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手指轻轻掠过那些泛黄的书脊,指腹能感受到岁月在纸页上留下的细微纹路。
窗外,初秋的风掠过校园里的梧桐树,沙沙声透过古老的窗棂传来,像是某种神秘的絮语。
她弯下腰,校服里折好的信纸飘落在最底层第一本名为《伤寒论》的书上,封皮呈现出深沉的棕褐色,像一味存放多年的陈皮,外表干枯皱巴,内里却暗藏醇香。
取书时,一粒尘埃落入她的眼睛,让她不得不眨了眨眼。
就在这短暂的黑暗中,她似乎听见一个遥远的声音在呼唤她的名字。
当视线重新清晰,她发现自己翻开的是"太阳病"篇。
一片晒干的桂花从书页间飘落,轻轻停在她的掌心。
那抹金黄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鲜活,仿佛刚刚从枝头摘下。
更奇怪的是,花萼处用朱砂点着细如蚊足的小字:"2025年的你,活得像一味炙甘草。
""炙甘草?
"她轻声呢喃,声音在寂静的图书馆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个词让她想起上周的中药课,老教授举着药材标本说:"此物甘平,和百药而无所争。
"当时她还不以为然地想,自己绝不会做一味没有主见的甘草。
书页间突然滑出一张照片,落在她摊开的笔记本上。
照片里的女人穿着皱巴巴的居家服,怀里抱着熟睡的婴儿,身后是堆满杂物的房间。
女人眼下的青黑和嘴角的细纹触目惊心,但陈悠悠依然认出——那是十六年后的自己。
最令人心惊的是那双眼睛,空洞得像是被反复煎煮过的药渣,完全失去了她现在眼中的光彩。
照片背面用银针刺出的小字让她手指发颤:"若不治此太阳病,终将沦为行尸走肉。
"更可怕的是照片角落的日历,清晰地显示着"2025年9月1日"。
窗外一阵风吹来,一片梧桐叶飘进窗内,恰好盖在照片上。
阳光穿透叶脉,在桌面投下蛛网般的纹路。
她俯身细看,发现那些纹路竟组成了一剂完整的药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她轻声念出这个方剂名。
《伤寒论》上说,此方主治太阳病,症见"脉浮缓,汗出恶风"。
但照片里的自己,患的显然不是普通的风寒。
她将照片翻过来,发现背面还粘着半片干枯的忘忧草。
就在她触碰的瞬间,草茎突然渗出诡异的蓝色汁液,在她指尖留下淡淡的痕迹。
更奇怪的是,汁液在照片背面缓缓流动,逐渐形成新的字迹:"每一次放弃梦想,都是在加重病情。
""每一次违背本心,都是在损耗阳气。
"陈悠悠的心跳突然加速。
她想起上周拒绝的那份交换生申请,想起昨天放弃参加的针灸大赛,想起那些被她以"现实考量"为由推开的机遇。
每一个选择都像是一味药,正在慢慢熬煮着她的人生。
她再次看向照片中十六年后的自己。
那个憔悴的女人身边散落着楼道口撕下来的各种招工海报,墙上挂着的日历上圈着"房租到期日"。
这与她现在的梦想——成为‘‘有意义的人’’——相去甚远。
"这就是我的太阳病吗?
"她自言自语道,"不是外感风寒,而是内心阳气的逐渐衰微?
"窗外,暮色渐深。
最后一线阳光穿透梧桐叶,在照片上投下一个奇异的光斑。
陈悠悠惊讶地发现,光斑正好落在未来自己无名指的位置——那里本该有戒指的痕迹,现在却空空如也。
图书馆的灯突然亮起,惊醒了她的思绪。
管理员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同学,要闭馆了。
"她匆忙收拾东西,却在合上《伤寒论》时发现扉页上多了一行之前没注意到的批注:"太阳病最忌发汗过度,人生最怕妥协成习。
"走出图书馆时,夜风拂过她的面颊。
陈悠悠突然明白,那张照片不是预言,而是警告;梧桐叶上的药方不是巧合,而是解药。
她站在梧桐树下,看着满天星斗,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塑造未来的自己。
回到宿舍,她将照片贴在床头。
月光下,她发现照片的角落里有一个之前没注意的细节——一本翻开的《伤寒论》,正好停留在"太阳病"篇。
而在书页边缘,隐约可见一行铅笔字迹:"还有时间改变。
"这一夜,陈悠悠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她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左边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右边是荆棘密布的小径。
就在她犹豫时,十六年后的自己突然出现在身旁,指着荆棘小径说:"这条路虽然难走,但尽头有光。
"