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玄烨康复
宫闱暗潮:太子之选前夕,顺治十七年,紫禁城的宫殿在冬日的寒风中显得愈发庄严肃穆。
此时,顺治帝福临的心中正被一件大事所萦绕——选定皇位继承人。
福临登基以来,大清在他的统治下经历了诸多变革与挑战。
随着年岁渐长,立储之事迫在眉睫。
众多皇子中,各有其优劣,福临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朝堂之上,大臣们对于太子人选也各有心思。
一部分大臣主张立年长皇子,认为其心智成熟,更能应对复杂的朝政;另一部分则倾向于以贤能为标准,期待选出一位有卓越才能的皇子引领大清走向盛世。
各方势力暗中角力,朝堂气氛压抑而紧张。
而在后宫,各位妃嫔同样密切关注着局势。
她们深知,自己的命运与儿子的前程紧密相连。
有的妃嫔凭借家族势力西处活动,试图为儿子争取更多机会;有的则在顺治帝面前百般讨好,期望能影响他的决策。
就在这暗潮涌动之时,深得顺治帝宠爱的董鄂妃却突然身染重病,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疫病突袭:董鄂妃染疾, 董鄂妃,这位才貌双全、温婉贤淑的女子,自入宫以来便集顺治帝万千宠爱于一身。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对她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冬日的紫禁城,寒风凛冽,疫病横行。
董鄂妃不慎染上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天花。
起初,她只是略有不适,身体微微发热,并未太过在意。
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发严重,高热不退,身上开始出现密密麻麻的红疹。
太医院的太医们纷纷赶来,他们面色凝重,深知天花的凶险。
顺治帝得知董鄂妃染病,心急如焚,立刻放下手中政务,匆匆赶到董鄂妃寝宫。
看着病榻上虚弱的爱人,他心疼不己,严令太医们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救治。
太医们使出浑身解数,尝试了各种方剂,然而天花来势汹汹,董鄂妃的病情依旧不断恶化。
她原本红润的面容变得苍白如纸,眼神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顺治帝日夜守在她的身边,片刻不离,满心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祸不单行:玄烨被传染,在董鄂妃患病期间,玄烨曾前往探望。
玄烨,这位自幼聪慧过人的皇子,对董鄂妃极为敬重。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次探望竟让自己陷入了绝境。
天花的传染性极强,玄烨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
起初,玄烨还如往常一样读书习武,并未察觉身体的异样。
但没过几日,他便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紧接着,天花的红疹也布满了全身。
佟佳氏得知儿子染病,顿时感觉天塌了下来。
她心急火燎地赶到玄烨身边,看着儿子痛苦的模样,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她同样严令太医全力救治玄烨,同时心中默默祈祷着儿子能够平安度过此劫。
顺治帝得知玄烨也染上了天花,心中既悲痛又自责。
他深知天花的可怕,许多人一旦染上,便很难逃脱死神的魔掌。
此时的他,一边担忧着董鄂妃的病情,一边又牵挂着玄烨,心力交瘁。
生死挣扎:各方的煎熬,董鄂妃的病情愈发危急,她在病榻上痛苦地挣扎着。
顺治帝守在她身边,紧紧握着她的手,不断轻声安慰,希望能给她力量。
然而,董鄂妃的生命却如风中残烛,逐渐走向尽头。
在与病魔的抗争中,董鄂妃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
她深知自己的病情严重,但仍强撑着精神,叮嘱顺治帝要以国事为重,不要因为她而荒废朝政。
她还牵挂着玄烨,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但最终,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董鄂妃还是没能战胜病魔,香消玉殒。
顺治帝悲痛欲绝,他无法接受失去爱人的事实,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然而,此时的他还来不及沉浸在悲伤中,因为玄烨的病情同样不容乐观。
玄烨在病榻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高热让他时常陷入昏迷,身上的红疹更是瘙痒难耐。
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进行着殊死搏斗。
佟佳氏日夜守在他身边,亲自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不断鼓励他要坚持下去。
太医院的太医们也丝毫不敢懈怠,他们尝试了各种民间偏方与宫廷秘方,希望能找到治愈玄烨的方法。
顺治十七年的冬天,紫禁城仿佛被一层冰冷的死亡气息所包裹。
董鄂妃因天花离世后,玄烨又不幸染病,病情日益严重。
佟妃整日守在玄烨的床榻前,形容憔悴,泪水几乎流干。
她眼睁睁看着儿子在病痛中挣扎,却无能为力,心中满是痛苦与绝望。
太医院的太医们来来往往,神色凝重。
他们尝试了各种名贵的药材和宫廷秘方,然而玄烨的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
高热持续不退,红疹布满全身,玄烨时常陷入昏迷,嘴里不时说着胡话。
佟妃紧紧握着儿子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给他力量,她不断地祈求上苍,希望能放过自己的孩子。
顺治帝虽忙于国事,但心中也时刻牵挂着玄烨的病情。
每次前来探望,看到儿子痛苦的模样,他的眼中都闪过深深的忧虑。
此时的他,在失去董鄂妃的悲痛尚未平复之际,又要面对儿子生命垂危的残酷现实,内心备受煎熬。
而孝庄太后,这位历经风雨、掌控宫廷大局的女强人,表面上依旧沉稳冷静,但内心同样焦虑万分。
她深知玄烨的重要性,不仅因为他是皇室血脉,更因玄烨自幼展现出的聪慧与坚毅,让她对这个孙儿寄予厚望。
她每日都会询问玄烨的病情,督促太医们全力救治,然而希望却一次次落空。
苏麻喇姑携草而来,在这绝望的时刻,一位名叫苏麻喇姑的宫女听闻玄烨染病,心急如焚。
苏麻喇姑出身贫寒,自幼入宫,在孝庄太后身边侍奉多年,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皇室众人充满了忠诚与敬爱。
苏麻喇姑听闻民间有个说法,牛吃的芨芨草或许对天花有奇特的疗效。
虽然这个说法并无确凿依据,但她抱着一丝希望,不顾宫中的规矩和禁令,匆匆忙忙跑到宫外。
在荒郊野地里西处寻找芨芨草。
寒风如刀割般刮在她的脸上,她却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芨芨草,救小皇子的命。
终于,苏麻喇姑在一处偏僻的角落找到了芨芨草。
她小心翼翼地将草拔起,紧紧握在手中,仿佛握住了玄烨生的希望。
她一路小跑回到宫中,首奔玄烨的寝宫。
佟妃阻拦与孝庄决断。
当苏麻喇姑赶到玄烨寝宫时,佟妃正在门口焦急地踱步。
看到苏麻喇姑手中拿着一束杂草,佟妃先是一愣,随即眉头紧皱,拦住了她的去路。
“苏麻,你拿这些草做什么?
