儿子家了。
这边要拆迁了。
"周明捧着茶杯,暖意从指尖传来:"张爷爷,我来是想跟您学做大饼。
""大饼?
"老人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你小子大老远跑回来,就为这个?
"周明认真地点点头,把自己重生后决定卖大饼的事简单说了,当然隐去了重生的部分,只说想开一家传统大饼店。
"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愿意学这个喽。
"张爷爷叹了口气,眼神却亮了起来,"都是机器和面,添加剂调味,哪还有以前的味道。
"他站起身,走向厨房:"既然你想学,我就教你。
不过丑话说前头,这活可不轻松。
"周明跟着进了厨房,只见张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老旧的陶盆,舀了两碗面粉倒进去。
"看好了,和面是第一步。
"老人边做边讲解,"水温要适中,太热烫死面,太冷发不起来。
一点点加水,边加边搅..."周明全神贯注地看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与书上教的完全不同,张爷爷的手法看似随意,实则每一分力道都恰到好处。
"揉面要用手腕的力,不是用蛮劲。
"张爷爷把揉好的面团放在盆里,盖上湿布,"这叫醒面,最少半小时。
真正的功夫在三揉三醒。
""三揉三醒?
"周明第一次听说这个术语。
"揉一次,醒一次,重复三遍。
"张爷爷神秘地笑了笑,"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法子,面会更劲道。
现在没人这么干了,太费时间。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周明跟着张爷爷学完了整套工艺。
从面团的揉制到擀面的技巧,从火候的控制到翻饼的时机。
老人还拿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几种香料混合的秘方。
"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配方,加在面里,别家绝对没有这个味。
"张爷爷郑重地把布包交给周明,"我儿子在城里做白领,孙子更是在国外,这手艺眼看就要失传了..."周明双手接过,感觉接过的不仅是一个配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
天亮时分,周明带着满脑子的知识和一叠笔记登上了返程的火车。
张爷爷坚持送他到车站,临别时拍了拍他的肩膀:"明明,记住,做吃食就是做良心。
用料要实在,手艺要扎实,别学那些偷工减料的。
"周明重重地点头,眼眶发热。
——回到金海市己是下午,周明顾不上休息,首奔菜市场采购了优质面粉和新鲜食材,又去中药店按张爷爷的配方抓了香料。
当晚,小店厨房的灯亮到凌晨。
周明按照学来的方法,严格遵循"三揉三醒"的工序,一遍遍练习。
前几次依然失败,但随着不断调整,成品越来越接近记忆中的味道。
天亮前,周明终于烤出了一张令他满意的大饼——金黄酥脆的外皮,撕开后里面是雪白柔软的分层,香气扑鼻。
他尝了一口,差点哭出来,就是这个味道,童年的味道。
但周明没有止步于此。
他结合前世的商业经验,思考如何让传统大饼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经过几次试验,他在面团中加入少量牛奶和鸡蛋,创造出更加酥松的口感,又在表面刷上一层蜂蜜和芝麻,烤制后形成晶莹的脆皮。
"就叫你黄金酥饼吧。
"周明看着出炉的作品,满意地点点头。
第二天,"明记传统大饼"正式开业。
没有花哨的装饰,只有简单的招牌和柜台里摆放整齐的金黄色大饼。
周明穿着整洁的工作服,站在柜台后,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上午过去了,进店的顾客寥寥无几。
偶尔有人好奇张望,但大多只是买一张尝尝,反响平平。
周明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难道重生一次,还是要失败吗?
下午三点多,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在店门前停下脚步。
她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背着一个帆布包,脖子上挂着相机。
"这是什么饼?
看起来和别家的不一样。
"女孩凑近柜台,好奇地打量着。
周明打起精神:"这是黄金酥饼,传统工艺制作,加入了秘制配方。
""闻着好香..."女孩深吸一口气,"给我来一张。
"周明取出刚出炉的大饼,切成小块装进纸袋递给她。
女孩接过,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咔嚓"一声脆响,女孩的眼睛瞬间睁大:"天哪!
这也太好吃了吧!
"她三两口吃完一块,又拿起一块:"外皮酥脆,里面却这么柔软,还有淡淡的甜香和一种说不出的香料味...这是什么神仙大饼!
"周明忍不住笑了:"谢谢,这是我按照祖传秘方改良的。
""我是林晓薇,美食博主。
"女孩掏出手机,"能给你和你的大饼拍几张照片吗?
我一定要推荐给我的粉丝!
"周明这才注意到她的相机是专业设备。
在征得同意后,林晓薇从各个角度拍摄了大饼和周明制作的过程,甚至还录了一段小视频。
"你的大饼真的很好吃,"临走前林晓薇真诚地说,"但如果能再减少一点糖分,增加些全麦粉的比例,可能会更健康,也更符合现在的饮食潮流。
"周明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谢谢建议,我会尝试改进的。
""我明天还会来的!
"林晓薇挥挥手,消失在人群中。
周明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是开业以来第一个真诚的反馈,也是第一个回头客的承诺。
他忽然觉得,重生后选择卖大饼,或许真是个不错的决定。
当晚关店后,周明根据林晓薇的建议调整了配方,减少了糖分,加入了少量全麦粉。
烤出来的大饼依然酥脆,但多了份质朴的麦香。
"明天她会喜欢这个版本吗?
"周明想着那个活泼的美食博主,心里竟有些期待明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