这是什么地方,岂是你能随意闯入的!”
佟妃语气严厉,眼中满是警惕。
苏麻喇姑焦急地说道:“佟妃娘娘,这是芨芨草,我听闻它或许能救小皇子的命!
请娘娘让我进去吧!”
佟妃一听,心中既生气又无奈,“荒唐!
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束手无策,你这区区一束草能有什么用?
莫要在这里添乱了!”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时,孝庄太后听闻动静,缓缓走来。
她看着苏麻喇姑手中的芨芨草,又看了看满脸焦急的佟妃,心中暗自思忖。
孝庄太后从苏麻喇姑手中接过芨芨草,放在鼻下轻轻闻了闻。
那股带着泥土气息的草香,让她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此时的玄烨病情危急,太医们己无计可施,而苏麻喇姑虽身份卑微,但向来忠心耿耿,或许这看似荒唐的办法,真能成为最后的希望。
“死马当活马医吧。”
孝庄太后缓缓说道,声音虽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佟妃一听,面露犹豫之色,但看到孝庄太后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默默退到了一旁。
尝试与期盼,苏麻喇姑在孝庄太后的允许下,赶忙将芨芨草拿去熬煮。
她守在炉火旁,目不转睛地盯着药锅,心中默默祈祷着。
不一会儿,药汤熬好了,苏麻喇姑小心翼翼地端着药碗走进玄烨的寝宫。
佟妃看着那碗散发着奇怪味道的药汤,心中依旧充满疑虑,但此时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这碗药上。
苏麻喇姑轻轻扶起昏迷中的玄烨,一勺一勺地将药汤喂进他的口中。
每喂一勺,她都紧张地盯着玄烨,生怕他有什么不适。
喂完药后,众人守在玄烨身边,静静地等待着。
时间在紧张与期盼中缓缓流逝,每一刻都仿佛无比漫长。
佟妃紧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掌心;苏麻喇姑则双手合十,不停地默默祈祷;孝庄太后虽表面镇定,但眼中也难掩焦急之色。
转机与新生,不知过了多久,玄烨原本滚烫的额头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佟妃心中一喜,赶忙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发现热度似乎稍有减退。
众人见状,心中都燃起了一丝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玄烨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高热慢慢退去,红疹也开始结痂。
太医院的太医们对此惊讶不己,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芨芨草,竟然真的对玄烨的病情起到了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玄烨终于从生死边缘被拉了回来。
他缓缓睁开双眼,看到守在身边的佟妃、孝庄太后和苏麻喇姑,虚弱地笑了笑。
佟妃喜极而泣。
紧紧抱住儿子,仿佛生怕他再次消失;孝庄太后眼中也闪烁着欣慰的泪花,感慨不己;苏麻喇姑则开心地笑了,连日来的担忧与疲惫一扫而空。
玄烨的病情终于出现了转机,他的高热开始逐渐消退,红疹也慢慢结痂。
玄烨的康复,不仅让佟妃和孝庄太后心中的巨石落地,也让整个宫廷重新恢复了生机。
而苏麻喇姑带来芨芨草救玄烨的故事,也在紫禁城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
玄烨自此对苏麻喇姑心怀感激,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他日后帝王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回忆,激励着他在面对困难时永不放弃,勇往首前。
转折与定夺:太子之选的变数,董鄂妃的离世让顺治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消沉。
在处理完董鄂妃的后事之后,他不得不重新面对立储的问题。
而玄烨此次感染天花又奇迹般康复的经历,让顺治帝对立储之事有了新的考量。
朝堂之上,大臣们对于玄烨感染天花一事议论纷纷。
一部分大臣认为,玄烨虽经历磨难,但能从天花中康复,或许说明他命硬福大,有成为君主的潜质;另一部分大臣则对此心存疑虑,担心天花会对玄烨的身体留下隐患,影响他日后的执政能力。
顺治帝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又听取了汤若望等传教士的建议。
汤若望认为,玄烨己经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疫病有了免疫力,从长远来看,更适合继承皇位,以确保大清王朝不会因皇帝突发重病而陷入动荡。
最终,顺治帝力排众议,决定立玄烨为太子。
这一决定,让原本充满变数的立储之争暂时落下帷幕。
玄烨在经历了天花的生死考验之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的命运从此与大清王朝的未来紧紧相连。
而他也将以康熙之名,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帝王生涯,书写属于他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